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動分析法在小推力軌道優(yōu)化中的應用
本文選題:天體力學 切入點:攝動理論 出處:《天文學報》201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對太陽系近地小行星的多目標多任務探測中,從大量小行星中快速篩選出可到達目標小行星是小推力軌道設計中一直在努力解決的問題.考慮了小推力作用下的探測器在行星際空間中的軌道運動,通過借鑒天體力學中攝動分析法的思想將小推力作為攝動力來考慮,給出了1階意義下給定時間內(nèi)兩條開普勒軌道在小推力作用下得以轉移成功的必要條件.該條件形式上為幾個始末軌道根數(shù)差的簡單組合,計算量極小,可以用來迅速剔除掉許多無法在給定時間和小推力作用下直接到達的小行星,數(shù)值結果驗證了近地小行星探測情況下該條件的有效性.
[Abstract]:In the multitarget and multi-mission exploration of the solar system's near-Earth asteroids, The rapid selection of reachable asteroids from a large number of asteroids is a problem that has been trying to be solved in the design of small thrust orbits. The orbital motion of detectors in interplanetary space under the action of small thrust is considered. By referring to the idea of perturbation analysis in celestial mechanics, the small thrust is considered as the perturbation forc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transfer of two Kepler orbits under small thrust at a given time in the sense of order 1 are given. This condition is a simple combination of the root number difference of several initial and final orbits, and the computation is minimal. It can be used to quickly eliminate many asteroids which can not reach directly at a given time and small thrust. The numerical results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is condition in the case of near-Earth asteroid explor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南京大學現(xiàn)代天文與天體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273068、11473073、11303103)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BK20141509) 中國科學院新興與交叉學科布局試點項目(KJZD-EW-Z001) 中國科學院行星科學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PSL14 07) 紫金山天文臺小行星基金會資助
【分類號】:P17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李俊峰;蔣方華;;連續(xù)小推力航天器的深空探測軌道優(yōu)化方法綜述[J];力學與實踐;2011年03期
2 蔣方華;陳楊;劉躍聰;寶音賀西;李俊峰;;2010年國際深空探測軌道優(yōu)化競賽的清華大學解法[J];力學與實踐;2011年03期
3 沈紅新;羅亞中;李海陽;;第四屆全國空間軌道設計競賽冠軍團隊解法[J];力學與實踐;2013年01期
4 路毅;李濟生;李恒年;車征;;基于星歷匹配法的載人小行星探測軌跡優(yōu)化問題求解[J];力學與實踐;2014年02期
5 彭超;高揚;;近圓參考軌道衛(wèi)星編隊洛侖茲力控制[J];力學學報;2012年05期
6 林厚源;趙長印;;無需初值猜測的間接法小推力軌道設計[J];天文學報;2012年03期
7 季江徽;;開展小行星彗星深空探測的科學意義和啟示[J];國防科技工業(yè);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悅;宋小勇;賈小林;;GEO/IGSO/MEO衛(wèi)星軌道根數(shù)演化分析[J];測繪科學;2009年01期
2 李曉杰;鄭勇;;環(huán)月衛(wèi)星可見時段的計算和分析[J];測繪科學;2009年03期
3 馮來平;張洪;賈小林;吳顯兵;;IRNSS區(qū)域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服務性能分析[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0年04期
4 張彤;;基于OpenGL的衛(wèi)星發(fā)射入軌系統(tǒng)的研究及仿真實現(xiàn)[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年16期
5 劉林;侯錫云;;深空探測器運行軌道的基本性態(tài)[J];飛行器測控學報;2009年02期
6 劉林;張巍;;關于各種類型數(shù)據(jù)的初軌計算方法[J];飛行器測控學報;2009年03期
7 程昊文;劉林;;航天器分裂體或拋射物的軌道形成和演化[J];飛行器測控學報;2011年02期
8 柳仲貴;;衛(wèi)星軌道誤差的相關性[J];飛行器測控學報;2011年05期
9 喻圣賢;劉林;;火星自然衛(wèi)星分析歷表的建立[J];飛行器測控學報;2011年05期
10 李鑄洋;張超;梅雨庭;屈善林;;GEO空間碎片軌道變化分析[J];北京測繪;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婷婷;史弦;尚X;簡念川;平勁松;;GNSS星座覆蓋以及導航定位性能評估分析[A];現(xiàn)代測量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科技創(chuàng)新及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陳楊;寶音賀西;李俊峰;;飛向地月系統(tǒng)L1點的月球探測器軌道設計[A];北京力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劉林;;大行星和月球環(huán)繞型探測器的軌道特征[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篇)[C];2011年
4 喻圣賢;孫榮煜;林厚源;楊志濤;趙玉暉;劉林;;深空探測中多目標多任務的軌道設計[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篇)[C];2011年
5 陳楊;李俊峰;寶音賀西;于洋;;多任務小行星探測太陽能電推進軌道設計[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篇)[C];2011年
6 陳健;徐波;;基于反饋線性化的編隊衛(wèi)星相對姿態(tài)變結構控制[A];探索 創(chuàng)新 交流——第三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文集(第三集)[C];2008年
7 詹亞鋒;;淺談近地小行星探測[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2年
8 楊洪偉;陳楊;寶音賀西;李俊峰;;共振引力輔助軌道的設計方法及應用[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2年
9 張中凱;杜蘭;王永海;;具有繞行方向因子的改進春分點根數(shù)[A];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技術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2年
10 張中凱;杜蘭;王若璞;于亮;;混合星座衛(wèi)星軌道陰影期分析[A];第四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論文集-S3精密定軌與精密定位[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藍朝楨;空間目標天基光學觀測系統(tǒng)建模與探測能力分析[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2 徐愛民;分布式衛(wèi)星干涉儀軌道設計[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3 喬黎;X射線脈沖星高軌道衛(wèi)星自主導航及其應用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4 劉光明;基于天基測角信息的空間非合作目標跟蹤算法及相關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5 陳偉躍;攝動橢圓參考軌道附近的相對運動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李昊;基于Agent的自主多衛(wèi)星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應用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7 賀歡;空間環(huán)境可視化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9年
8 李丹;小衛(wèi)星多傳感器自主導航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9 彭海軍;計算最優(yōu)控制的保辛數(shù)值方法及其在平動點附近航天器控制中的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10 趙玉暉;深空探測中的軌道設計和軌道力學[D];南京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丹丹;基于月球平動點軌道的星座自主定軌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2 楊學彬;基于三體模型的星際軌道設計和控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袁幸偉;攝動因素對航天器軌道設計的影響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任鍇;GPS/GLONASS組合定位及RAIM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5 張守余;共線平動點附近周期和擬周期軌道理論的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6 李曉杰;CEI在精密定軌中的應用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7 林竹,
本文編號:15727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57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