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三疊紀末抬升剝蝕事件及熱年代學記錄
【文章頁數】:14 頁
【部分圖文】:
圖1研究區(qū)區(qū)域構造圖(a)和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地質略圖及樣品分布位置(b)
延長期為盆地發(fā)育的最鼎盛時期,延長組也是目前石油勘探的主力層段,研究程度高,自下而上,可劃分為10個層段(長10段~長1段),總體經歷了大型坳陷湖盆形成、擴張、鼎盛、萎縮和消亡的全過程(喻建等,2010;付金華等,2012),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積為主,沉積厚度普遍大于130....
圖2鄂爾多斯盆地上三疊統殘留地層分布圖
圍繞這一界面,前人重點對前侏羅紀古地貌形態(tài)及其對侏羅系下部油藏控制作用等開展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黃第藩和石國世,1980;黃第藩等,1981;孫國凡,1981;楊俊杰等,1984;張抗,1989;郭正權等,2001,2008;趙俊興等,2001;楊俊杰,2002;趙俊....
圖3鄂爾多斯盆地中上三疊統-中下侏羅統西南-北東向地層連井剖面(以延長組頂為界拉平,剖面位置見圖2)
盆地演化特征表明延長期湖盆范圍廣闊,地層層序發(fā)育齊全且分布廣泛。本次研究依據300余口探井的分層資料編繪了盆地上三疊統殘留地層分布圖(圖2),該圖代表了延長組沉積之后所遭受改造的綜合結果,而延長組之上仍被早-中侏羅世地層所覆蓋的區(qū)域(即侏羅系殘存邊界線以內),則保存了侏羅系沉積之....
圖4鄂爾多斯盆地后三疊紀沉積地質圖
鉆探已證實,盆地內部侏羅紀富縣組-延安組與延長組之間總體呈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楊俊杰,2002);盆地西南部露頭及鉆井資料,則揭示出侏羅系與下伏不同時代地層的角度不整合接觸關系(湯錫元等,1992;高春云和周立發(fā),2019)(圖1)。如西南麟游水川溝、華亭安口地區(qū)延安組與下覆三疊....
本文編號:39613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96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