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海域地學大斷面地質結構特征及其對綜合地層分區(qū)的約束
發(fā)布時間:2021-08-24 10:27
本文利用實測的地質地球物理資料,在中國東部海域開展了地學大斷面重磁震聯合反演,系統(tǒng)研究了各構造單元的基底性質和地層結構,并以此為約束開展了海陸綜合地層分區(qū)。研究認為,東海陸架盆地基底為元古宇和古生界,蓋層發(fā)育5套構造層;南黃海盆地具有雙重基底,蓋層可以劃分為8個構造層。東海陸架盆地以晚中生代燕山期以來的變形為主;南黃海盆地海相下構造層主要表現為擠壓變形,陸相中構造層主要發(fā)育拉張作用形成各種構造樣式。區(qū)內莫霍面深度穩(wěn)定,一般在30 km左右,僅在勿南沙—中部隆起處上地幔略有抬高,總體上南部東海陸架盆地區(qū)莫霍面埋深要大于北部南黃海盆地—蘇魯造山帶。將中國東部海域劃分為2個地層大區(qū),6個地層區(qū)和14個地層分區(qū)。大斷面地層結構研究揭示,在南黃海海域和東海海域廣泛發(fā)育中、古生代地層,巨厚的中—古生界為油氣資源的形成與賦存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 2020,4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12 頁
【部分圖文】:
中國東部海區(qū)及鄰域構造綱要和大斷面位置圖
研究過程中利用LCT軟件,采用人機交互的模擬方法來進行反演。首先要對大剖面所在位置的區(qū)域地質背景進行調研,收集研究區(qū)以及鄰區(qū)相應的地層巖性、厚度、地層界面、地層密度以及磁化率資料(陳曉紅等,2013;侯方輝等,2012)(表1,表2),開展區(qū)內位場數據的綜合分析,了解研究區(qū)的位場和物性分布特征,明確導致異常的可能地質因素;然后以地震解釋剖面作為初始模型,將模型中的地層分為眾多的塊體,對每一個塊體賦予相應的物性參數(密度、磁化率),然后進行人機交互計算模擬,期間需要不斷地對比計算值和實測值,直到擬合精度滿足要求為止。反演過程中對于地震資料品質高,層位明確的界面不作改動,而地震資料品質差的地區(qū)則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反復調整,直到重磁震三種資料的計算和解釋結果相吻合且符合地質規(guī)律。3.2 反演結果
本次研究累計反演巖體151塊,并推斷了上、中下地殼頂界面和莫霍面深度。反演過程分別根據東海陸架盆地和南黃海盆地的巖石物理特征進行分類分析。測線地質地球物理綜合反演解釋剖面如圖2所示,反演獲得的每個巖塊的密度和磁化率值見表3。圖4 南黃海盆地BB’典型地震剖面(剖面位置見圖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東部海域及相鄰陸域綜合地層分區(qū)及地層發(fā)育特征[J]. 王明健,徐揚,張勇,黃龍.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20(02)
[2]東海南部中生界烴類生成、運聚與成藏數值模擬[J]. 肖國林,王明健,楊長清,龐玉茂.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9(06)
[3]東海陸架盆地東南部白堊系油氣成藏條件[J]. 王明健,肖國林,張勇,楊艷秋,楊長清.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9(06)
[4]南黃海盆地油氣勘探現狀及存在問題[J]. 王明健,陳晞,雷寶華,朱曉青. 海洋地質前沿. 2018(11)
[5]南黃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沉積相及烴源巖特征——以CSDP-2井為例[J]. 蔡來星,王蛟,郭興偉,肖國林,朱曉青,龐玉茂.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7(04)
[6]重磁震聯合反演及綜合解釋在海域構造解釋中的應用[J]. 駱迪,張訓華,蔡峰,劉展,張志珣,侯方輝,杜潤林,魏龍.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4(06)
[7]南黃海盆地南部坳陷三疊紀以來的構造演化與油氣成藏[J]. 王明健,張訓華,肖國林,吳志強,王蛟,王安國.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4(07)
[8]鏟式正斷層幾何形態(tài)定量預測與應用——以南黃海盆地南部拗陷為例[J]. 王明健,張訓華,王安國,吳志強,王蛟.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4(02)
[9]重磁震聯合反演在南海東北部地球物理解釋中的應用[J]. 林珍,張莉,鐘廣見. 物探與化探. 2013(06)
[10]蘇魯造山帶的構造格局與演化:來自蘇魯超高壓帶淺變質巖的制約[J]. 周建波,曾維順,曹嘉麟,韓杰. 科學通報. 2013(23)
本文編號:3359814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 2020,4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12 頁
【部分圖文】:
中國東部海區(qū)及鄰域構造綱要和大斷面位置圖
研究過程中利用LCT軟件,采用人機交互的模擬方法來進行反演。首先要對大剖面所在位置的區(qū)域地質背景進行調研,收集研究區(qū)以及鄰區(qū)相應的地層巖性、厚度、地層界面、地層密度以及磁化率資料(陳曉紅等,2013;侯方輝等,2012)(表1,表2),開展區(qū)內位場數據的綜合分析,了解研究區(qū)的位場和物性分布特征,明確導致異常的可能地質因素;然后以地震解釋剖面作為初始模型,將模型中的地層分為眾多的塊體,對每一個塊體賦予相應的物性參數(密度、磁化率),然后進行人機交互計算模擬,期間需要不斷地對比計算值和實測值,直到擬合精度滿足要求為止。反演過程中對于地震資料品質高,層位明確的界面不作改動,而地震資料品質差的地區(qū)則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反復調整,直到重磁震三種資料的計算和解釋結果相吻合且符合地質規(guī)律。3.2 反演結果
本次研究累計反演巖體151塊,并推斷了上、中下地殼頂界面和莫霍面深度。反演過程分別根據東海陸架盆地和南黃海盆地的巖石物理特征進行分類分析。測線地質地球物理綜合反演解釋剖面如圖2所示,反演獲得的每個巖塊的密度和磁化率值見表3。圖4 南黃海盆地BB’典型地震剖面(剖面位置見圖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東部海域及相鄰陸域綜合地層分區(qū)及地層發(fā)育特征[J]. 王明健,徐揚,張勇,黃龍.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20(02)
[2]東海南部中生界烴類生成、運聚與成藏數值模擬[J]. 肖國林,王明健,楊長清,龐玉茂.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9(06)
[3]東海陸架盆地東南部白堊系油氣成藏條件[J]. 王明健,肖國林,張勇,楊艷秋,楊長清.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9(06)
[4]南黃海盆地油氣勘探現狀及存在問題[J]. 王明健,陳晞,雷寶華,朱曉青. 海洋地質前沿. 2018(11)
[5]南黃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沉積相及烴源巖特征——以CSDP-2井為例[J]. 蔡來星,王蛟,郭興偉,肖國林,朱曉青,龐玉茂.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7(04)
[6]重磁震聯合反演及綜合解釋在海域構造解釋中的應用[J]. 駱迪,張訓華,蔡峰,劉展,張志珣,侯方輝,杜潤林,魏龍.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4(06)
[7]南黃海盆地南部坳陷三疊紀以來的構造演化與油氣成藏[J]. 王明健,張訓華,肖國林,吳志強,王蛟,王安國.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4(07)
[8]鏟式正斷層幾何形態(tài)定量預測與應用——以南黃海盆地南部拗陷為例[J]. 王明健,張訓華,王安國,吳志強,王蛟.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4(02)
[9]重磁震聯合反演在南海東北部地球物理解釋中的應用[J]. 林珍,張莉,鐘廣見. 物探與化探. 2013(06)
[10]蘇魯造山帶的構造格局與演化:來自蘇魯超高壓帶淺變質巖的制約[J]. 周建波,曾維順,曹嘉麟,韓杰. 科學通報. 2013(23)
本文編號:33598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5981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