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時間拉伸模數轉換系統(tǒng)的多通道化設計與實現
本文關鍵詞:光子時間拉伸模數轉換系統(tǒng)的多通道化設計與實現
更多相關文章: 光通信 模數轉換器 時間拉伸 多通道化 色散 數據重構
【摘要】:光子時間拉伸模數轉換(PTS-ADC)技術利用光纖中的色散效應對被采樣信號進行時間拉伸和帶寬壓縮,可大幅提高傳統(tǒng)模數轉換器(ADC)的采樣率和模擬帶寬。但PTS-ADC也存在采樣時間窗口有限的缺點,難以滿足連續(xù)信號的采樣。采用多通道結構化設計是實現PTS-ADC連續(xù)采樣模式的有效辦法,但也存在通道間的失配誤差。本文優(yōu)化了多通道結構設計方案,可用于產生連續(xù)光載波和實現連續(xù)模式采樣的PTS-ADC系統(tǒng),并對該方案中多通道之間的偏置誤差、增益誤差和時間傾斜對系統(tǒng)的影響進行了理論分析和數值仿真。搭建了三通道實驗系統(tǒng)平臺,驗證了該方案的可行性,系統(tǒng)采樣率超過200 GSa/s、模擬帶寬可達到45 GHz、有效比特位達到3.7。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區(qū)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127016,61007052) 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2011DFA11780) 教育部回國基金項目
【分類號】:TN929.1
【正文快照】: 1引言光子模數轉換器(PADC)有機結合光子學與電子學,可克服傳統(tǒng)電模數轉換器(ADC)中的采樣時鐘抖動、比較器模糊等限制因素,有效提升了傳統(tǒng)ADC的性能[1]。近年來,國內外先后提出多種PADC方案,但是大多數系統(tǒng)采樣率和模擬帶寬仍然不高[2-7]。相比之下,光子時間拉伸模數轉換(PTS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尼啟良;;極紫外微通道板光子計數成像探測器性能研究[J];光學學報;2013年11期
2 夏楠;陳穎;陳向寧;鄒衛(wèi)文;吳龜靈;陳建平;;光纖非線性效應對光子時間拉伸模數轉換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J];光學學報;2014年06期
3 譚中偉;秦鳳杰;任文華;劉艷;;光纖色散在光信息處理中的應用[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3年08期
4 韓順利;胡為良;張鵬;;全光模數轉換的原理及進展[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3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夏楠;陳穎;陳向寧;鄒衛(wèi)文;吳龜靈;陳建平;;光纖非線性效應對光子時間拉伸模數轉換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J];光學學報;2014年06期
2 李濟慈;;光信息處理中光纖色散的應用探討[J];硅谷;2014年08期
3 張凱;尼啟良;;極紫外光子計數成像探測器采集電路的研制[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4年10期
4 萬里霞;龍偉;張星原;盧斌;;白細胞五分類的光學信號檢測與處理系統(tǒng)設計[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5年03期
5 李博;吳龜靈;蘇斐然;陳建平;;基于相位調制器的相位編碼光模數轉換分析和實驗研究[J];中國激光;2015年05期
6 趙宇;;光纖色散在光信息處理中的應用探究[J];中外企業(yè)家;2014年2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秦鳳杰;基于光纖的光學相關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2 謝興綱;基于光子晶體光纖的時域展寬模數轉換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3 張凱;遠紫外電荷分割陽極光子計數成像探測器位置讀出電路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簡水生;;光子技術最新進展將為人類進入低碳信息社會奠定基礎[J];光通信技術;2011年08期
2 于磊;曲藝;林冠宇;王淑榮;;120~180nm星載遠紫外電離層成像光譜儀光學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J];光學學報;2011年01期
3 于磊;王淑榮;曲藝;林冠宇;張振鐸;;用于電離層探測的單光柵高分辨率成像光譜儀光學系統(tǒng)研究[J];光學學報;2011年07期
4 楊秀峰;彭磊;童崢嶸;曹曄;楊寅飛;;基于多波長激光器的帶通微波光子濾波器設計[J];光學學報;2012年02期
5 曹文華;王勇;劉頌豪;;光纖通信系統(tǒng)中基于光學相位共軛和預啁啾的色散及非線性補償研究[J];光學學報;2012年09期
6 于磊;林冠宇;于向陽;;空間高層大氣遙感遠紫外成像光譜儀的光學系統(tǒng)[J];光學學報;2013年01期
7 陳瑞強;江月松;;脈沖激光測距的時間間隔測量方法[J];光學學報;2013年02期
8 章壯前;張洪明;傅鑫;姚敏玉;;一種采用并行光強度調制器的模數轉換方法[J];中國激光;2008年03期
9 彭越;張洪明;吳慶偉;傅鑫;姚敏玉;;利用光纖擠壓器實現的移相光模數轉換器[J];中國激光;2010年03期
10 池劍鋒;李唐軍;賈楠;鐘康平;王目光;羅定嘉;;高精度色散管理實現160Gb/s光時分復用信號100km穩(wěn)定無誤碼傳輸[J];中國激光;2011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志剛,葛列眾;多通道模糊指稱及其可用性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0年05期
2 俞曉磊;趙志敏;;多通道綜合全息術及在材料性能檢測中的應用研究[J];激光雜志;2008年03期
3 劉靜棟;;一種多通道可編程信號源的實現方法[J];聲學與電子工程;2009年04期
4 賴濤;董臻;梁甸農;;多通道/多波束星載SAR實現高分辨寬測繪帶成像綜述[J];遙感信息;2011年01期
5 郭青偉;;多通道廣播監(jiān)測系統(tǒng)[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6 李河;;多通道快速保護電路的設計[J];電測與儀表;1993年10期
7 張青;詹磊;;大型電視節(jié)目多通道采編制作系統(tǒng)設計[J];電視技術;2013年24期
8 彭利坤,邢繼峰,朱石堅,曾曉華;一種大規(guī)模數字I/O通道的擴展方法[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9 敖凱軍,馮雷星,汪洋;高性價比的多通道高速數據采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J];測控技術;2004年07期
10 張銀南;張建榮;方志剛;;基于多通道感知技術的水泵流場狀態(tài)檢測[J];機電工程;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迪;曹茂永;梁慧斌;孫農亮;;一種多通道對準的時序配合方法及其應用[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九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胡劉洋;胡善清;龍騰;;多通道高速數據采集系統(tǒng)設計[A];第六屆全國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3 趙銳;王亞海;李龍;;多通道寬帶實時信號濾波系統(tǒng)軟件的設計與實現[A];2011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1年
4 趙前程;丁興號;鄧善熙;;用雙標準件標定多通道靈敏度的方法研究[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三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1年
5 王智偉;顧瑞英;劉咸定;;變地域暖風機多通道空氣流動數值模擬[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04年學術年會資料摘要集(2)[C];2004年
6 申寧馨;彭承琳;;多通道表面等離子體子共振傳感器的研究[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進展——2007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7 李健;;多通道自動協(xié)調加載系統(tǒng)發(fā)展研究[A];中國計量協(xié)會冶金分會2012年會暨能源計量與節(jié)能降耗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8 延昊;吳門新;劉桂青;李娟;;利用MODIS的多通道信息估計中緯度降雨[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衛(wèi)星遙感技術進展及應用”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9 趙玉剛;陳章位;;多通道實時信號分析及應用[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劉茂國;丁丹;王豫生;;多通道信號采集系統(tǒng)設計[A];全國第三屆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交流會?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楊桃麗;星載多通道高分辨寬測繪帶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處理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2 朱思衡;CMOS多通道接收機通道間耦合問題及關鍵模塊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4年
3 崔冬;多通道腦電信號建模及同步分析[D];燕山大學;2011年
4 屈有山;多通道光學成像系統(tǒng)數據處理技術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04年
5 周雷激;基于多通道光纖模式濾光檢測的新型化學與生物傳感理論與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6 張丹;基于穩(wěn)態(tài)誘發(fā)電位的多通道選擇性注意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7 孫鑫;可見光多通道目標探測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斐;基于情境感知的多通道交互框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2 廖丹;基于武漢用戶的汽車多通道交互界面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崔成龍;多通道筆式交互中通道相關性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4年
4 王春磊;多通道無線數據收發(fā)器研究與設計[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2年
5 馬洪賓;整體式多通道內氣液分布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6 劉超奇;多通道管道變形檢測數據分析算法及軟件系統(tǒng)[D];北京化工大學;2009年
7 李希秀;基于多通道數字手的三維網站交互設計及用戶體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8 陳江林;多通道超聲波樁基檢測儀的設計與實現[D];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管理與信息技術學院);2013年
9 胡東方;多通道高速信號采集與傳輸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10 李瑩瑩;基于經絡的多通道人體信息檢測儀的研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1797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179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