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區(qū)延長組長4+5~長8油層組儲層構造裂縫識別與建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16 09:34
鄂爾多斯盆地作為一個經過多次構造運動疊加改造的多旋回疊合盆地,其沉積蓋層內大量發(fā)育構造裂縫,姬塬-白豹地區(qū)延長組作為該區(qū)域油氣勘探開發(fā)的主力目的層之一,其中必然發(fā)育有大量的構造裂縫,且裂縫系統十分復雜。由于構造裂縫本身所特有的復雜性,使得對于裂縫的研究成為一項世界性難題。本論文以姬塬-白豹地區(qū)延長組長4+5長8油層組為例,綜合利用野外露頭、巖心觀測、成像測井等多種資料對發(fā)育于其中的裂縫系統展開研究,基本搞清了研究區(qū)內長4+5長8油層組內構造裂縫各項發(fā)育特征。研究結果表明:姬塬-白豹地區(qū)延長組長4+5長8油層組主要發(fā)育NEE向-NW向、NNW向-NE向兩套(四組)X型共軛裂縫系統,其中NEE向和NNW向裂縫最為發(fā)育;研究區(qū)內發(fā)育裂縫多為高角度裂縫,斜交裂縫次發(fā)育,低角度-近水平裂縫較少發(fā)育,發(fā)育裂縫多為開啟高導縫,較少見有閉合縫和充填縫,充填物質多為瀝青、方解石和泥質;裂縫平面延伸長度介于2.5m30m范圍內,縱向切深介于0.6m2.8m之間,裂縫寬度介于04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0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 2 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研究區(qū)地質概況爾多斯盆地位于我國東西南北四大構造域共同影響的疊加部位,受到多頻繁影響,經歷了強烈的后期改造作用,具有復雜多樣的地質特征[67]。期演化疊加形成于華北克拉通地塊之上的中生代沉積盆地[68],根據鄂爾構造形態(tài)及其盆地演化歷史,將其劃分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天環(huán)坳帶、西緣沖斷帶和陜北斜坡 6 個一級構造單元。
研究區(qū)延長組長1-長8綜合地層厚度等值線圖(據潘欣[1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馬嶺油田長7致密儲層古今構造應力研究[J]. 趙繼勇,周新桂,雷啟鴻,趙國璽,何右安,時建超,張林炎. 地質力學學報. 2017(06)
[2]川東南DS地區(qū)龍馬溪組頁巖裂縫發(fā)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 朱夢月,秦啟榮,李虎,牛瑞,鐘城,黃為,羅振華,何威.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7(06)
[3]低滲透油藏儲層多尺度裂縫的建模方法研究[J]. 劉建軍,吳明洋,宋睿,黃劉科,戴小軍.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
[4]裂縫性致密砂巖儲層裂縫孔隙度建!运拇ㄅ璧仄铰鋲螛嬙祉毤液咏M二段儲層為例[J]. 黃小娟,李治平,周光亮,劉倩,李洪,王紅坤. 石油學報. 2017(05)
[5]花崗巖潛山儲層裂縫建模表征方法——以渤;◢弾r潛山A油田為例[J]. 張雨晴,王暉,范廷恩,宋來明,聶妍,梁旭,陳飛.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6(05)
[6]渝東南—黔北地區(qū)下寒武統牛蹄塘組頁巖裂縫發(fā)育特征與主控因素[J]. 王濡岳,丁文龍,龔大建,曾維特,王興華,周學慧,李昂,肖子亢. 石油學報. 2016(07)
[7]致密儲層脆性特征及對天然裂縫的控制作用——以鄂爾多斯盆地隴東地區(qū)長7致密儲層為例[J]. 趙向原,曾聯波,祖克威,胡向陽,焦軍,朱利鋒,史今雄.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6(01)
[8]多因素約束下的致密砂巖氣藏離散裂縫特征及地質模型研究[J]. 馮建偉,昌倫杰,孫致學,趙力彬,吳永平,鄭欣,孟凡超.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1)
[9]徐家圍子斷陷火山巖儲層裂縫發(fā)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 劉國平,曾聯波,雷茂盛,祖克威,王菲,劉奇,李文芳. 中國地質. 2016(01)
[10]王龍莊油田天83斷塊低孔低滲儲層裂縫識別及建模驗證[J]. 李立堯,謝俊,王金凱,王夢琪,李浩月. 中國科技論文. 2016(03)
博士論文
[1]東濮凹陷北部中生界砂巖裂縫型油氣藏分布規(guī)律研究[D]. 蘇惠.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9
碩士論文
[1]哈山地區(qū)石炭系—二疊系裂縫發(fā)育特征與油氣成藏關系[D]. 劉勇.成都理工大學 2015
[2]節(jié)理產狀概率模型研究及其在產狀分組和巖坡不確定分析中的應用[D]. 王雙.南京大學 2013
[3]構造裂縫識別與建模研究[D]. 潘欣.西北大學 2010
[4]低滲透油田C5井區(qū)儲層裂縫預測與應用研究[D]. 李思涵.浙江大學 2010
[5]安塞油田沿河灣探區(qū)長6儲層構造裂縫分布定量預測[D]. 張林炎.中國地質科學院 2007
本文編號:3537906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0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 2 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研究區(qū)地質概況爾多斯盆地位于我國東西南北四大構造域共同影響的疊加部位,受到多頻繁影響,經歷了強烈的后期改造作用,具有復雜多樣的地質特征[67]。期演化疊加形成于華北克拉通地塊之上的中生代沉積盆地[68],根據鄂爾構造形態(tài)及其盆地演化歷史,將其劃分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天環(huán)坳帶、西緣沖斷帶和陜北斜坡 6 個一級構造單元。
研究區(qū)延長組長1-長8綜合地層厚度等值線圖(據潘欣[1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馬嶺油田長7致密儲層古今構造應力研究[J]. 趙繼勇,周新桂,雷啟鴻,趙國璽,何右安,時建超,張林炎. 地質力學學報. 2017(06)
[2]川東南DS地區(qū)龍馬溪組頁巖裂縫發(fā)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 朱夢月,秦啟榮,李虎,牛瑞,鐘城,黃為,羅振華,何威.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7(06)
[3]低滲透油藏儲層多尺度裂縫的建模方法研究[J]. 劉建軍,吳明洋,宋睿,黃劉科,戴小軍.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4)
[4]裂縫性致密砂巖儲層裂縫孔隙度建!运拇ㄅ璧仄铰鋲螛嬙祉毤液咏M二段儲層為例[J]. 黃小娟,李治平,周光亮,劉倩,李洪,王紅坤. 石油學報. 2017(05)
[5]花崗巖潛山儲層裂縫建模表征方法——以渤;◢弾r潛山A油田為例[J]. 張雨晴,王暉,范廷恩,宋來明,聶妍,梁旭,陳飛.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6(05)
[6]渝東南—黔北地區(qū)下寒武統牛蹄塘組頁巖裂縫發(fā)育特征與主控因素[J]. 王濡岳,丁文龍,龔大建,曾維特,王興華,周學慧,李昂,肖子亢. 石油學報. 2016(07)
[7]致密儲層脆性特征及對天然裂縫的控制作用——以鄂爾多斯盆地隴東地區(qū)長7致密儲層為例[J]. 趙向原,曾聯波,祖克威,胡向陽,焦軍,朱利鋒,史今雄.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6(01)
[8]多因素約束下的致密砂巖氣藏離散裂縫特征及地質模型研究[J]. 馮建偉,昌倫杰,孫致學,趙力彬,吳永平,鄭欣,孟凡超.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1)
[9]徐家圍子斷陷火山巖儲層裂縫發(fā)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 劉國平,曾聯波,雷茂盛,祖克威,王菲,劉奇,李文芳. 中國地質. 2016(01)
[10]王龍莊油田天83斷塊低孔低滲儲層裂縫識別及建模驗證[J]. 李立堯,謝俊,王金凱,王夢琪,李浩月. 中國科技論文. 2016(03)
博士論文
[1]東濮凹陷北部中生界砂巖裂縫型油氣藏分布規(guī)律研究[D]. 蘇惠.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9
碩士論文
[1]哈山地區(qū)石炭系—二疊系裂縫發(fā)育特征與油氣成藏關系[D]. 劉勇.成都理工大學 2015
[2]節(jié)理產狀概率模型研究及其在產狀分組和巖坡不確定分析中的應用[D]. 王雙.南京大學 2013
[3]構造裂縫識別與建模研究[D]. 潘欣.西北大學 2010
[4]低滲透油田C5井區(qū)儲層裂縫預測與應用研究[D]. 李思涵.浙江大學 2010
[5]安塞油田沿河灣探區(qū)長6儲層構造裂縫分布定量預測[D]. 張林炎.中國地質科學院 2007
本文編號:35379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3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