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頁巖油氣井重復壓裂提高采收率技術進展及啟示
本文關鍵詞:美國頁巖油氣井重復壓裂提高采收率技術進展及啟示
更多相關文章: 頁巖油氣 重復壓裂 提高采收率 技術創(chuàng)新
【摘要】:頁巖油氣井的重復壓裂是近年美國頁巖油氣行業(yè)重點關注的技術之一,其在改善頁巖油氣井生產特征和增加單井EUR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同時也面臨技術適應性、經濟性、不確定性等方面的挑戰(zhàn),目前研究熱點及發(fā)展趨勢是建立適合作業(yè)區(qū)的選井標準、可膨脹襯管技術、精確的產量預測模型、新型材料的壓裂液和支撐劑,指出頁巖油氣開發(fā)需要持續(xù)技術創(chuàng)新,重復壓裂作為重要的創(chuàng)新方向,雖尚不成熟,但發(fā)展前景良好,隨時關注并適時開展相關研究,將會助力我國頁巖油氣開發(fā)。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關鍵詞】: 頁巖油氣 重復壓裂 提高采收率 技術創(chuàng)新
【基金】: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項目“低油價下非常規(guī)油氣技術發(fā)展趨勢研究”(編號:R515012)
【分類號】:TE357
【正文快照】: 眾所周知,產量衰減幅度大、速度快是頁巖油不可持續(xù)的。一些公司也正嘗試利用一些常規(guī)的提高氣井典型的生產特征,這與常規(guī)及其他非常規(guī)油氣井采收率技術來改善頁巖油氣井的生產,但由于頁巖儲有很大區(qū)別。如巴肯頁巖區(qū)帶的油井,初始產量一般層的水敏性較差而且頁巖油氣組分較輕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初鳳先;周連才;孫娜;;重復壓裂選井選層的研究與應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7期
2 胡永全,趙金洲,蒲萬芬,彭惠群,賈方霞;堵老裂縫壓新裂縫重復壓裂技術[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3 銀本才,杜衛(wèi)平,陳小新;重復壓裂技術研究與應用[J];斷塊油氣田;2001年02期
4 韓樹柏;遼河油田重復壓裂工藝技術研究及應用[J];特種油氣藏;2001年03期
5 馬新仿;劉華;;重復壓裂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01年04期
6 劉穎峰;文衛(wèi)結合部整體重復壓裂改造[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3年03期
7 杜衛(wèi)平;重復壓裂選井選層人工神經網絡方法[J];鉆采工藝;2003年04期
8 杜衛(wèi)平;;重復壓裂機理及數(shù)學模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年S1期
9 孫劍波,楊明飛,代建華,張建峰,杜遠宗;低滲透油藏重復壓裂機理研究與應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1期
10 胡永全,林輝,趙金洲,王世澤;重復壓裂技術研究[J];天然氣工業(yè);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劉洪;趙金洲;李文華;唐洪俊;;新場氣田重復壓裂造新縫機理研究[A];第八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2 魏兆言;萬新;李邊生;尤元菊;張曉蘭;;乾安油田重復壓裂研究與探討[A];“加入WTO和科學技術與吉林經濟發(fā)展——機遇·挑戰(zhàn)·責任”吉林省第二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2年
3 殷有泉;吳向軍;刁建快;蔣闐;單文文;;水力壓裂支撐裂縫對儲層應力場的影響和重復壓裂產生新縫的可能性[A];面向國民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五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1998年
4 韓玉芳;;老一區(qū)注水開發(fā)認識及綜合調整意見[A];江漢油田難采儲量開發(fā)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7年
5 劉媛社;李宏偉;沈煥文;李艷;;不同儲層措施方式優(yōu)選[A];低碳經濟促進石化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第六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曹繼虎;杜向前;李冰巖;金學國;陳英利;杜寧波;雍碩;;低滲透油田堵水轉向壓裂新技術研究與應用[A];石化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寧夏第五屆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李永明;趙華;丁金崗;趙元壽;沙敬德;王具成;;大路溝二區(qū)提高單井產量工藝適應性研究[A];青年人才與石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第七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劉祥飛邋鄒德慶;裂縫轉向重復壓裂技術取得成功[N];中國石油報;2007年
2 張然;三百余關停井增油近二十萬噸[N];黑龍江日報;2011年
3 特約記者 李銘;縫內轉向壓裂技術[N];中國石油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曾雨辰;轉向重復壓裂技術研究與應用[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2 鄧燕;重復壓裂壓新縫力學機理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3 韓忠英;重復壓裂力學機理研究及應用[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查振河;吉林低滲透砂巖油藏老井重復壓裂技術[D];大慶石油學院;2008年
2 田旺生;重復壓裂力學機理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3 路宗羽;重復壓裂新裂縫形態(tài)描述[D];大慶石油學院;2008年
4 徐延濤;史南油田重復壓裂應力場變化規(guī)律研究與應用[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5 刁望慶;重復壓裂重定向理論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6 鐘燁;川西重復壓裂氣井應力場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1年
7 張曉光;基于損傷理論重復壓裂應力場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8 張昊;安塞油田重復壓裂工藝技術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9 胡叢亮;重復壓裂應力場分布技術的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10 伊坤;薩中油田薩零組重復壓裂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5332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53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