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態(tài)方程對初生中子星星風動力學的影響
本文選題:超新星 切入點:中子星 出處:《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13年06期
【摘要】:初生中子星中微子驅動的星風被認為是r-過程和p-過程發(fā)生的場所之一.基于牛頓流體動力學方程組,我們討論了3種不同物態(tài)方程((i)嚴格物態(tài)方程;(ii)忽略正負電子對簡并參數(shù);(iii)忽略氣體壓強)對初生中子星中微子驅動星風動力學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忽略簡并參數(shù)的物態(tài)方程是個很好的近似;忽略氣體壓強的物態(tài)方程會明顯地降低星風的密度、溫度,提高速度和核子熵,但電子豐度幾乎不會改變.同時星風物質溢出率、動力學時標等影響核合成的重要參量都有明顯的改變.對1.4M⊙的典型中子星模型,我們發(fā)現(xiàn)在反中微子光度為8×1051ergs1時,星風物質是富中子的,采用不同的物態(tài)方程可能使誕生的快中子俘獲元素的平均質量數(shù)最大相差6;在反中微子光度為1×1051ergs1時,星風物質是富質子的,質子俘獲重核的相對豐度可能相差一倍,因此考慮合適的物態(tài)方程是極為重要的.
[Abstract]:Neutrino driven wind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places where r-processes and p-processes occur. Based on Newtonian hydrodynamic equation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equations of state (EOS)) strict equation of state (EOS)) neglecting positron and negative electrons on degenerate parameters and gas pressure)) on the wind dynamics of neutrino driven stars in primary neutron stars. The equation of state ignoring degenerate parameters is a good approximation, and the equation of state neglecting the gas pressure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density, temperature, increase the velocity and the nucleon entropy of the star wind, but the electron abundance will hardly change.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affecting nuclear synthesis, such as kinetic timescale, are obviously changed. For the typical neutron star model of 1.4m _ (-),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antineutrino luminosity is 8 脳 1051ergs1, the eolian matter is neutron rich. Using different equation of state may make the maximum difference of average mass number of the resulting fast neutron capture elements by 6. When the antineutrino luminosity is 1 脳 1051ergs1, the stellar wind material is proton rich,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proton-trapping heavy nucleus may be twice the difference.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appropriate equation of state.
【作者單位】: 西華師范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星系與宇宙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中國科學院星系與宇宙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11273020)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編號:2012T50446) 四川省教育廳科研基金(編號:10ZC014) 西華師范大學科研基金(編號:11B007,11B008)資助項目
【分類號】:P145.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玉會;丁文波;;中子星中的超子相[J];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2 葛蘊藻;;高密物質態(tài)方程與中子星的極限質量[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79年Z1期
3 張潔;劉門全;羅志全;;中子星殼層中強磁場與β衰變[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4 李寶江;李思農(nóng);陳偉;;旋轉對中子星外殼層里一個元胞的影響(英文)[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5 劉門全,孫慶強,羅志全;電荷屏蔽對超新星前身星階段電子俘獲的影響[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6 丁文波;楊文華;;超子對中子星的影響[J];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7 劉晶晶;羅志全;劉宏林;賴祥軍;;強磁場下中子星外殼層的電子俘獲[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8 曲欽岳,汪珍如,趙家炳;夸克-反常中子星[J];中國科學A輯;1983年02期
9 羅志全,楊樹政,陶才德;電荷屏蔽與超新星前身星階段fp殼層核的電子俘獲[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3期
10 賈煥玉,孟杰,孫寶璽,趙恩廣;中子星的相對論平均場描述[J];天文學報;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班淑芳;李俊;張雙全;賈煥玉;桑建平;孟杰;;利用密度相關的相對論平均場理論對核物質與中子星的研究(英文)[A];第十二屆全國核物理大會論文集(下)[C];2004年
2 彭秋和;;核天體物理學的某些重大疑難問題[A];第九屆全國核物理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4年
3 ;恒星分會場報告摘要[A];中國天文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0年
4 龔云貴;;修改引力及暗能量[A];2010粒子物理宇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文德華;陳偉;劉良鋼;;兩種計算旋轉中子星的性質方法的比較[A];第十二屆全國核物理大會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6 韓占文;;201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與Ⅰa型超新星[A];中國天文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手冊[C];2011年
7 韓占文;;雙星演化中的兩個問題[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34:高能天體物理中的熱點問題[C];2009年
8 張豐收;李文飛;;中子星靜態(tài)性質的理論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核物理大會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李俊;沈剛;G.Hillhouse;孟杰;;中子皮厚度與中子星半徑[A];第十二屆全國核物理大會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鄭小平;;Cas A溫度迅速下降與中子星冷卻機制[A];中國天文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手冊[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春浩;河南理工Ia超新星研究獲突破[N];中國礦業(yè)報;2010年
2 記者 張夢然;宇宙新發(fā)現(xiàn)磁星頻繁爆發(fā)高能射線[N];科技日報;2009年
3 記者 劉霞;436年前超新星的光“回聲”被捕捉到[N];科技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朱廣菁;始自伽利略的天文豐碑[N];大眾科技報;2009年
5 記者 張夢然;科學家觀測到巨型超新星爆炸過程[N];科技日報;2009年
6 王心見;加美觀測到中子星爆發(fā)細節(jié)[N];科技日報;2004年
7 劉剛;NASA發(fā)現(xiàn)最年輕黑洞[N];中國礦業(yè)報;2010年
8 ;奇怪的星體——中子星[N];中國教師報;2003年
9 陳克勤;科學家發(fā)現(xiàn)高速旋轉的中子星[N];光明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周清春;中子星碰撞:認知宇宙的另一扇窗[N];科技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志全;核心坍縮型超新星的相關物理過程及爆發(fā)機制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2 李昂;非對稱核物質狀態(tài)方程和中子星物質中的K凝聚[D];蘭州大學;2007年
3 劉門全;核塌縮型超新星及其中微子驅動的星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4 魏薇;混雜星結構限制與化學加熱機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5 喻孜;有限溫下的中子星物質[D];吉林大學;2009年
6 潘娜娜;高密核物質動力學與中子星理論的觀測限制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舒能川;~(18)F(P,,α)~(15)O和~(18)F(P,γ)~(19)Ne的天體核反應率和核反應網(wǎng)絡方程[D];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03年
8 康緲;一階相變加熱與中子星熱演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米愛軍;中子星的狀態(tài)方程和性質以及非對稱核物質中的核子超流性[D];蘭州大學;2008年
10 俞云偉;Swift時代伽瑪射線暴及其余輝的多波段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寶江;中子星物質的物態(tài)方程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2 李思農(nóng);中子星物質性質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付宏洋;考慮非牛頓引力的快速轉動混合星性質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4 馬坤;s+r星的元素豐度及中子俘獲核合成參數(shù)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韋明;強磁場下的中子星物質性質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吳倩;Δ共振態(tài)存在于中子星內(nèi)部可能性的探討[D];渤海大學;2012年
7 陳磊磊;中子星的結構與冷卻[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楊書華;奇異夸克物質動力學與奇異星性質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9 謝革英;貧金屬星快中子俘獲元素豐度分布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文力;色超導相下旋轉中子星質量半徑關系與一味色超導相變潛熱計算[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628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66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