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傳感網(wǎng)絡設計與開發(fā)
本文關鍵詞:微波傳感網(wǎng)絡設計與開發(fā) 出處:《天津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傳感器 布拉格電柵 電力載波 通用分組無線服務技術(GPRS) 北斗 調制解調器
【摘要】:本工作設計針對結構體應變監(jiān)控的傳感網(wǎng)絡,提出用布拉格電柵作為感知單元,并簡要介紹了作為傳感器節(jié)點的處理和通信單元的調制解調器構成及功能。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兩種網(wǎng)絡的傳輸通信方式,分別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并且對這兩種方式進行了具體的硬件和軟件的實現(xiàn)。本文中,我們對布拉格電柵的概念,結構,特性進行了闡述,并通過傳輸線理論對其原理和特性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利用仿真軟件HFSS對電柵進行建模以及仿真,得到電柵信號中反射譜和透射譜特性,最后還利用了實驗室的軟硬件設備搭建了驗證系統(tǒng),驗證了分析和仿真的正確性,說明了其作為我們結構體應變監(jiān)控網(wǎng)絡的傳感器。接下來,我們根據(jù)電柵的特性提出了解調儀的組成部分,并對各部分的功能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其中還詳細的介紹了解調儀的電力載波通信模塊,以及其組網(wǎng)形式,并對組網(wǎng)和數(shù)據(jù)傳輸流程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解調儀這部分的內容實際上屬于傳感器節(jié)點的處理單元和通信單元,它與布拉格電柵組成了本網(wǎng)絡的傳感器節(jié)點部分,是傳感網(wǎng)絡搭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這部分闡述之后,我們詳述了傳感網(wǎng)絡上行兩種傳輸方式的開發(fā)過程,包括基于EM310的GPRS模塊的電路設計和PCB設計及測試,并利用開模塊實現(xiàn)了GPRS數(shù)據(jù)傳輸,另外,我們軟件實現(xiàn)了基于TYXXX的北斗短報文通信。最后對所做工作進行總結和展望。
[Abstract]:In this work, the Bragg grid is used as the sensing unit for the sensor network of strain monitor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odem as a sensor node and communication unit are briefly introduc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wo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modes of network are proposed, which are respectively used in different application scenario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concept,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ragg grid.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the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id are briefly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HFSS is used to model and simulate the grid, and the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id signal are obtained. Finally, the laboratory software and hardware equipment is used to build a verification system, which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nd shows that it is the sensor of our structural strain monitoring network. Nex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id, we put forward the components of the demodulator, and briefly introduce the functions of each part, including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of the power carrier communication module of the demodulator and its network form. And the network and data transmission flow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Demodulator this part of the content actually belongs to the sensor node processing unit and communication unit. It and Bragg grid constitute the sensor node part of the network,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ensor network construction. After this part, we detail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wo uplink transmission modes of the sensor network. Including the GPRS module based on EM310 circuit design and PCB design and testing, and the use of open module to achieve GPRS data transmission, in addition. Our software realizes Beidou short messag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YXXX. Finally, the work done is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N929.532;TP212.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凌;朱明虎;;以數(shù)據(jù)為中心的無線傳感網(wǎng)絡分析[J];信息通信;2013年10期
2 楊軍,苑立波;白光干涉雙環(huán)傳感網(wǎng)絡理論與實驗研究[J];光學學報;2005年06期
3 熊黎;無線傳感網(wǎng)絡中高能效的信息傳播協(xié)議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5年05期
4 牟連佳,牟連泳;無線傳感網(wǎng)絡及其在工業(yè)領域應用研究[J];工業(yè)控制計算機;2005年01期
5 魏雪云;廖惜春;;智能無線傳感網(wǎng)絡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J];制造業(yè)自動化;2007年04期
6 屠燕春;郭愛煌;;基于協(xié)同分集的無線傳感網(wǎng)絡路由與信道分析[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7年21期
7 王雪;馬俊杰;王晟;;無線傳感網(wǎng)絡中覆蓋能效動態(tài)控制優(yōu)化策略[J];控制理論與應用;2007年06期
8 夏德海;;無線傳感網(wǎng)絡測量系統(tǒng)的應用前景[J];石油化工自動化;2008年04期
9 李艷波;于德海;楊俊成;;無線傳感網(wǎng)絡的結構分析與運用研究[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8年11期
10 肖同松;;無線傳感網(wǎng)絡綜述[J];中國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鄒成武;黃偉;;基于無線傳感網(wǎng)絡在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設計及應用[A];全國先進制造技術高層論壇暨第十屆制造業(yè)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石榮;高培德;鄭春雷;封松林;;無線傳感網(wǎng)絡技術的研究進展[A];第二屆長三角地區(qū)傳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3 陳濤;劉景泰;邴志剛;;無線傳感網(wǎng)絡研究與運用綜述[A];天津市自動化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葉偉松;袁慎芳;;無線傳感網(wǎng)絡操作系統(tǒng)研究[A];江蘇省計量測試學會2005年論文集[C];2005年
5 魏雪云;鄭威;王鵬波;;無線傳感網(wǎng)絡時空融合(英文)[A];第九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1年
6 張雷;徐大可;;無線傳感網(wǎng)絡在預裝式智能變電站中的應用設計[A];第二十屆華東六省一市電機工程(電力)學會輸配電技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2年
7 鐘文強;熊慶宇;黃河;王小剛;;一種基于非均勻部署的無線傳感網(wǎng)絡能耗均衡算法[A];2010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8 張文龍;劉艷華;郭慶;;基于無線傳感網(wǎng)絡的山體滑坡預警系統(tǒng)[A];2010中國儀器儀表學術、產業(yè)大會(論文集1)[C];2010年
9 鄭毅敏;賈京;趙昕;;基于無線傳感網(wǎng)絡的施工階段遠程監(jiān)測研究[A];建筑結構(2009·增刊)——第二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李浩;李非;;新型無線傳感網(wǎng)絡系統(tǒng)設計[A];天津市電視技術研究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姜澎;上海啟動信息領域973項目[N];文匯報;2006年
2 艾琪;小小實驗室開辟無線傳感大市場[N];科技日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許琦敏;小小實驗室闖出無線傳感大市場[N];文匯報;2007年
4 王琦;RFID在制造和物流領域中快速發(fā)展[N];現(xiàn)代物流報;2007年
5 羅萬明;IPv6尚缺“殺手級”應用[N];計算機世界;2007年
6 本報記者 祝蕾 見習記者 李小夢;陳冬巖:默默耕耘無線傳感市場[N];濟南日報;2010年
7 許琦敏;我國無線傳感技術完整價值鏈已初步形成[N];中華建筑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孟慶豐 特約記者 董競敏;建無線傳感網(wǎng)絡在線實時監(jiān)測溢油[N];中國交通報;2010年
9 羅清岳;從WSN應用看WSN技術[N];電子資訊時報;2007年
10 宗合;信息技術催生“智慧農業(yè)”[N];中華合作時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光宇;水聲傳感網(wǎng)絡的媒體接入控制技術[D];浙江大學;2015年
2 張文哲;面向區(qū)域監(jiān)控的無線傳感網(wǎng)絡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3 吳鍵;面向結構監(jiān)測的智能無線傳感網(wǎng)絡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4 巫婕妤;制造車間無線傳感網(wǎng)絡結構設計及路由與定位算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5 石軍鋒;無線傳感網(wǎng)絡動態(tài)休眠通信協(xié)議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6 韓悅文;面向物聯(lián)網(wǎng)應用的大容量光纖光柵傳感網(wǎng)絡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7 滕國棟;無線傳感網(wǎng)絡節(jié)點定位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8 王剛;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配置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9 陳健;水下傳感網(wǎng)絡的能量優(yōu)化組網(wǎng)技術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10 徐學永;面向應用的無線傳感網(wǎng)絡定位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明學超;無線傳感網(wǎng)絡定位方法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2 任立彬;無線傳感網(wǎng)絡節(jié)點定位算法的設計與實現(xiàn)[D];燕山大學;2015年
3 李玲燕;無線傳感網(wǎng)絡水質監(jiān)測節(jié)點設計與節(jié)點部署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4 高翔;基于ZigBee的農業(yè)傳感網(wǎng)絡與土壤濕度模型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5 韓穎;基于無線傳感網(wǎng)絡的溫室大棚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5年
6 周思浩;基于無線傳感網(wǎng)絡的停車場內智能引導系統(tǒng)[D];長安大學;2015年
7 程飛;可重構低壓電力線載波傳感網(wǎng)絡研究與實現(xiàn)[D];長安大學;2015年
8 董興;基于無線傳感網(wǎng)絡的氣體濃度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D];長安大學;2015年
9 蒲仁波;基于無線傳感網(wǎng)絡的地下金屬物體的探測與定位技術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5年
10 魏靜如;無線傳感器部署算法及自然交互部署平臺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233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423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