EPON設備與軟交換對接常見障礙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sums up all kinds of key problems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PON equipment and softswitch SS in NGN network,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ing ideas an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obstacle example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from the system.
【作者單位】: 大慶油田信息技術公司;
【分類號】:TN915.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木成,晏憲華,袁鑫昌;軟交換設備之間互通的研究和實現(xiàn)[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年15期
2 ;大唐電信軟交換設備獲得入網(wǎng)證[J];數(shù)據(jù)通信;2003年02期
3 段世惠;《軟交換設備總體技術要求(修訂版)》簡介[J];電信網(wǎng)技術;2003年06期
4 段世惠;軟交換設備測試簡介[J];電信網(wǎng)技術;2003年07期
5 張儉;;軟交換組大網(wǎng)技術探討[J];有線電視技術;2006年05期
6 劉潔;;軟交換雙歸屬容災技術在武漢電信組網(wǎng)中的應用[J];電信技術;2007年03期
7 錢蕾;施亞男;張艷;;軟交換雙歸屬方案探討[J];數(shù)據(jù)通信;2007年01期
8 許盛宏;;中興軟交換雙歸屬容災原理與應用的研究[J];廣東通信技術;2010年09期
9 唐忠偉;;軟交換設備自動維護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江蘇通信;2011年05期
10 熊有福;尹凱臻;齊建紅;;固定網(wǎng)絡軟交換扁平化實施[J];電信技術;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建平;侯慧峰;;提高軟交換用戶割接成功率[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wǎng)絡技術委員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2 邢小良;;NGN中被叫路由選擇的解決方案[A];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wǎng)絡技術委員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邢小良;;新的NGN網(wǎng)絡結構[A];2003年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wǎng)絡技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林博文;;中興軟交換設備如何對媒體流精確抓包[A];廣東省通信學會2006年度學術論文集[C];2007年
5 徐正清;;B200組網(wǎng)與安全的思考[A];湖北省通信學會、武漢通信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吳比;袁鑫昌;;帶有“池”機制的雙歸屬軟交換解決方案[A];2007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二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7年
7 陳斌;;軟交換IP化后信令跟蹤方式的研究[A];中國通信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9年
8 張庚;蘇斕;丁慧霞;汪洋;李紅梅;;軟交換設備SIP測試方法研究[A];2012年電力通信管理暨智能電網(wǎng)通信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3年
9 王睿;毛謙;;優(yōu)化軟交換中綜合接入媒體網(wǎng)關報文處理的實現(xiàn)[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10 程燕玲;;淺談軟交換SIGTRAN協(xié)議及其在MSG9000中的數(shù)據(jù)實現(xiàn)[A];武漢市第二屆學術年會、通信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軟交換組大網(wǎng)技術探討[N];人民郵電;2004年
2 本報記者 林子;成功的軟交換分而治之[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2年
3 李軍;中國移動建成全球最大軟交換網(wǎng)[N];人民郵電;2004年
4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顧維青;中興固網(wǎng)3G軟交換策略演進[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5年
5 林俐;走出NGN圍城[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5年
6 信息產(chǎn)業(yè)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 李;;五大技術確保NGN應用前景[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4年
7 黎藜;技術和商用模式仍將影響NGN發(fā)展[N];人民郵電;2004年
8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張文雋邋沈雷;軟交換與承載網(wǎng)關聯(lián)性故障分析及應對[N];人民郵電;2008年
9 文;UT斯達康軟交換全球領先[N];計算機世界;2003年
10 ;IP電話與軟交換[N];網(wǎng)絡世界;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曉東;基于雙歸屬的分布式軟交換設備的高可用性研究與應用[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宋亞麗;河南移動11期軟交換設備優(yōu)化和容災測試[D];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3 周榮;基于信令代理的軟交換設備改進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4 郝秋林;基于NGN的IP Centrex應用[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5 劉凱;下一代網(wǎng)絡軟交換設備設計與實現(xiàn)[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周建輝;基于SIP協(xié)議的軟交換的研究和開發(fā)[D];浙江大學;2002年
7 廉玉璽;基于TCP/IP技術的軟交換設備對現(xiàn)有固定電信網(wǎng)絡的改造[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8 沈文光;廣東移動2G網(wǎng)絡軟交換設備IP化改造探討[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9 宮云平;大容量邊緣接入控制器安全組網(wǎng)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9年
10 蔣江飛;大慶油田通信固網(wǎng)智能升級技術[D];東北石油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4127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41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