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網絡通信論文 >

捷聯慣性導航系統誤差工程化分析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8-09-05 08:58
【摘要】:針對設計捷聯慣性導航系統時系統指標要求合理選擇慣性傳感器的問題,提出一種捷聯慣性導航系統誤差分析方法,建立了系統在不同工作條件下的誤差模型,給出了在設計捷聯慣性導航系統時,純慣性導航時間小于2min、位置誤差小于100m時選擇陀螺和加速度計的方法。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reasonably selecting inertial sensor when designing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a method of error analysis for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and the error model of the system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is established.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gyroscope and accelerometer when the time of pure inertial navigation is less than 2 minutes and the error of position is less than 100 m is given when the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s designed.
【作者單位】: 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
【分類號】:TN9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張小躍;楊功流;張春熹;;三軸一體光纖陀螺高精度標定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2 嚴恭敏;秦永元;衛(wèi)育新;張立川;徐德民;嚴衛(wèi)生;;一種適用于SINS動基座初始對準的新算法[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09年03期

3 康臻;郭栓運;馬忠孝;張琬琳;;基于QMEMS陀螺的自適應濾波方法研究[J];應用光學;2011年03期

4 張志鑫;夏金橋;蔡春龍;;光纖陀螺標度因數分段標定的工程實現[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08年01期

5 龍興武;于旭東;張鵬飛;王宇;湯建勛;;激光陀螺單軸旋轉慣性導航系統[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0年02期

6 翁海娜;姚琪;胡小毛;;艦船單軸旋轉激光捷聯慣導系統動態(tài)初始對準[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2年01期

7 吳楓;秦永元;成研;;基于GPS的彈載捷聯慣導動基座傳遞對準技術[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敖宏奎;王宏力;侯青劍;孫淵;;彈道導彈軌跡發(fā)生器的設計[J];兵工自動化;2007年08期

2 曹立佳;顏詩源;張勝修;;基于Simulink的巡航導彈INS/CPS組合導航仿真[J];兵工自動化;2007年12期

3 丁濤;趙忠;;捷聯慣導系統的誤差角關系與推導[J];兵工自動化;2007年12期

4 黃雪妮;趙忠;楊利蘭;;游移方位激光捷聯慣導系統傳遞對準方法[J];兵工自動化;2011年05期

5 韓永根;;一種慣性導航與瞄準線穩(wěn)定組合的陀螺平臺設計[J];兵工學報;2009年02期

6 李遺;李召;劉軍晨;;近程導彈瞄準線轉動角速度預測模型及誤差分析[J];兵工學報;2009年11期

7 劉明雍;胡俊偉;李聞白;;一種基于改進無跡卡爾曼濾波的自主水下航行器組合導航方法研究[J];兵工學報;2011年02期

8 蘇中;付國棟;;滾轉彈的姿態(tài)解算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9 王超;郝靜如;李啟光;;一種基于DSP和多傳感器穩(wěn)定平臺的設計[J];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10 楊鵬;李擎;;LS-SVM在捷聯慣導系統初始對準的應用[J];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嚴恭敏;嚴衛(wèi)生;徐德民;;逆向導航算法及其在捷聯羅經動基座初始對準中的應用[A];第二十七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張澤;段廣仁;;超定條件下基于星敏感器的姿態(tài)確定[A];第二十七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尚松田;鄧志紅;付夢印;王瑞濤;莫凡;;單軸旋轉調制對光纖陀螺慣導系統精度的影響分析[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高偉熙;繆玲娟;沈軍;;一種分段快速捷聯慣導靜基座自對準新方法[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5 賈建芳;;低成本MIMU/GPS組合導航系統的序貫濾波技術[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A卷[C];2011年

6 郝士林;郝小寧;;坐標轉換誤差對武器系統目標指示精度影響的分析[A];2011年通信與信息技術新進展——第八屆中國通信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劉剛;郭美鳳;崔曉偉;張嶸;;GNSS/INS深組合系統實現架構與仿真[A];第三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電子文集——S09組合導航與導航新方法[C];2012年

8 張金亮;秦永元;梅春波;;基于MEMS慣性技術的鞋式個人導航系統[A];微機電慣性技術的發(fā)展現狀與趨勢——慣性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發(fā)展方向研討會文集[C];2011年

9 趙云旭;趙小明;翁海娜;;一種基于方位信息的微機械 IMU標定方法[A];微機電慣性技術的發(fā)展現狀與趨勢——慣性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發(fā)展方向研討會文集[C];2011年

10 梅春波;秦永元;張金亮;;基于MEMS慣性器件的兩種水平姿態(tài)算法比較研究[A];微機電慣性技術的發(fā)展現狀與趨勢——慣性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發(fā)展方向研討會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琛;光纖陀螺光路偏振特性及溫度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劉鳳鳴;重力梯度輔助導航定位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丁國強;慣性導航系統傳遞對準技術關鍵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張濤;GPS/SINS超緊密組合導航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張勤拓;機載導彈SINS動基座傳遞對準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吳富梅;GNSS/INS組合導航誤差補償與自適應濾波理論的拓展[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7 彭富清;海洋重力輔助導航方法及應用[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8 楊建強;四頻差動激光陀螺相關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9 章大勇;激光雷達/慣性組合導航系統的一致性與最優(yōu)估計問題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10 劉義;對抗條件下被動雷達制導技術及效能評估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運濤;基于ARM+DSP的捷聯航姿系統設計[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苑海靜;船用MEMS航姿測量系統算法研究與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馬漢增;微慣性組合慣導系統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吳巖;微慣性組合慣導系統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孫柏虹;基于MEMS的捷聯航姿系統初始對準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閆超;超緊SINS/GPS組合導航系統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任蕾;捷聯慣性導航系統初始對準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何麗芳;光纖陀螺溫度控制及補償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欒厚斌;綜合艦橋系統信息集成處理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王磊;硅微航姿系統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瓊;謝元平;宋章啟;胡永明;;閉環(huán)方波調制諧振型光纖陀螺標度因子非線性分析[J];半導體光電;2006年04期

2 王新龍;馬閃;;光纖陀螺溫度與標度因數非線性建模與補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3 馬建萍;;GPS輔助捷聯慣導系統動基座初始對準新方法[J];傳感技術學報;2010年11期

4 于飛;翟國富;高偉;李倩;;艦船捷聯慣導系統粗對準方法研究[J];傳感器與微系統;2009年05期

5 王宇;湯建勛;張鵬飛;于旭東;;一種提高激光陀螺慣導系統精度的方法[J];光學技術;2009年03期

6 劉波,李學鋒;速率捷聯慣導系統陀螺儀誤差分段補償技術研究[J];航天控制;2005年01期

7 陳令剛,劉建業(yè),孫永榮,岳淼;微小型捷聯慣導系統解析式對準方法研究[J];航天控制;2005年04期

8 譚紅力;黃新生;;GPS/INS組合系統空中對準方法研究[J];航天控制;2006年05期

9 張鵬飛;湯建勛;王宇;于旭東;;TMS320C6713B在船用捷聯慣導系統中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2009年16期

10 賈大玲;李連仲;嚴衛(wèi)鋼;;基于星敏感器的彈載陀螺工具誤差分離研究[J];計算機仿真;200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練軍想;捷聯慣導動基座對準新方法及導航誤差抑制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解磊;蘇偉;陳泉根;;微電容加速度計系統的設計[J];傳感器與微系統;2007年11期

2 徐葉雷;方勇;;基于MEMS加速度計的車用自動呼救系統[J];傳感技術學報;2009年06期

3 ;第一章 第七節(jié)[J];強度與環(huán)境;1978年02期

4 ;第二章 加速度計的特性[J];強度與環(huán)境;1978年02期

5 吳捷 ,管仕欽;加速度計的參數測試與動態(tài)綜合[J];華南工學院學報;1979年02期

6 沈宏甫 ,鐘偉麟;一個能從零赫芝起工作的加速度計[J];上海力學;1980年02期

7 沈宏甫 ,鐘偉麟 ,王加政 ,王洪興;差容式加速度計的研制[J];同濟大學學報;1981年03期

8 于治會;;關于接點式加速度計使用范圍的討論[J];強度與環(huán)境;1983年03期

9 P.Hartemann ,P-L.Meunier ,王一農 ,楊清宗;表面波加速度計[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986年09期

10 于治會;;加速度計設計的新發(fā)展[J];強度與環(huán)境;198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慧丹;沈昱明;賴際舟;;微硅加速度計標定及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2)[C];2008年

2 索智群;喬東海;;力平衡模擬反饋電容加速度計的研究[A];2010’中國西部聲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3 劉惠蘭;林恒;李莉;張春熹;;光學加速度計的技術及發(fā)展[A];慣性技術發(fā)展動能發(fā)展方向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劉惠蘭;林恒;李莉;張春熹;;光學加速度計的技術研究與發(fā)展[A];2004全國光學與光電子學學術研討會、2005全國光學與光電子學學術研討會、廣西光學學會成立20周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錢朋安;;一體化多維加速度計研究的若干問題分析[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九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宋長福;嚴小軍;韓豐田;郭曉芳;馬高印;;硅微靜電懸浮加速度計關鍵技術研究[A];微機電慣性技術的發(fā)展現狀與趨勢——慣性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發(fā)展方向研討會文集[C];2011年

7 李建飛;薛兵;張俊峰;朱小毅;王曉蕾;;應用于MEMS加速度計的小型恒溫系統的實現[A];中國地震學會第14次學術大會專題[C];2012年

8 周澤兵;祝竺;;靜電懸浮加速度計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六專題論文集[C];2013年

9 薛旭;李丹東;劉國文;萬蔡辛;張承亮;;MEMS加速度計工程樣機的研制[A];慣性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發(fā)展方向研討會文集——新世紀慣性技術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C];2012年

10 張亮;陸秋海;;靜電懸浮式電容差分加速度計測量原理與動特性設計[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包秋紅;加速度計測試的加速者[N];中國航空報;2004年

2 唐新培;“黑黢俠”再顯神威[N];中國航天報;2012年

3 黃忠魁 付秀娟 本報記者 徐建華;“敏感精靈”助力嫦娥探月[N];中國質量報;2014年

4 唐新培;搬走“三座山” 促成“太空吻”[N];中國航天報;2011年

5 北京弗歐弗奧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譚薇;MEMS傳感器大規(guī)模應用指日可待[N];中國電子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蔣玉齊;高量程MEMS加速度計封裝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4年

2 楊杰;無陀螺捷聯慣導系統加速度計構型研究與誤差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3 張習文;微小型加速度計的精密裝配及影響性能的因素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4 劉志平;無陀螺捷聯慣導系統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李博;基于共振隧穿結構介觀壓阻效應的納機電加速度計研究[D];中北大學;2008年

6 劉力;慣性傳感器扭擺測試中地面振動和放電金絲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王世明;基于離心機的慣性儀表測試方法研究與誤差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紅革;硅撓性伺服加速度計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02年

2 李園晴;懸絲支承加速度計溫度誤差建模及補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3 王巍;高精度加速度計測量系統的分析與設計[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4 游俠飛;MEMS加速度計溫度場及殘余應力模型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陸陽;高精度加速度計采集單元的設計及關鍵器件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6 席晉;加速度計數據采集與溫度補償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7 解啟瞻;捷聯慣導系統中石英加速度計溫漂補償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8 莊瑞芬;硅微諧振式加速度計結構設計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9 李發(fā)明;光學加速度計方案的初步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10 韓小菊;聲表面波加速度計的溫度誤差及補償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22238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2238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86f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