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C的基站網絡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
本文選題:長期演進 切入點:頻譜效率 出處:《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摘要】:LTE(長期演進)是由3GPP組織制定的UMTS技術標準。LTE系統(tǒng)引入了OFDM和多天線MIMO等關鍵傳輸技術,顯著地增加了頻譜效率和數據傳輸速率,并支持多種帶寬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頻譜分配更加靈活,系統(tǒng)容量和信號覆蓋顯著提升。并且LTE無線網絡架構更加扁平化,極大地減小了系統(tǒng)時延,降低了建網成本和維護成本。本文是基于VS工具下的VC語言開發(fā)。本文研究了LTE基站的物理層協議、用戶面協議。重點分析了基站網管系統(tǒng)的PDSCH鏈路技術、基站發(fā)射天線的MIMO技術和基站CMAC調度技術。通過學習和研究,本文設計并實現了LTE基站網絡管理系統(tǒng)。本系統(tǒng)主要從基站網絡系統(tǒng)的整體性能、容量、以及整體框架等方面進行的開發(fā)設計工作。使用了OFDM和多天線MIMO技術,增大系統(tǒng)的容量和收發(fā)能力。MIMO是多天線技術中的一種,利用矩陣技術來提高LTE的空間能力。通過本文的設計,實現了基站網絡管理系統(tǒng),特別是在基站網元的分析實現、以及基站網管OMC的設計實現,并使用VC語言開發(fā)實現了OMC模塊。最終本文從實驗角度分析了本系統(tǒng)的性能,特別是從數據打包方式、時間延遲、以及自適應性能方面進行了實驗分析。
[Abstract]:LTE (long term Evolution) is a UMTS technical standard developed by 3GPP. LTE system introduces key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OFDM and multi-antenna MIMO, 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pectrum efficiency and data transmission rate, and support multi-bandwidth allocation: 1. 4MHz / 3MHz / 5MHz / 10MHz, 10MHz / 15MHz and 20MHz etc. Spectrum allocation is more flexible, system capacity and signal coverage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LTE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is more flat, greatly reducing the system dela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and user surface protocol of LTE base station, and analyzes the PDSCH link technology of base st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MIMO technology of base station transmitting antenna and CMAC scheduling technology of base station. Through study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LTE base st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OFDM and multi-antenna MIMO technology are used to increase the system capacity and transceiver capability. Using matrix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patial capability of LT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is paper, the base st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is realized, especially in the base station network element analysis and the base st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OMC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from the experimental point of view, especi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data packaging, time delay, and adaptive performance.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N92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寧;VC與軟件企業(yè)的聯姻環(huán)境[J];IT經理世界;2002年06期
2 徐茜;用VC實現文件分割[J];電腦學習;2003年02期
3 劉穎;賈志強;;基于VC++的大學生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J];福建電腦;2008年02期
4 董奎勇;錢煒;王明軍;熊磊;;基于VC++的月球車的數據采集處理系統(tǒng)[J];微計算機信息;2008年28期
5 劉波濤;;V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研究[J];現代企業(yè)教育;2013年16期
6 林麗清;用VC++6.0實現圖像多種功能打印[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4期
7 李飛;程憲平;;基于VC++的零件質量自動檢測線[J];機械與電子;2006年06期
8 宋安瀾;;找VC,需準備[J];電子商務世界;2008年08期
9 杜恒;馬世歡;;用VC++6.0實現圖像的拉伸效果[J];科技信息;2008年29期
10 徐晨勇,段會龍,呂維雪;用VC~(++)編寫CGI程序[J];微電腦世界;1997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欣;葉純;王時宏;宋兆杰;石桂紅;;腹膜后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后VC復發(fā)的彩超研究[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十一屆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李芳;;輪對表面CCD圖像的VC處理[A];第三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趙慶丹;;基于OpenGL和VC的樹木三維可視化模擬研究與實現[A];第九屆中國林業(yè)青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溫揚敏;高如承;孫躍勇;王帥;;Vc對西施舌免疫酶活性及自由基的影響[A];中國動物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貝類學分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三次全國貝類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萬學閃;劉文革;閻志紅;趙勝杰;何楠;劉鵬;;無籽西瓜果實不同部位Vc和番茄紅素含量的研究[A];紀念全國西瓜甜瓜科研與生產協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國西瓜甜瓜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武秀永;陳祥光;李兵;裴旭東;;基于VC和MATLAB自動控制原理CAI軟件研制[A];第八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林華;鄒建;穆峰;李慶;;有機碳源原位還原碳化制備納米VC粉體[A];2011中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陳志強;孫誠;黃利強;牟信尼;李曉娟;;基于Vc++和OpenGL實現運輸木箱結構設計系統(tǒng)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07年
9 丁昆;牛少彰;;VC++下利用窗口子類化和DDX技術實現密碼保護[A];2006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6年
10 陳娟玲;張聲勇;王麗娜;張云貴;;基于VC的變頻器監(jiān)控系統(tǒng)多線程串行通信的開發(fā)[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國強;青牛軟件3150萬美元VC到賬[N];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劉麗靚;五家VC千萬美元捧紅“小i機器人”[N];證券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宋文明;VC深度套牢 紅孩子陷被收購傳聞[N];中國經營報;2012年
4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趙超霖;明星做VC真能打造VC明星?[N];中國經濟導報;2014年
5 張業(yè)梅;2009VC出口高位持穩(wěn)[N];醫(yī)藥經濟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陶俊;清潔技術漸成VC主流投資品種[N];中國證券報;2009年
7 陶俊;清潔技術漸成VC主流投資領域[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9年
8 SFDA南方醫(yī)藥經濟研究所市場研究中心;出口有喜有憂 VC全面復蘇[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9 ;出口亞洲比重最大 VC原料出口全面復蘇[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蔣永霞;VC見風使舵拋棄紅孩子[N];中國商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世園;非對稱配置VC軋輥板形控制策略及相關參數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2 趙炯;基于VC++的車前障礙物識別預警系統(tǒng)設計[D];長安大學;2015年
3 陳瑩瑩;基于VC++的成都天奧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4 胡美玲;基于VC的基站網絡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5 郝彩紅;基于VC++的弧面分度凸輪機構參數化設計與仿真[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7年
6 彭春莉;以VC++為平臺電傳訓練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7 熊容廷;原位合成VC顆粒增強鐵基復合材料的微觀組織與性能[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王健;基于VC++的網上閱卷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D];山東大學;2011年
9 何文峰;基于VC與ANSYS接口的鋼琴音板虛擬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10 藺廣逢;基于VC++的智能壓路機人機交互軟件開發(fā)[D];長安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674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66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