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A和EAM的全光超寬帶脈沖波形調制
本文關鍵詞: 超寬帶(UWB) 脈沖波形調制(PSM) 半導體光放大器(SOA) 電吸收調制器(EAM) 交叉增益調制(XGM) 出處:《光電子.激光》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提出了一種基于半導體光放大器(SOA)和電吸收調制器(EAM)實現超寬帶(UWB)脈沖波形調制(PSM)的方案,利用SOA的交叉增益調制(XGM)和增益飽和效應產生高斯單邊帶(monocycle)信號,利用EAM的交叉吸收調制(XAM)效應控制泵浦光與monocycle信號的疊加,進而實現UWB PSM。與其它方案相比,本文方案具有結構簡單、易于控制和色散管理相對簡單的優(yōu)勢。利用OptiSystem7.0軟件進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輸入信號功率、調制速率和光源波長對UWB PSM信號的影響,研究了UWB PSM信號在光纖中的傳輸特性。結果表明,本文方案對輸入信號波長不敏感。給出了輸入信號功率和調制速率的優(yōu)化范圍。
[Abstract]:A scheme of ultra-wideband (UWB) pulse waveform modulation based on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SOA) and electric absorption modulator (EAM) is proposed. The cross gain modulation (XGM) and gain saturation effect of SOA are used to produce Gao Si single sideband monocyclesignal. The cross absorption modulation (XAM) effect of EAM is used to control the superposition of pump light and monocycle signal. Compared with other schemes, the proposed schem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The advantages of easy control and simple dispersion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by using OptiSystem7.0 software, and the influence of input signal power, modulation rate and light source wavelength on UWB PSM signal is analyzed.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UWB PSM signal in optical fiber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heme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wavelength of input signal, and the optimal range of input signal power and modulation rate is given.
【作者單位】: 南京郵電大學光電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275067)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12830)資助項目
【分類號】:TN926.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趙贊善;李培麗;鄭加金;潘婷婷;黃世杰;;基于SOA中XGM效應全光超寬帶高斯單邊信號源的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1年08期
2 孫幗丹;王榮;蒲濤;趙志爽;;基于光纖光柵的超寬帶信號產生與傳輸[J];光電子.激光;2011年11期
3 賈麗敏;陳根祥;;電吸收調制器及其在現代光子技術中的應用(本期優(yōu)秀論文)[J];光通信技術;2007年10期
4 李均,黃德修,孫軍強,張新亮;光脈沖在半導體光放大器中傳輸的計算機模擬[J];光學精密工程;2003年01期
5 趙猛;李培麗;鄭加金;沈丹鴻;馬薔;周雯;趙贊善;;基于SOA的全光超寬帶脈沖波形調制技術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2年11期
6 馬曉璐;李培麗;鄭加金;張一;朱天陽;;基于并聯SOA的全光廣播式超寬帶脈沖形狀調制技術[J];光電子.激光;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贊善;李培麗;鄭加金;潘婷婷;黃世杰;;基于SOA中XGM效應全光超寬帶高斯單邊信號源的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1年08期
2 潘煒,鄒龍方,羅斌,鄒喜華;基于馬赫-曾德爾干涉儀的全光邏輯異或門理論研究[J];光學精密工程;2005年03期
3 孫幗丹;王榮;蒲濤;張秋芳;熊錦添;魏志虎;方濤;鄭吉林;;改變光柵拉力實現雙峰濾波器的方法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2年11期
4 趙猛;李培麗;鄭加金;沈丹鴻;馬薔;周雯;趙贊善;;基于SOA的全光超寬帶脈沖波形調制技術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2年11期
5 孫幗丹;鄭吉林;王榮;蒲濤;魏志虎;熊錦添;方濤;;疊印光纖布拉格光柵的譜特性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2年12期
6 沈丹鴻;李培麗;鄭加金;趙猛;馬薔;周雯;趙贊善;;基于LiNbO_3 M-Z調制器的UWB信號PAM調制技術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3年01期
7 馬曉璐;李培麗;鄭加金;張一;朱天陽;;基于并聯SOA的全光廣播式超寬帶脈沖形狀調制技術[J];光電子.激光;2013年06期
8 趙猛;李培麗;鄭加金;沈丹鴻;馬薔;周雯;趙贊善;;基于半導體放大器實現多功能超寬帶調制的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3年07期
9 鄭奇;;一種電吸收調制集成分布反饋激光器的研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黃世杰;李培麗;;基于半導體光放大器中增益飽和效應的doublet信號源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贊善;基于SOA中XGM效應全光超寬帶信號源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2 黃世杰;超寬帶信號的全光產生和調制技術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3 雷云;基于LOBS平臺的P2MP多播實現[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4 王卓然;超快非線性干涉儀(UNI)的理論及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5 高輝;電吸收調制器的數值模擬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6 朱夢霞;高k柵介質層MOS電容式硅基電光調制器的研究與設計[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呂梅利;基于GMPLS的光標記交換技術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8 馬薔;超寬帶triplet信號的全光產生和調制技術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3年
9 沈丹鴻;基于LiNbO_3馬赫—曾德爾調制器的UWB信號調制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3年
10 趙猛;基于SOA超寬帶信號產生與調制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羽;劉永智;趙德雙;;UWB over Fiber室內無線傳輸的實驗研究[J];光電子.激光;2009年03期
2 倪凱;董新永;王劍鋒;徐海松;;單光纖光柵對溫度與應變的同步測量[J];光電子.激光;2010年12期
3 趙贊善;李培麗;鄭加金;潘婷婷;黃世杰;;基于SOA中XGM效應全光超寬帶高斯單邊信號源的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1年08期
4 孫幗丹;王榮;蒲濤;趙志爽;;基于光纖光柵的超寬帶信號產生與傳輸[J];光電子.激光;2011年11期
5 趙贊善;李培麗;潘婷婷;黃世杰;羅友宏;;基于SOA的全光超寬帶脈沖振幅調制方案[J];光通信研究;2011年06期
6 李均,黃德修,孫軍強,張新亮;光脈沖在半導體光放大器中傳輸的計算機模擬[J];光學精密工程;2003年01期
7 吳冰冰;伍劍;徐坤;洪小斌;張君毅;林金桐;;Photonic ultra-wideband monocycle pulses generation using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and electro-absorber in parallel[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0年09期
8 劉威,孫軍強;一種新穎的偏振不敏感的基于半導體光放大器的四波混頻光波長轉換方法[J];光學學報;2001年09期
9 金韜,黃德修,丘軍林;半導體光放大器增益波動的研究[J];光學學報;1996年02期
10 王發(fā)強,趙宇,朱竹青;基于半導體光放大器-交叉增益調制波長轉換器消光比特性的研究[J];中國激光;2004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董建績;基于半導體光放大器和光學濾波器的高速全光信號處理[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2 王飛;半導體光放大器的光網絡若干關鍵功能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殷杰;超寬帶光載無線系統設計與應用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世光;超寬帶信號的光學產生和調制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2 葉昌金;光纖Bragg光柵特性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丙辰;于晉龍;王文睿;吳波;羅俊;張立臺;楊恩澤;;基于半導體光放大器的組播實驗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0年10期
2 鄭繼禹,林基明,仇洪冰,王玫;超寬帶多址通信信號的功率譜分析[J];電子學報;2003年10期
3 黎海濤,徐繼麟,張平,張靖;UWB擴頻通信技術研究[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2年07期
4 黎海濤;超寬帶無線通信的進展[J];信息網絡;2003年08期
5 黃黎蓉,黃德修,胡振華;SOA雙折射效應對超短光脈沖光譜特性的影響[J];光電子.激光;2003年11期
6 張洪明,姚敏玉,彭璨,陳碩,高以智;新型光數字信號取樣測量與兩步分析模型[J];光電子.激光;2003年11期
7 梁甸農,周智敏,常文革;機載葉簇穿透超寬帶成像雷達的關鍵技術[J];國防科技;1999年03期
8 劉守漁,梁萬國,鄭遠,齊江,管克儉;基于XGM波長變換系統中變換脈沖上升時間和脈沖寬度的研究[J];光子學報;2001年08期
9 張新亮,吳滔,劉德明,黃德修;基于SOA的四波混頻型全光波長轉換[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1年08期
10 陳冬梅,張德安;超寬帶接收中抽樣積分檢測電路的分析[J];桂林電子工業(y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佳;薛正輝;任武;李偉明;徐曉文;;超寬帶脈沖激勵下電磁場分布的并行FDTD仿真[A];第二十屆全國電磁兼容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韓宇;;沖激雷達的應用技術[A];四川省電子學會雷達與火控、電子線路與系統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1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3 梁菁;劉瑋;趙成林;;超寬帶(UWB)無線技術的應用及其市場化分析[A];2005年全國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肖尚輝;江毅;;一種低采樣率的超寬帶信道估計算法及其性能分析[A];第十三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7)論文集[C];2007年
5 黃海燕;王秉中;;UWB室內無線信道建模方法研究進展[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6 馬弘舸;聶在平;孟凡寶;楊周炳;陸巍;;用同軸型形成線產生單周期UWB脈沖的實驗研究[A];2001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曹艷瀏;高斌;高攸綱;甘捷;;有關超寬帶技術中的一些問題[A];第十五屆全國電磁兼容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武麗靜;王斐;;一種基于頻域預濾波的超寬帶信道卡爾曼估計算法[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9 蔡云龍;馮正和;;等橫向長/等輻射面積UWB平面橢圓單極子天線的研究[A];2005年全國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黃文;胡劍浩;李少謙;;在LOS多徑環(huán)境下使用TR-UWB信號進行測距[A];2005年全國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山東 馬存兵 韓照訓 郎筠 郎東風;SDH數字微波概述[N];電子報;2006年
2 無錫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 楊烈文 陸曉亮;InfiniBand結構的部件(一)[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3 許建生;軟件帶來第三次通信變革[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4 王寧;TD-SCDMA的操作模式[N];計算機世界;2001年
5 ;從最基礎的兩步開始[N];網絡世界;2009年
6 中興通訊 沈百林;光通信革命:100G波分傳輸技術[N];人民郵電;2010年
7 烽火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張賓 趙坤;從40G到100G,光傳輸主流帶寬再上新臺階[N];人民郵電;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培麗;基于SFRL的FWM型可調諧全光波長轉換器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王野秋;UWB跳時調制、電磁兼容及定位應用的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7年
3 胡君萍;直接序列超寬帶系統的脈沖波形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4 楊瑋;先進光網絡中的光信號處理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5 鄒鯤;低頻UWB-SAR校準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6 李晶;微波光子發(fā)生器與可調OCSR光單邊帶調制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7 許獻磊;車載探地雷達系統的開發(fā)及其應用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8 趙冰;認知超寬帶通信系統關鍵技術[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9 劉南平;基于計算智能的UWB系統發(fā)射與檢測技術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楊春勇;GMPLS智能光網絡中波長路由器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艷冬;全光3R再生系統中的全光時鐘提取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2 張連紅;超寬帶脈沖天線及其陣列波束掃描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劉輝;超寬帶脈沖產生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4 秦延山;生物醫(yī)學工程中超寬帶脈沖天線及其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5 李海漲;超寬帶脈沖波形設計及調制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6 馬海明;基于電光調制器的超寬帶脈沖生成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7 唐建鋒;基于自適應的DS-UWB多用戶檢測方案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8 滕鵬偉;基于TURBO原則的UWB信道估計與接收機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9 呂偉;超寬帶脈沖設計與15米到25米超寬帶信道模型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10 王志鵬;超寬帶脈沖設計及其性能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258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52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