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y3望遠鏡系統的設計
本文選題:望遠鏡 + Golay稀疏孔徑; 參考:《光學精密工程》2011年12期
【摘要】:提出用Golay3稀疏孔徑取代望遠鏡兩鏡系統中的主鏡,以在保證望遠鏡角分辨率的同時減少系統的質量和體積。首先利用三級像差理論設計了一套兩鏡系統,其中主鏡是球面鏡,次鏡是雙曲面鏡。用Golay3稀疏孔徑代替主鏡,分析了填充因子與子鏡半徑的關系。然后,通過Zemax程序對系統進行模擬,分析了系統的調制傳遞函數特性及點列圖。最后,在次鏡后加入兩塊熔石英校正鏡,并優(yōu)化校正鏡表面曲率半徑以及成像工作距離以改進視場。通過Zemax程序模擬發(fā)現:系統的截止頻率隨著主鏡填充因子的減小而減小,從F=22.2%的114.5lp/mm到F=15%的97.7lp/mm,再到F=10%的77.8lp/mm;另外,在成像面之前加入校正鏡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視場,在0.3°視場下,加入校正鏡之前的最大像斑半徑均方根值是加入后的2.5倍左右。
[Abstract]:A two - mirror system is designed by using a Golay3 sparse aperture instead of a primary mirror in a two - mirror system , which can reduce the mass and volume of the system while ensuring the angular resolution of the telescope .
【作者單位】: 蘇州科技學院數理學院;蘇州大學信息光學工程研究所;
【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BK2009129) 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資助項目
【分類號】:TH7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吳泉英;錢霖;沈為民;;兩種稀疏孔徑系統的成像研究[J];光學精密工程;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吳泉英;錢霖;沈為民;;兩種對稱型稀疏孔徑系統的成像研究[J];光子學報;2006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吳泉英;稀疏孔徑光學系統成像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2 易紅偉;光學稀疏孔徑成像系統關鍵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明意;李新南;;子孔徑拼接檢驗法中傾斜的影響及消除方法[J];光電工程;2006年08期
2 鄢靜舟,雷凡,周必方,高志強;用Zernike多項式進行波面擬合的幾種算法[J];光學精密工程;1999年05期
3 王海濤,周必方;光學綜合孔徑干涉成像技術[J];光學精密工程;2002年05期
4 王海濤,周必方;天文光干涉技術[J];光學精密工程;2003年04期
5 楊德華,戚永軍,朱振東,姜方華,陳昆新,張如;光學拼接鏡面微位移主動調節(jié)機構的設計和實測[J];光學精密工程;2005年02期
6 史光輝;衛(wèi)星對地觀測高分辨率光學系統和設計問題[J];光學精密工程;1999年01期
7 錢霖,吳泉英,吳峰,沈為民;復合三子鏡的成像研究[J];光學學報;2005年08期
8 楊新軍,王肇圻,孫強,盧振武;空間雙波段成像光譜儀紅外光學系統的設計[J];光子學報;2005年01期
9 卜江萍;田維堅;楊小君;.孫愛娟;劉蔚;;一種新型離軸三反式光學系統的設計[J];光子學報;2006年04期
10 楊新軍,王肇圻,母國光;折/衍混合多光譜紅外成像光譜儀離軸系統設計[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5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毅,王英儉, 吳旭斌;大望遠鏡系統衍射極限倍數的確定[J];強激光與粒子束;1995年04期
2 劉秉琦,沈學舉;CCD測望遠系統放大率[J];光電工程;1998年03期
3 劉濤;田立麗;王金虎;王紅旗;;分布式望遠鏡控制系統的構想和實踐[J];天文研究與技術;2006年03期
4 萬育智;戴燦o,
本文編號:18116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81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