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地外天體有機物質的芳香性和脂肪性
發(fā)布時間:2024-03-24 03:09
紅外光譜在天體化學的研究中非常重要。太陽系中存在著各種類型的天體,如行星、衛(wèi)星、彗星、小行星等,對這些天體化學組成的解析一直是天文學家們的研究焦點之一。但由于距離遙遠、手段有限,至今所知甚少,而對這些天體的紅外光譜的觀測是較為成熟且系統(tǒng)的研究方法。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它是科學家們了解天體物理和化學環(huán)境的重要工具。它幫助我們分析和解釋天體中可能存在的物質的種類,追溯其形成機制,推測其歷史演化過程。在運用紅外光譜觀測天體的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許多天體同時具有3.3μm和3.4μm兩個特征吸收?茖W家們普遍接受的觀點是認為3.3μm特征來源于苯環(huán)狀芳香性C-H鍵的伸縮振動,而3.4μm特征來源于鏈狀脂肪性C-H鍵的伸縮振動;诖,我們可以將3.3μm和3.4μm光譜特征作為天體中有機物化學結構的“示蹤劑”,通過對天體觀測紅外光譜中的3.3μm和3.4μm特征的分析,定量測出天體有機成分中芳香性物質和脂肪性物質的比例,即計算出脂肪性C原子數(shù)NC,aliph和芳香性C原子數(shù)NC,arom之比NC,aliph/NC,arom<...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36874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隕石和行星際塵埃實驗室分析示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始碳質球粒隕hondriticmeteorites)中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具有不同程度碳氫化合物;如萘(naphthalene),菲(phenanthrene然大多數(shù)原始隕石為小行星(起源于小行星帶,距pins和Swindle[30]認為有些隕石可能來源于彗星(石似....
圖1.2太陽系與八大行星
外天體的簡要介紹1.2)是由太陽、八顆行星、至少173顆已知的來的)和數(shù)以億計的小天體(其中包括小行星所周知,太陽系中的行星根據(jù)距離太陽由近到遠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科學家們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顧名思義就是與地酸鹽和含鐵的物質組成,大小與....
圖1.3未認證紅外譜帶[32]
第1章緒論外譜帶(UIR帶)errill等人[31]在行星狀星云NGC7027中首次發(fā)又在行星狀星云NGC7027和BD+30°3639[32]中到了一組很強的紅外輻射譜帶(如圖1.3所示[311.3μm處最為明顯,由于這些特征的載體上不帶”[3....
圖1.421種特定PAH分子的結構
圖1.421種特定PAH分子的結構[51]圖采自Lietal.(2009)眾所周知,在UIR紅外譜帶中3.3μm波段一般比3.4μm波段強很多,但在某些來源(如原行星狀星云)中,這兩種特征的強度可以相當[2,55,56]。甚至在其它某些同時存在....
本文編號:39368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393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