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射線導魚雷蛇形彈道設計及仿真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0 05:22
在線導魚雷攻擊過程中,當只有目標方位信息且目標舷角很小時不利于魚雷捕獲目標,為解決該問題,闡述了蛇形彈道搜索的概念,提出了2種線導魚雷蛇形彈道搜索使用時機。建立蛇形彈道搜索控制模型,并進行了仿真驗證。研究結果表明:采用線導加尾流自導蛇形彈道搜索在只有目標方位信息且小目標舷角情況下可以有效提高魚雷捕獲目標尾流的概率,為解決進入尾流舷別不確定給攻擊帶來的問題,又提出了利用尾流自導加聲自導攻擊目標的組合使用方法,該方法可保證魚雷命中目標概率;采用線導加聲自導蛇形彈道搜索在目標方位無效情況下可以有效擴大魚雷機動范圍,捕獲目標概率要高于直航搜索捕獲目標概率。
【文章來源】:兵工學報. 2020,41(0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線導加尾流自導魚雷攻擊示意圖
表1為不同方位誤差條件下,采用現(xiàn)在方位導引法和執(zhí)行蛇形彈道搜索法對尾流的捕獲概率及進入角大于30°時的概率。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誤差一定時,現(xiàn)在方位導引法捕獲尾流概率較低,由于尾流進入角非常小,可以認為仿真條件下現(xiàn)在方位導引法成功捕獲并進入尾流的概率為0;而采用蛇形彈道搜索法時,首先魚雷捕獲尾流概率明顯提高,其次如圖2所示魚雷進入尾流角也有明顯的改善,因此可以認為蛇形彈道搜索法成功捕獲并進入尾流的概率較現(xiàn)在方位導引法有明顯的提高。圖3為魚雷航向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圖4為每10 s一個周期時的魚雷方位曲線圖,仿真假設目標方位060°,根據(jù)魚雷航向與魚雷方位的變化規(guī)律,當目標方位與魚雷方位基本一致,魚雷航向變化不大時,可控制魚雷進行蛇形彈道搜索。由于魚雷轉(zhuǎn)向時曲線相對主搜索航向的最大切線角度為±35°,當魚雷執(zhí)行蛇形彈道搜索后航程損失大約為13.8%,以仿真采用魚雷速度36 kn計算,相當于損失約5 kn的速度。
圖3為魚雷航向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圖4為每10 s一個周期時的魚雷方位曲線圖,仿真假設目標方位060°,根據(jù)魚雷航向與魚雷方位的變化規(guī)律,當目標方位與魚雷方位基本一致,魚雷航向變化不大時,可控制魚雷進行蛇形彈道搜索。由于魚雷轉(zhuǎn)向時曲線相對主搜索航向的最大切線角度為±35°,當魚雷執(zhí)行蛇形彈道搜索后航程損失大約為13.8%,以仿真采用魚雷速度36 kn計算,相當于損失約5 kn的速度。圖4 魚雷方位變化曲線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折線簡化的方位導引方法的可用性研究[J]. 徐繼華,袁富宇. 指揮控制與仿真. 2017(02)
[2]潛射魚雷在引導兵力通報下的遠距攻擊[J]. 杜輝,于雪泳,朱清浩.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6(03)
[3]一種改進的線導+尾流自導魚雷導引方法[J]. 野學范,朱偉良,張靖康,許兆鵬.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5(09)
[4]潛艇攻擊機動目標武器使用有關問題的研究[J]. 夏佩倫,朱偉良,野學范. 艦船電子工程. 2014(09)
[5]線導魚雷導引方法的組合使用策略研究[J]. 魏玉華,王凱帥. 魚雷技術. 2014(03)
[6]基于模糊控制的線導魚雷方位導引法[J]. 李斌,張靖康,李剛. 兵工自動化. 2014(05)
[7]一種由條件確定導引時機的線導魚雷導引方案[J]. 李本昌,尹文進,李原.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3(04)
[8]水面艦艇純機動規(guī)避線導魚雷航向研究[J]. 陳顏輝,谷秀明. 指揮控制與仿真. 2013(01)
[9]一種改進的線導魚雷導引策略[J]. 高永琪,尚凡,張靜遠. 海軍工程大學學報. 2011(06)
[10]水面艦艇規(guī)避線導魚雷策略[J]. 潘新祥,陳顏輝,洪浩. 艦船科學技術. 2011(11)
本文編號:3129041
【文章來源】:兵工學報. 2020,41(0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線導加尾流自導魚雷攻擊示意圖
表1為不同方位誤差條件下,采用現(xiàn)在方位導引法和執(zhí)行蛇形彈道搜索法對尾流的捕獲概率及進入角大于30°時的概率。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誤差一定時,現(xiàn)在方位導引法捕獲尾流概率較低,由于尾流進入角非常小,可以認為仿真條件下現(xiàn)在方位導引法成功捕獲并進入尾流的概率為0;而采用蛇形彈道搜索法時,首先魚雷捕獲尾流概率明顯提高,其次如圖2所示魚雷進入尾流角也有明顯的改善,因此可以認為蛇形彈道搜索法成功捕獲并進入尾流的概率較現(xiàn)在方位導引法有明顯的提高。圖3為魚雷航向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圖4為每10 s一個周期時的魚雷方位曲線圖,仿真假設目標方位060°,根據(jù)魚雷航向與魚雷方位的變化規(guī)律,當目標方位與魚雷方位基本一致,魚雷航向變化不大時,可控制魚雷進行蛇形彈道搜索。由于魚雷轉(zhuǎn)向時曲線相對主搜索航向的最大切線角度為±35°,當魚雷執(zhí)行蛇形彈道搜索后航程損失大約為13.8%,以仿真采用魚雷速度36 kn計算,相當于損失約5 kn的速度。
圖3為魚雷航向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圖4為每10 s一個周期時的魚雷方位曲線圖,仿真假設目標方位060°,根據(jù)魚雷航向與魚雷方位的變化規(guī)律,當目標方位與魚雷方位基本一致,魚雷航向變化不大時,可控制魚雷進行蛇形彈道搜索。由于魚雷轉(zhuǎn)向時曲線相對主搜索航向的最大切線角度為±35°,當魚雷執(zhí)行蛇形彈道搜索后航程損失大約為13.8%,以仿真采用魚雷速度36 kn計算,相當于損失約5 kn的速度。圖4 魚雷方位變化曲線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折線簡化的方位導引方法的可用性研究[J]. 徐繼華,袁富宇. 指揮控制與仿真. 2017(02)
[2]潛射魚雷在引導兵力通報下的遠距攻擊[J]. 杜輝,于雪泳,朱清浩.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6(03)
[3]一種改進的線導+尾流自導魚雷導引方法[J]. 野學范,朱偉良,張靖康,許兆鵬.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5(09)
[4]潛艇攻擊機動目標武器使用有關問題的研究[J]. 夏佩倫,朱偉良,野學范. 艦船電子工程. 2014(09)
[5]線導魚雷導引方法的組合使用策略研究[J]. 魏玉華,王凱帥. 魚雷技術. 2014(03)
[6]基于模糊控制的線導魚雷方位導引法[J]. 李斌,張靖康,李剛. 兵工自動化. 2014(05)
[7]一種由條件確定導引時機的線導魚雷導引方案[J]. 李本昌,尹文進,李原. 火力與指揮控制. 2013(04)
[8]水面艦艇純機動規(guī)避線導魚雷航向研究[J]. 陳顏輝,谷秀明. 指揮控制與仿真. 2013(01)
[9]一種改進的線導魚雷導引策略[J]. 高永琪,尚凡,張靜遠. 海軍工程大學學報. 2011(06)
[10]水面艦艇規(guī)避線導魚雷策略[J]. 潘新祥,陳顏輝,洪浩. 艦船科學技術. 2011(11)
本文編號:31290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1290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