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路太赫茲光導天線的功率合成技術
本文關鍵詞: 太赫茲 光導天線 功率合成 出處:《發(fā)光學報》2014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針對單個光導天線功率容量有限的問題,采用光導天線功率合成技術研究高功率、超寬帶的太赫茲輻射方法。通過構建三路光導天線功率合成系統(tǒng),以500μm孔徑的偶極子光導天線為對象,進行了功率合成技術研究。結果表明:當三路500μm孔徑的偶極子光導天線產生太赫茲的光程差一致時,合成后的時域光譜峰值最大,時域相干度達90.6%,提高了太赫茲輸出的功率。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the limited power capacity of a single photoconductive antenna, the high-power, ultra-wideband terahertz radiation method is studied by using photoconductive antenna power combination technology, and a three-channel photoconductive antenna power synthesizer system is constructed. The power synthesis technique of a dipole photoconductive antenna with a diameter of 500 渭 m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ree dipole antennas with a diameter of 500 渭 m produce the same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of terahertz. The peak value of the synthesized time domain spectrum is the highest, and the time domain coherence is 90.6, which improves the output power of terahertz.
【作者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特殊環(huán)境機器人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工程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176032) 四川省教育廳青年基金(12ZB337) 極端條件物質特性實驗室資助課題(13zxjk02) 特殊環(huán)境機器人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13zxtk0502)資助項目
【分類號】:TN820
【正文快照】: 1引言太赫茲源是太赫茲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太赫茲技術的發(fā)展。光導天線(Photo-conductive antenna,PCA)由于具有結構簡單、輸出超寬帶、平均功率較高的優(yōu)點,成為當前使用最廣泛的太赫茲源。針對光導天線,國內外科學家已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分析了光導開關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潘學聰;姚澤瀚;徐新龍;汪力;;太赫茲波段超材料的制作、設計及應用[J];中國光學;2013年03期
2 張檢發(fā);袁曉東;秦石喬;;可調太赫茲與光學超材料[J];中國光學;201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姚建銓;梁蘭菊;;多層電磁超材料在太赫茲技術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棗莊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葉全意;楊春;;光子學太赫茲源研究進展[J];中國光學;201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嚴志剛;;射頻功率合成技術[J];內蒙古廣播與電視技術;2003年02期
2 劉玲;;功率合成技術[J];內蒙古廣播與電視技術;2004年01期
3 劉思闊;王晶;李鵬;;空間對抗中的功率合成技術[J];電子信息對抗技術;2008年02期
4 丁為舟;王秉中;鄧建華;黃建;;毫米波準光功率合成技術的研究進展[J];電訊技術;2008年04期
5 張洋;;寬帶功率合成技術的發(fā)展綜述[J];電子信息對抗技術;2008年06期
6 T.T.哈;李國金;;微波功率合成技術[J];國外艦船技術.雷達與對抗;1984年08期
7 馮軍;關于功率合成技術的探討[J];電工教學;1992年02期
8 張洋;電子戰(zhàn)功率合成技術原理及應用[J];電子對抗技術;1997年03期
9 ;固態(tài)功率合成技術[J];現代電子;1997年02期
10 江志浩;蔡德榮;王孜;;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的合成效率問題研究[J];無線電通信技術;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楊春;竇文斌;崔奉云;李相森;李林翠;唐先發(fā);李彪;;毫米波準光功率合成技術研究[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2 周濤;劉述章;;毫米波微波波導內空間功率合成技術及其發(fā)展[A];2001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尹力;文光俊;李家胤;徐建華;;高功率微波功率合成技術研究進展[A];四川省電子學會高能電子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建;文光俊;金海炎;;一種新型四路毫米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A];2009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5 葛家龍;林住集;;Y分支耦合介質波導陣列毫米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A];1993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3年
6 朱海帆;管玉靜;甘體國;;Ka波段開槽波導功率合成技術[A];中國雷達行業(yè)協(xié)會航空電子分會暨四川省電子學會航空航天專委會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宋開軍;基于波導的微波毫米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2 嚴君美;平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浦;毫米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2 周磊;V和W波段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3 孫明;8毫米波段功率合成技術[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4 劉曉;毫米波空間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5 王雷;毫米波固態(tài)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陳俊陶;8毫米頻段固態(tài)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7 李興薩;Ka波段平面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8 康小克;毫米波固態(tài)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9 冉東;Ka頻段固態(tài)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10 陳昌明;毫米波固態(tài)功率合成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652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46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