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C國際時間比對鏈路狀態(tài)監(jiān)測軟件的設計與實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21-07-09 05:10
為了提高NTSC國際時間比對的效率,保障UTC(NTSC)的日常監(jiān)測,研究并設計了一套國際時間比對鏈路自動化計算及監(jiān)測軟件,通過多鏈路互檢的方式,監(jiān)測各鏈路運行狀態(tài),提高比對鏈路的可靠性。分別利用共視、衛(wèi)星雙向(TWSTFT)和精密單點定位(PPP)時間傳遞方法,分析獲得全球主要實驗室保持的UTC(k)與UTC(NTSC)之間的偏差,并在可視化界面上以鐘差曲線的形式實時顯示。在試運行過程中,自動化軟件計算通過GNSS PPP計算得到的實驗室間的鐘差與BIPM一個月后公布的鐘差結果之間的最大偏差小于0.5ns,通過衛(wèi)星雙向計算得到的實驗室間的鐘差與BIPM一個月后公布的鐘差結果基本一致。結果表明:軟件設計合理、執(zhí)行高效,實現(xiàn)了相關的功能;可滿足實驗室對國際比對鏈路狀態(tài)日常監(jiān)測的基本需求。
【文章來源】:時間頻率學報. 2019,42(01)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圖1GNSS共視時間比對原理
1.2衛(wèi)星雙向時間傳遞衛(wèi)星雙向時間傳遞原理如圖2所示。它的計算方法如式(1)所示[3-5]:其中T為A、B兩站鐘差;等號右面第1項為計數(shù)器讀數(shù)的計算;第2項為地面站設備時延的計算,可通過事先測量獲得;第3項為空間傳播時延(ku波段時可忽略不計);第4項為衛(wèi)星透明轉發(fā)器時延,可完全抵消;第5項為Sagnac效應引入的時延,可準確計算[6-7]。TA-TB=(TTICA-TTICB)/2+((dTA-dRA)/2-(dTB-dRB)/2)+((dAS-dSA)/2-(dBS-dSB)/2)+(dSAB-dSBA)/2+(TSAGA-TSAGA)/2。(1)圖2衛(wèi)星雙向時間比對原理1.3GNSSPPP時間傳遞PPP時間比對原理如圖3所示。使用IGS發(fā)布的GNSS系統(tǒng)的精密軌道和衛(wèi)星鐘差[8],將雙頻定時接收機獲得的雙頻載波相位和偽距觀測值通過觀測模型計算得到的A站保持的UTC(k1)與IGST的偏差,同理可得B站保持的UTC(k2)與IGST的偏差,差分后即可獲得A站與B站的鐘差[9-11]。通常使用的觀測模型包括無電離層模型、UofC模型、組合觀測值模型等,本文使用組合觀測值模型完成數(shù)據(jù)處理[12-13]。圖3PPP時間比對原理26時間頻率學報總42卷
1.2衛(wèi)星雙向時間傳遞衛(wèi)星雙向時間傳遞原理如圖2所示。它的計算方法如式(1)所示[3-5]:其中T為A、B兩站鐘差;等號右面第1項為計數(shù)器讀數(shù)的計算;第2項為地面站設備時延的計算,可通過事先測量獲得;第3項為空間傳播時延(ku波段時可忽略不計);第4項為衛(wèi)星透明轉發(fā)器時延,可完全抵消;第5項為Sagnac效應引入的時延,可準確計算[6-7]。TA-TB=(TTICA-TTICB)/2+((dTA-dRA)/2-(dTB-dRB)/2)+((dAS-dSA)/2-(dBS-dSB)/2)+(dSAB-dSBA)/2+(TSAGA-TSAGA)/2。(1)圖2衛(wèi)星雙向時間比對原理1.3GNSSPPP時間傳遞PPP時間比對原理如圖3所示。使用IGS發(fā)布的GNSS系統(tǒng)的精密軌道和衛(wèi)星鐘差[8],將雙頻定時接收機獲得的雙頻載波相位和偽距觀測值通過觀測模型計算得到的A站保持的UTC(k1)與IGST的偏差,同理可得B站保持的UTC(k2)與IGST的偏差,差分后即可獲得A站與B站的鐘差[9-11]。通常使用的觀測模型包括無電離層模型、UofC模型、組合觀測值模型等,本文使用組合觀測值模型完成數(shù)據(jù)處理[12-13]。圖3PPP時間比對原理26時間頻率學報總42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BERNESE5.0用于精密單點定位的數(shù)據(jù)處理及精度分析[J]. 韓菲,張春燕. 測繪地理信息. 2015(06)
[2]衛(wèi)星雙向法與衛(wèi)星測距[J]. 李志剛,喬榮川,馮初剛. 飛行器測控學報. 2006 (03)
[3]GPS共視比對技術在綜合原子時中的應用[J]. 高玉平,王正明,漆溢. 時間頻率學報. 2004(02)
[4]IGS產品在GPS時間比對中的應用[J]. 高玉平. 天文學報. 2004(04)
[5]衛(wèi)星雙向時間比對及其誤差分析[J]. 劉利,韓春好. 天文學進展. 2004(03)
博士論文
[1]衛(wèi)星雙向時間頻率傳遞的誤差研究[D]. 武文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家授時中心) 2012
[2]基于GPS精密單點定位的時間比對與鐘差預報研究[D]. 王繼剛.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家授時中心) 2010
本文編號:3273096
【文章來源】:時間頻率學報. 2019,42(01)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圖1GNSS共視時間比對原理
1.2衛(wèi)星雙向時間傳遞衛(wèi)星雙向時間傳遞原理如圖2所示。它的計算方法如式(1)所示[3-5]:其中T為A、B兩站鐘差;等號右面第1項為計數(shù)器讀數(shù)的計算;第2項為地面站設備時延的計算,可通過事先測量獲得;第3項為空間傳播時延(ku波段時可忽略不計);第4項為衛(wèi)星透明轉發(fā)器時延,可完全抵消;第5項為Sagnac效應引入的時延,可準確計算[6-7]。TA-TB=(TTICA-TTICB)/2+((dTA-dRA)/2-(dTB-dRB)/2)+((dAS-dSA)/2-(dBS-dSB)/2)+(dSAB-dSBA)/2+(TSAGA-TSAGA)/2。(1)圖2衛(wèi)星雙向時間比對原理1.3GNSSPPP時間傳遞PPP時間比對原理如圖3所示。使用IGS發(fā)布的GNSS系統(tǒng)的精密軌道和衛(wèi)星鐘差[8],將雙頻定時接收機獲得的雙頻載波相位和偽距觀測值通過觀測模型計算得到的A站保持的UTC(k1)與IGST的偏差,同理可得B站保持的UTC(k2)與IGST的偏差,差分后即可獲得A站與B站的鐘差[9-11]。通常使用的觀測模型包括無電離層模型、UofC模型、組合觀測值模型等,本文使用組合觀測值模型完成數(shù)據(jù)處理[12-13]。圖3PPP時間比對原理26時間頻率學報總42卷
1.2衛(wèi)星雙向時間傳遞衛(wèi)星雙向時間傳遞原理如圖2所示。它的計算方法如式(1)所示[3-5]:其中T為A、B兩站鐘差;等號右面第1項為計數(shù)器讀數(shù)的計算;第2項為地面站設備時延的計算,可通過事先測量獲得;第3項為空間傳播時延(ku波段時可忽略不計);第4項為衛(wèi)星透明轉發(fā)器時延,可完全抵消;第5項為Sagnac效應引入的時延,可準確計算[6-7]。TA-TB=(TTICA-TTICB)/2+((dTA-dRA)/2-(dTB-dRB)/2)+((dAS-dSA)/2-(dBS-dSB)/2)+(dSAB-dSBA)/2+(TSAGA-TSAGA)/2。(1)圖2衛(wèi)星雙向時間比對原理1.3GNSSPPP時間傳遞PPP時間比對原理如圖3所示。使用IGS發(fā)布的GNSS系統(tǒng)的精密軌道和衛(wèi)星鐘差[8],將雙頻定時接收機獲得的雙頻載波相位和偽距觀測值通過觀測模型計算得到的A站保持的UTC(k1)與IGST的偏差,同理可得B站保持的UTC(k2)與IGST的偏差,差分后即可獲得A站與B站的鐘差[9-11]。通常使用的觀測模型包括無電離層模型、UofC模型、組合觀測值模型等,本文使用組合觀測值模型完成數(shù)據(jù)處理[12-13]。圖3PPP時間比對原理26時間頻率學報總42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BERNESE5.0用于精密單點定位的數(shù)據(jù)處理及精度分析[J]. 韓菲,張春燕. 測繪地理信息. 2015(06)
[2]衛(wèi)星雙向法與衛(wèi)星測距[J]. 李志剛,喬榮川,馮初剛. 飛行器測控學報. 2006 (03)
[3]GPS共視比對技術在綜合原子時中的應用[J]. 高玉平,王正明,漆溢. 時間頻率學報. 2004(02)
[4]IGS產品在GPS時間比對中的應用[J]. 高玉平. 天文學報. 2004(04)
[5]衛(wèi)星雙向時間比對及其誤差分析[J]. 劉利,韓春好. 天文學進展. 2004(03)
博士論文
[1]衛(wèi)星雙向時間頻率傳遞的誤差研究[D]. 武文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家授時中心) 2012
[2]基于GPS精密單點定位的時間比對與鐘差預報研究[D]. 王繼剛.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家授時中心) 2010
本文編號:32730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327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