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星體的能量之謎
[Abstract]:Quasars are the brightest class of objects in the distant universe. Light-dependent studies show that quasars emit small areas of optical radiation, ranging from a few light-days to a few light-years. Such a small luminous region emits thousands of times more energy per second than an ordinary galaxy hundreds of thousands or tens of millions of times its size. So what is the huge source of energy for quasars? The accretion of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to surrounding matter is the simplest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So how does a black hole accretize the surrounding matter? In addition, the black hole not only accumulates material, but also may blow out disk wind, produce jet, and interact with the surrounding interstellar medium, which can affect the evolution of quasar host galaxie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1) discovery of quasars; (2) energy of quasars; (3) theoretical model of black hole accretion disk; (4) jet of quasars; (5) evolution of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and their host galaxies.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373008,11533001)資助
【分類號】:P15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顧為民,盧炬甫;具有兩個臨界點的徑移主導吸積流整體解[J];天文學報;2002年01期
2 郝志博;戴子高;;奇異星周圍的中微子主導吸積流[J];天文學報;2013年02期
3 V.S.Safronov ,姜琦剛;地球的吸積作用及其初始狀態(tài)[J];地質(zhì)地球化學;1988年02期
4 楊丕博,陳韶麗,劉效庸,楊蘭田;含平流單溫吸積流:電子對由非熱過程產(chǎn)生情形[J];天文學報;1998年02期
5 謝富國;;黑洞熱吸積流的理論研究[J];天文學報;2010年04期
6 劉效庸,楊丕博,楊蘭田,陳韶麗;含平流(advection)的熱單溫吸積流的徑向結(jié)構(gòu)[J];天體物理學報;1997年03期
7 鄭小平,侯德富;盤吸積過程物理意義的新考察[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年02期
8 曹新伍;張家鋁;;黑洞附近吸積流的穩(wěn)定性研究[J];天文學報;1993年04期
9 林一清,盧炬甫,顧為民;標準薄盤與徑移主導吸積流的連接[J];天文學報;2004年03期
10 汪定雄;黑洞在順行吸積和逆行吸積中的演化特征[J];天文學報;200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楊丕博;;電子對由非熱過程產(chǎn)生的含平流單溫吸積流[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2 林一清;盧炬甫;;SSD向ADAF的轉(zhuǎn)變[A];黑洞物理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史集明;袁業(yè)飛;王建明;;中子化對黑洞超吸積過程的影響[A];中國天文學會高能分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薛力;物質(zhì)外流對輻射冷卻無效吸積流的影響[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5年
2 李洋;黑洞系統(tǒng)中噴流和吸積的耦合[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吳慶文;低光度活動星系核的吸積和噴流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7年
4 陳林紅;細盤與細盤/雙溫冕的結(jié)構(gòu)和出射譜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5 焦承亮;黑洞Slim盤的整體解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6 金穎康;X射線天體物理數(shù)據(jù)分析與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07年
7 馮驊;黑洞高能輻射的觀測與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8 符磊;年輕中子星自旋演化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浩;中微子主導吸積流的湮滅光度[D];廈門大學;2009年
2 張旭;超新星中高速中子星的吸積[D];山東大學;2006年
3 宋東環(huán);黑洞熱吸積流的相關(guān)問題[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31680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231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