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式大口徑非球面反射鏡的檢測與監(jiān)測技術
本文選題:拼接式反射鏡 切入點:動態(tài)干涉檢測 出處:《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下一代空間望遠鏡為了提高分辨率,降低鏡面加工難度,主鏡普遍趨于采用大口徑分塊式反射鏡。本文針對大口徑、長焦距光學系統(tǒng)進行設計,得到成像質量較好、符合國內光學加工水平的分塊主鏡口徑3.8m、焦距36m的反射式光學系統(tǒng)。在研究現(xiàn)有國內外大口徑光學系統(tǒng)檢測技術基礎上,結合檢測大口徑非球面反射鏡的難點,提出適合國內光學加工技術的動態(tài)補償干涉法檢測分塊鏡面形。 分塊式主鏡在展開之后和運行過程中各子鏡之間都存在相位誤差。因此,在空間環(huán)境中采用主動控制系統(tǒng)進行分塊鏡共相位調整,是大型空間望遠鏡研究的關鍵技術之一。本文對已有的國際先進分塊式主鏡空間望遠鏡的監(jiān)測技術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基于國內光學制造技術的發(fā)展水平,提出一種適合我國現(xiàn)狀的監(jiān)測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基于相位相機和邊緣位置傳感器的監(jiān)測技術:根據相位相機采集的分塊鏡圖像信息,運用子鏡定相技術得到初步的子境間位置誤差,進一步用邊緣位置傳感器傳感校正子鏡間殘留的位置誤差至3.75nm。 基于近紅外相機(NIRCam)的監(jiān)測技術:在粗調和精調階段分別運用DFS算法和MGS算法對NIRCam采集的圖像進行處理,獲得主鏡失調信息并進行相應的調整,最終校正子鏡間位置誤差至10nm以下。 基于動態(tài)干涉測量的監(jiān)測技術:將檢測主鏡的動態(tài)干涉測量法應用于主鏡監(jiān)測,通過干涉圖得到分塊鏡失調信息,應用最小二乘法,對拼接主鏡的面形監(jiān)測進行仿真分析和驗證,為各分塊鏡的共焦和共相調整提供依據。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olution and reduce the processing difficulty of the mirror, the next generation space telescope tends to adopt the large aperture and block mirror. In this paper, the optical system with large aperture and long focal length is designed and the imaging quality is good. A reflective optical system with 3.8m aperture and 36m focal length of block primary mirro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omestic optical processing level.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large aperture optical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ifficulties of detecting large aperture aspheric mirror are discussed. A dynamic compensation interferometry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ct the segmented mirror shape which is suitable for domestic opt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ere are phase errors between each sub-mirror after development and during operation. Therefore, active control system is used to adjust the co-phase of block mirror in space environment. It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research of large space telescopes. In this paper, the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block primary mirror space telescope i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op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China. A monitoring scheme suitable for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is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The monito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phase camera and edge position sensor: according to the image information of the segmented mirror collected by the phase camera, the preliminary position error between the sub-environments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sub-mirror phase determination technique. The residual position error between sub-mirrors is further corrected by edge position sensor to 3.75 nm. Monito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NIR camera: DFS algorithm and MGS algorithm are used to process the image collected by NIRCam in coarse and fine tuning stage, and the misalignment information of primary mirror is obtained and adjusted accordingly. Finally, the position error between sub-mirrors is less than 10 nm. Monito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dynamic interferometry: the dynamic interferometry of primary mirror is applied to primary mirror monitoring, the offset information of block mirror is obtained by interferogram, and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is used. The surface shape monitoring of spliced primary mirror is simulated and verifie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confocal and phase adjustment of each split-mirror.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TH7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建國,潘君驊;非球面反射鏡的彈性變形加工[J];光學學報;1985年10期
2 林銀森;非球面反射系統(tǒng)的幾何設計法及其應用[J];光學技術;1984年03期
3 曹天寧;從1992年SPIE國際會議看國外光學工藝與檢測的發(fā)展新動向[J];光學技術;1993年04期
4 王惠文;;紅外波段的非球面反射光學系統(tǒng)[J];應用光學;1982年03期
5 曹天寧;計算機技術在光學工藝中的應用[J];光學技術;1984年05期
6 張峰;范鏑;李銳剛;鄭立功;高勁松;張學軍;;非球面碳化硅反射鏡的加工與檢測[J];應用光學;2008年06期
7 王能鶴,沃敏政,路敦武,王之江;用大口徑和大相對孔徑的非球面反射鏡拍攝一步彩虹全息圖[J];光學學報;1982年01期
8 Toyohiko Yatagai;伍凡;;非球面條紋掃描式剪切干涉檢驗法[J];應用光學;1986年04期
9 ;幾何光學 光學鏡頭、光學零部件[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5年05期
10 車馳騁;李英才;樊學武;胡永明;;離軸二鏡平行光管的光學設計[J];光子學報;2008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郭培基;余景池;;大口徑空間非球面反射鏡加工與檢測[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2 王孝坤;;輕質離軸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鏡加工與檢測[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3 胡明勇;王鵬;郝沛明;劉文清;江慶五;;大口徑、大陡度離軸凸非球面反射鏡的加工[A];2004“安徽制造業(yè)發(fā)展”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康果果;謝敬輝;劉yN;;用于非球面檢測的計算全息設計及其精度分析[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明名;王建立;馬佩立;;一種檢測大口徑光學系統(tǒng)中透射鏡組的新方法[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湯勝良;張士禮;張志平;吳璽宏;遲惠生;;基于新聞聯(lián)播語料庫的語音合成系統(tǒng)[A];第八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董海斌;陳鵬;呂劍波;;直接數字攝影的現(xiàn)狀與進展[A];全國醫(yī)學影像技術學術會議(CMIT-2004)論文匯編[C];2004年
8 高成;朱翼超;石立華;周璧華;;對近區(qū)低頻磁場的屏蔽設計研究[A];第17屆全國電磁兼容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杜嘉;曹振海;祖漪清;;不定長語音單元在語音自動切分中的運用[A];第九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郭見洌;“拼接”嗎?看我的![N];計算機世界;2002年
2 袁岳;奢侈的“臉”是一種符號[N];中國經營報;2005年
3 亞輝;洗衣機——雜牌要砸品牌[N];中國電力報;2000年
4 秀平;多功能灌裝機在廊坊問世[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3年
5 李瑩;多功能灌裝機[N];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報;2003年
6 金陵;新型灌裝機在廊坊面世[N];中國包裝報;2003年
7 王曉濤;大屏幕顯示器發(fā)展呈四大趨勢[N];中國經濟導報;2005年
8 新華社記者 張曉松;雜牌洗衣機熱銷農村值得關注[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9 張曉松;雜牌洗衣機熱銷農村質量堪憂[N];江蘇經濟報;2000年
10 ;泳衣出征[N];甘肅經濟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金平;夏克—哈特曼波前傳感器檢測大口徑非球面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陳欽芳;離軸非球面反射鏡檢測技術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1年
3 賈鵬;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計算機模擬[D];南京大學;2013年
4 羅霄;采用平轉動應力盤技術加工超大口徑非球面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玲;拼接式大口徑非球面反射鏡的檢測與監(jiān)測技術[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葉璐;離軸非球面反射鏡檢測方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3 張凱勝;拼接式反射鏡檢測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2年
4 趙知誠;非相干疊加激光束發(fā)射系統(tǒng)設計[D];蘇州大學;2013年
5 馮永濤;大型非球面鏡拋光過程智能控制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6 劉煥寶;一種激光變焦擴束系統(tǒng)設計[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7 譚進國;空間相機小型反射鏡周邊支撐結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1年
8 孔小輝;兩鏡系統(tǒng)計算機輔助裝調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0年
,本文編號:16017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60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