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雷達反隱身技術(shù)頂層設計
本文選題:反隱身 切入點:空間功率合成 出處:《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摘要】:從雷達總體設計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一系列預警雷達反隱身舉措,并做了初步分析。這些舉措是短波寬脈沖發(fā)射、空間功率合成、多/雙基地接收、扇掃合成孔徑及脈沖壓縮。所有這些舉措旨在提高E/N0,并兼容于同一雷達中。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overall design of radar angle,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warning radar anti stealth measures, and do preliminary analysis. These measures are short wave wide pulse, space power synthesis, multi / bistatic receiver, fan scanning synthetic aperture and pulse compression. All these measure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E/N0, and is compatible with the same radar.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yè)大學;
【分類號】:TN97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樹海,茍瑞君;隱身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J];華北工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鵬剛;;雷達吸波包裝膜的研究初探[J];包裝工程;2007年02期
2 朱永安;姚蘭芳;汪國慶;岳春曉;;紅外隱身涂料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6年S2期
3 沐磊;王麗熙;黃蕓;張其土;;紅外隱身涂料的研究與發(fā)展趨勢[J];材料導報;2007年01期
4 鄭國禹;陳亮;劉彬;;淺談隱身涂料及涂層維修技術(shù)[J];四川兵工學報;2006年06期
5 賀媛媛;周超;;飛行器隱身技術(shù)研究及發(fā)展[J];飛航導彈;2012年01期
6 沈曉峰;徐保根;鄒繼鋒;萬義和;湯四龍;楊萬麟;;基于正性約束的測向交叉定位方法[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7 李錦軍;湯永濤;厲春生;韓允;;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隱形技術(shù)的發(fā)展趨勢[J];艦船電子工程;2008年07期
8 葉曉云;周鈺明;陳丁桂;肖雪清;;不同形貌氧化鋅的紅外發(fā)射率研究[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9 練學輝;丁春;李棟;;一種用于VTS導航雷達中浮標丟失告警技術(shù)[J];雷達與對抗;2014年01期
10 郭清泉,陳煥欽;涂覆型軍品隱身包裝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涂料工業(yè);2003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邵春明;低紅外發(fā)射率涂層(LIREC)的組成結(jié)構(gòu)與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2 江利鋒;紅外隱真與示假中的若干熱物理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馳;隱身涂料的防腐蝕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2 李鳳雷;低發(fā)射率材料及其與雷達吸波材料的兼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3 程從亮;8~14μm低發(fā)射率紅外隱身涂料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4 張長青;碳團簇型吸波材料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李紫龍;雷達/紅外兼容隱身復合膜材料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6 趙春風;基于鐵氧體與鍍鎳碳納米管微波吸收性能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7 郭利;模擬綠色植被光譜特征的近紅外偽裝涂層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8 官林海;地面三坐標情報雷達中PD工作方式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9 馮紅旭;電介質(zhì)和金屬的介電函數(shù)研究[D];東北大學;2011年
10 王篤功;3~5μm波段YSZ系抗熱震耐高溫低發(fā)射率涂層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趙東林,周萬城;納米雷達波吸收劑的研究和發(fā)展[J];材料工程;1998年05期
2 孟新強;隱身技術(shù)的研究和應用現(xiàn)狀[J];雷達與對抗;1999年03期
,本文編號:17058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705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