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改歷期間西法所報交食時刻再辨析
本文關鍵詞:崇禎改歷期間西法所報交食時刻再辨析
【摘要】:崇禎改歷期間西法所報交食時刻始終采用百刻制紀時,且遵循小刻在大刻之后的傳統(tǒng)。崇禎改歷中的交食測驗受到天氣、計時和觀測工具、管理者所認可的誤差標準等因素影響,不能僅依據(jù)西法所報交食時刻考察西法預報的精度。崇禎改歷并不緣起于西法推算崇禎二年日食優(yōu)于《大統(tǒng)歷》;崇禎改歷中交食測驗"與天密合"的標準與當代科學對精確度的追求不同,改歷中各家交食測驗較量的本質是測得何種歷法誤差最大。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項目編號:15ZDB030) 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團隊支持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5-CXTD-04) 國家留學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研修項目(項目編號:2014-07045038)
【分類號】:P1-092
【正文快照】: 褚龍飛、石云里在《再論崇禎改歷期間西法交食預報的時制與精度》(以下簡稱“《再論》”)中提出崇禎改歷期間西法預報交食所用的時制,經(jīng)歷了“從九十六刻制到百刻制再到九十六刻制的轉變!([1],129頁)筆者認為只要對崇禎改歷期間各方公同測驗的時刻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即可否定上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關增建;中國古代計量的社會功能[J];中國計量;2003年06期
2 呂凌峰,石云里;明末歷爭中交食測驗精度之研究[J];中國科技史料;2001年02期
3 王廣超;;明清之際圭表測影考[J];中國科技史雜志;2010年04期
4 褚龍飛;石云里;;再論崇禎改歷期間西法交食預報的時制與精度[J];中國科技史雜志;201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偉華;;順治年間湯若望管理欽天監(jiān)事務探賾[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2年04期
2 滕艷輝;周瑞宏;;宋代歷法定朔算法及分析[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3 呂凌峰,石云里;清代日食預報記錄的精度分析[J];中國科技史料;2003年04期
4 滕艷輝;王鵬云;;《紀元歷》等8部宋代歷法的定朔推步及精度分析[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9年01期
5 高紅成;;李善蘭對微積分的理解與運用[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9年02期
6 李亮;呂凌峰;石云里;;從交食算法的差異看《大統(tǒng)歷》的編成與使用[J];中國科技史雜志;2010年04期
7 王淼;邢云路與明末傳統(tǒng)歷法改革[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4年04期
8 王淼;明末邢云路《古今律歷考》探析[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5年04期
9 胡鐵珠;《大衍歷》交食計算精度[J];自然科學史研究;2001年04期
10 石云里,王淼;邢云路測算回歸年長度問題之再研究[J];自然科學史研究;2003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文捷;廣東省民生計量政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彭宓蕾;南京國民政府度政改革研究(1927-1935年)[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滕艷輝;宋代歷法定朔算法及精度分析[D];西北大學;2009年
4 莫秀秀;中國古代計時器設計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5 張抱一;基于感性工學視角的計時產(chǎn)品認知界面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0年
6 李朝暉;《恒星歷指》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7 徐超;《康熙實錄》科技史料新輯及其計量史料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8 王昊;哥白尼的天文學說在中國的傳播[D];東華大學;2013年
9 孟慶元;質量文化建設中的政府責任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10 王靜;薛鳳祚中西科學會通思想探微[D];山東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凌峰,石云里;明末中西歷法爭論中回回歷的推算精度——以六次日月食預報記錄為例[J];回族研究;2003年04期
2 全和鈞;;我國古代的時制[J];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年刊;1982年00期
3 安雙成;湯若望案始末[J];歷史檔案;1992年03期
4 李迪;;中國歷史上一次最大的天算引進項目[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07年06期
5 呂凌峰,石云里;明末歷爭中交食測驗精度之研究[J];中國科技史料;2001年02期
6 陳久金;;中國古代時制研究及其換算[J];自然科學史研究;1983年02期
7 陳久金;;中國古代日食時刻記錄的換算和精度分析[J];自然科學史研究;1983年04期
8 石云里,王淼;邢云路測算回歸年長度問題之再研究[J];自然科學史研究;2003年02期
9 關增建;傳教士對中國計量的貢獻[J];自然科學史研究;2003年S1期
10 許潔;石云里;;龐迪我、孫元化《日晷圖法》初探——兼論牛津本《天問略》中的三種晷儀[J];自然科學史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云里,呂凌峰;禮制、傳教與交食測驗——清欽天監(jiān)檔案中的交食記錄透視[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年06期
2 呂凌峰;;清代交食記錄的歷史文獻及其研究狀況[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3 呂凌峰,石云里;明末歷爭中交食測驗精度之研究[J];中國科技史料;2001年02期
4 李廣申;;論《三統(tǒng)歷》交食周期[J];新鄉(xiāng)師范學院學報;1963年01期
5 李亮;呂凌峰;石云里;;《回回歷法》交食精度之分析[J];自然科學史研究;2011年03期
6 李勇,張培瑜;中國13世紀歷法的交食推算精度[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4期
7 王維蘭;;羅wz與交食算法設計[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8 趙栓林;關于《遠鏡說》和《交食歷指》中的望遠鏡[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04年03期
9 李勇,張培瑜;中國元明時期交食推步的比較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3期
10 李勇,張培瑜;《授時歷》交食推步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呂凌峰;;清代皇家天文機構日月食測報舞弊現(xiàn)象之透析[A];全國中青年學者科技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滕艷輝;宋代朔閏與交食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2 馬莉萍;中國古代交食的宿度記錄及其算法[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家授時中心);2007年
,本文編號:13031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30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