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生物采油功能性激活劑激活特性及驅油性能
發(fā)布時間:2021-08-23 11:37
為了解決常規(guī)激活劑在油藏深部的激活作用較弱的問題,勝利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研發(fā)了以長碳鏈高分子多糖為碳源的長效功能性激活劑,本文研究了該功能性激活劑的好氧激活、厭氧激活特性及該功能激活劑的驅油效果。研究結果表明,該功能性激活劑激活后菌數(shù)達到5×108個/mL以上,延長激活時間超過60 d,好氧激活微生物后乳化指數(shù)高達95%,厭氧激活微生物后產(chǎn)氣壓力達到0.058 MPa。經(jīng)功能性激活劑激活后微生物代謝產(chǎn)物對原油的乳化分散及產(chǎn)氣效果明顯提高,功能性激活劑驅替巖心后在空白基礎上提高驅替效率14.1%,比常規(guī)激活劑的提高4.5%,且?guī)r心內(nèi)剩余油明顯向巖心出口端運移。功能性激活劑能夠有效激活好氧及厭氧微生物生長代謝產(chǎn)生驅油作用,具有廣闊的現(xiàn)場應用前景。圖6表3參19
【文章來源】:油田化學. 2020,37(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功能性激活劑驅替過程中含水率、采出程度和壓力的變化
巖心驅替結束以后,為明確巖心內(nèi)部不同部位微生物作用后剩余油的分布規(guī)律,對巖心內(nèi)不同部位的剩余油進行了分析,結果見圖6。結果表明,空白巖心驅替后,從巖心入口到巖心出口剩余油整體變化規(guī)律不明顯,巖心出口剩余油濃度比入口和中部的略高。用功能性激活劑驅替后的巖心從入口到出口剩余油濃度逐漸升高,且入口濃度遠低于出口濃度,這進一步證明了微生物作用后巖心內(nèi)原油被驅動,逐步向出口運移的規(guī)律。用常規(guī)激活劑驅替后的巖心從入口到出口變化趨勢與功能性激活劑激活驅替規(guī)律類似,但是剩余油濃度比功能性激活劑驅替后的高,這說明功能性激活劑激活驅替后驅替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激活劑激活驅替效果。3 結論
BX53型顯微鏡,日本奧林巴斯公司;7890A型氣相色譜儀,美國安捷倫公司;Vortex Genius 3型旋渦混合儀,德國艾卡公司。實驗所用的物模裝置如圖1所示。1.2 功能性激活劑激活實驗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內(nèi)外源微生物復合吞吐技術在常規(guī)稠油低效井中的研究與應用[J]. 宋永亭,李彩風,曹嫣鑌,孫剛正,吳曉玲. 石油鉆采工藝. 2018(03)
[2]勝利油田辛68區(qū)塊內(nèi)源微生物驅油現(xiàn)場試驗[J]. 劉濤,趙鳳敏,林軍章,巴燕,曹嫣鑌. 石油與天然氣化工. 2018(02)
[3]不同長效激活劑組分對沾3區(qū)塊內(nèi)源功能微生物激活研究[J]. 孫剛正,宋欣,吳曉玲,汪衛(wèi)東,李希明,王增林.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6)
[4]激活劑用量對油藏內(nèi)源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 胡婧,劉濤. 生物加工過程. 2016(03)
[5]勝利油田沾3區(qū)塊油藏中Geobacillus菌的激活研究[J]. 李彩風,李陽,吳昕宇,曹嫣鑌,汪衛(wèi)東,包木太.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1)
[6]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頁巖氣微觀流動模擬[J]. 姚軍,趙建林,張敏,張磊,楊永飛,孫致學,孫海. 石油學報. 2015(10)
[7]微生物與弱凝膠復合驅油配伍性[J]. 齊義彬,曹美娜,黃立信,崔慶鋒,俞理,吳永鋒. 石油學報. 2015(04)
[8]聚合物驅后油藏激活內(nèi)源微生物驅油現(xiàn)場試驗[J]. 樂建君,劉芳,張繼元,柏璐璐,王蕊,劉曉波,侯兆偉,伍曉林. 石油學報. 2014(01)
[9]中一區(qū)Ng3區(qū)塊微生物驅油物模實驗研究[J]. 劉濤,宋智勇,曹功澤,徐登霆,譚曉明.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 2013(02)
[10]微生物驅油過程中模擬地層條件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J]. 劉濤,宋智勇,曹功澤,孫剛正. 油田化學. 2013(01)
本文編號:3357791
【文章來源】:油田化學. 2020,37(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功能性激活劑驅替過程中含水率、采出程度和壓力的變化
巖心驅替結束以后,為明確巖心內(nèi)部不同部位微生物作用后剩余油的分布規(guī)律,對巖心內(nèi)不同部位的剩余油進行了分析,結果見圖6。結果表明,空白巖心驅替后,從巖心入口到巖心出口剩余油整體變化規(guī)律不明顯,巖心出口剩余油濃度比入口和中部的略高。用功能性激活劑驅替后的巖心從入口到出口剩余油濃度逐漸升高,且入口濃度遠低于出口濃度,這進一步證明了微生物作用后巖心內(nèi)原油被驅動,逐步向出口運移的規(guī)律。用常規(guī)激活劑驅替后的巖心從入口到出口變化趨勢與功能性激活劑激活驅替規(guī)律類似,但是剩余油濃度比功能性激活劑驅替后的高,這說明功能性激活劑激活驅替后驅替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激活劑激活驅替效果。3 結論
BX53型顯微鏡,日本奧林巴斯公司;7890A型氣相色譜儀,美國安捷倫公司;Vortex Genius 3型旋渦混合儀,德國艾卡公司。實驗所用的物模裝置如圖1所示。1.2 功能性激活劑激活實驗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內(nèi)外源微生物復合吞吐技術在常規(guī)稠油低效井中的研究與應用[J]. 宋永亭,李彩風,曹嫣鑌,孫剛正,吳曉玲. 石油鉆采工藝. 2018(03)
[2]勝利油田辛68區(qū)塊內(nèi)源微生物驅油現(xiàn)場試驗[J]. 劉濤,趙鳳敏,林軍章,巴燕,曹嫣鑌. 石油與天然氣化工. 2018(02)
[3]不同長效激活劑組分對沾3區(qū)塊內(nèi)源功能微生物激活研究[J]. 孫剛正,宋欣,吳曉玲,汪衛(wèi)東,李希明,王增林.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6)
[4]激活劑用量對油藏內(nèi)源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 胡婧,劉濤. 生物加工過程. 2016(03)
[5]勝利油田沾3區(qū)塊油藏中Geobacillus菌的激活研究[J]. 李彩風,李陽,吳昕宇,曹嫣鑌,汪衛(wèi)東,包木太.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1)
[6]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頁巖氣微觀流動模擬[J]. 姚軍,趙建林,張敏,張磊,楊永飛,孫致學,孫海. 石油學報. 2015(10)
[7]微生物與弱凝膠復合驅油配伍性[J]. 齊義彬,曹美娜,黃立信,崔慶鋒,俞理,吳永鋒. 石油學報. 2015(04)
[8]聚合物驅后油藏激活內(nèi)源微生物驅油現(xiàn)場試驗[J]. 樂建君,劉芳,張繼元,柏璐璐,王蕊,劉曉波,侯兆偉,伍曉林. 石油學報. 2014(01)
[9]中一區(qū)Ng3區(qū)塊微生物驅油物模實驗研究[J]. 劉濤,宋智勇,曹功澤,徐登霆,譚曉明.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 2013(02)
[10]微生物驅油過程中模擬地層條件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J]. 劉濤,宋智勇,曹功澤,孫剛正. 油田化學. 2013(01)
本文編號:33577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5779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