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片集成波導的天線與濾波器設計
本文選題:基片集成波導 切入點:雙頻圓極化 出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基片集成波導作為一種新興的可替代傳統(tǒng)矩形波導的類波導結構,在介質(zhì)基片上的上下表面覆蓋金屬鍍層,并在左右邊緣引入兩排呈周期性分布的金屬化通孔等效電壁,來限制電磁波在由金屬鍍層和通孔圍成的區(qū)域內(nèi)向前傳輸,達到類似矩形波導的目的;刹▽У膫鬏斕匦耘c傳統(tǒng)的矩形金屬波導相似,而它又具有一定的微帶線的特點,有較高的Q值,抗干擾能力強,輻射損耗低,重量輕,體積小,成本低,集成度高。本文圍繞基片集成波導結構與微帶線和傳統(tǒng)矩形波導進行研究,作者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針對走廊的狹長環(huán)境設計了一款傳統(tǒng)的微帶雙頻圓極化雙向天線,天線工作在2.4GHz和3.6GHz,通過軟件仿真使得天線在帶內(nèi)VSWR小于1.6,增益達3dB以上,軸比小于3,較好的完成了設計目標。2)基于基片集成波導設計了工作于8-12GHz的雙極化天線。通過3D基片集成波導結構把能量從水平基片傳輸?shù)匠省?5o的兩塊豎直基片中,形成雙極化,運用HFSS軟件進行仿真設計,并引入ABC算法進行參數(shù)的優(yōu)化設計,最終設計出滿足指標要求的天線結構,并進行加工測試,仿真和實測結果吻合良好。3)基于基片集成波導饋電網(wǎng)絡設計了工作在X波段的Vivaldi天線單元,并進行了1?4的組陣,整體尺寸為56mm*72mm,通過HFSS仿真天線增益為11.75dB,交叉極化小于-20dB,單元間隔離度良好,完成了指標要求。4)針對基片集成波導結構的雙模諧振器濾波器,在小型化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原有基本結構的基礎上引入兩種不同的槽線結構,分別將基于基片集成波導的雙模諧振器濾波器的面積縮減了25.56%和53.76%,較好的完成了預定的設計目標。
[Abstract]:As a new kind of waveguide structure which can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rectangular waveguide, th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is covered with metal coating on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dielectric substrate, and two rows of metallized through hole equivalent electric walls with periodic distribution are introduced at the left and right edges. In order to limit the trans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the region surrounded by metal coating and through hole,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similar to rectangular waveguide,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of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is similar to that of traditional rectangular metal waveguide, an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icrostrip line. It has high Q value,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low radiation loss, light weight, small volume, low cost and high integration. The main research work and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A traditional dual-b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strip antenna is designed for the narrow and narrow corridor environment. The antenna works at 2.4 GHz and 3.6 GHz. Through software simulation, the antenna's VSWR in the band is less than 1.6, and the gain is more than 3 dB. The axial ratio is less than 3, and the design goal is better. 2) based on th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a dual-polarization antenna operating at 8-12GHz is designed. The energy is transmitted from the horizontal substrate to the 鹵45o vertical substrate by the 3D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structure, and the dual polarization is formed. HFSS software is used for simulation design, and ABC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parameters. Finally, the antenna structure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ex is designed, and the processing test is carried ou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3) based on th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feed network, a Vivaldi antenna unit working in X band is designed, and 1? 4 array, the overall size is 56mm / 72mm, the antenna gain is 11.75dB through HFSS simulation, the cross-polarization is less than -20dB, and the isol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elements is good. The index requirement .4is completed) for the dual-mode resonator filter with integrated waveguide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 the antenna gain is 11.75dB, the cross-polarization is less than -20dB, and the isolation between the elements is good. In the aspect of miniaturization, it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Two different slot structures are introduced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basic structure. The area of dual-mode resonator filter based on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is reduced by 25.56% and 53.76 respectively.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N822;TN71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思漢;吳國安;徐勤芬;;具有傳輸零點的片式LTCC濾波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半導體技術;2009年01期
2 李麗;李明武;;一種大功率介質(zhì)雙工器的研制[J];半導體技術;2009年06期
3 李明武;李麗;楊亮;劉超;;吸收型準高斯帶通濾波器的研制[J];半導體技術;2011年03期
4 王振興;武占成;張希軍;劉進;;典型ESD防護器件失效機理研究[J];半導體技術;2011年12期
5 鄧攀;唐宗熙;張彪;吳韻秋;趙世巍;;雙頻帶介質(zhì)集成波導濾波器的設計[J];半導體技術;2012年01期
6 劉海文;鄭偉;;LTCC無源濾波器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J];微納電子技術;2009年08期
7 黃志洵;;消失模波導濾波器的設計理論[J];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8 呂以哲;王軼冬;居繼龍;;帶有交叉耦合的直線型濾波器的研究[J];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9 劉建生;居繼龍;;FM帶通濾波器的小型化及寬阻帶實現(xiàn)新方法[J];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劉進;陳永光;譚志良;陳翔;;靜電放電電磁脈沖輻照效應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小翔;;電壓調(diào)諧LC帶通濾波器的設計[A];四川省通信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楊飛;賈寶富;;交叉耦合的同軸諧振腔濾波器的實現(xiàn)[A];“第十四屆全國微波能應用學術會議”暨“2009年微波創(chuàng)造美的生活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楊實;孟志鵬;鐘輝煌;楊漢武;錢寶良;;超低阻抗、全固態(tài)化卷繞型帶狀脈沖形成線[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7冊)[C];2009年
4 張躍輝;;X波段上變頻器設計研究[A];2009安捷倫科技節(jié)論文集[C];2009年
5 徐小平;;梳狀線帶通濾波器的仿真設計與實現(xiàn)[A];第13屆中國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毛黎明;;一種寬阻帶的寬帶帶通濾波器設計[A];2010中國儀器儀表學術、產(chǎn)業(yè)大會(論文集2)[C];2010年
7 蘇騫;楊立軍;張曉發(fā);袁乃昌;;X波段帶通濾波器的快速設計及仿真[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8 王泉;楊立軍;黃居敏;袁乃昌;;基于倍頻鏈的X波段頻率源設計[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9 杜建洪;;大型集成式交指系列濾波器CAD軟件包的研制與開發(fā)[A];1993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3年
10 金鈴;;窄帶低損耗梳狀線帶通濾波器[A];1997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199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木杰;時域多分辨分析在非對稱共面波導研究中的應用[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2 王志剛;微波毫米波前端中的LTCC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楊實;基于磁開關和帶狀線的長脈沖、超低阻抗脈沖發(fā)生器及其相關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4 向道樸;微多普勒回波模擬與微動特征提取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5 喇東升;無線通信設備中微帶濾波器的結構和性能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6 侯建強;小型天線與金屬腔體及人體頭顱的耦合諧振分析及應用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7 李奇;無線通信中微帶濾波器的研究與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王新穩(wěn);復解析保角變換在電磁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9 洪濤;天線雷達截面控制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10 朱占平;帶縫金屬腔體、電子線路的微波耦合特性分析與基本電路的微波注入效應實驗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玲玲;高性能中功率跳頻濾波器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2 晏志祥;W波段高效倍頻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王美蘭;LTCC集總參數(shù)濾波器的設計與關鍵工藝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4 王磊;小型化超寬帶濾波器及雙模濾波器的研究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5 金煜峰;8mm LTCC收發(fā)組件前端[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向元彬;波導濾波器小型化技術[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7 郭龍;微帶雙頻帶與多模濾波器的研究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尤志剛;基于變?nèi)荻䴓O管的跳頻濾波器研究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9 林燕海;Ka/C波段上/下變頻組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10 陳明川;Ka波段LTCC頻綜組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278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62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