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海海域16個石油平臺站風速資料的初步質(zhì)量檢測
發(fā)布時間:2021-08-09 16:57
對天津建設的16個石油平臺站2017年2—10月的2 min平均風速和極大風速的逐時資料進行了質(zhì)量檢測。其方法包括氣候?qū)W界限值檢查、內(nèi)部一致性檢查、持續(xù)性檢查、時間一致性檢查、空間一致性檢查以及質(zhì)量控制綜合分析。結果表明:有87.5%的石油平臺站風速觀測資料質(zhì)量較好,能夠為海洋氣象預報、風能資源評估等提供寶貴的基礎支撐。與此同時,由于石油平臺上油煙較大、海上高濕、高鹽等環(huán)境因素影響導致了12.5%的平臺站風速資料質(zhì)量較差,造成其大量時間段的資料不能被直接使用。從而,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與地面觀測資料一樣,在使用海洋氣象資料之前應進行系統(tǒng)的質(zhì)量控制,只有清楚并解決海洋氣象資料中存在的質(zhì)量問題,才能保證業(yè)務應用、研究分析以及資料統(tǒng)計與加工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文章來源】:海洋預報. 2020,37(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黃渤海海域16個海上石油平臺風速數(shù)據(jù)質(zhì)量
(5)空間一致性檢查。按照空間距離法選取3個鄰近測站(見表1),被檢站分別與其同一時間點進行比較,差值異常為可疑數(shù)據(jù)(這里選取的差值閾值為≥20.0 m/s)。(6)質(zhì)量控制綜合分析。對上述檢查后的可疑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辨別其正確與否。如果某測站同一時間點同時被上述(3)—(5)方法檢測出可疑,則視為錯誤數(shù)據(jù)。對檢查為錯誤的資料進行置缺處理。
研究中各個石油平臺站的逐時2 min平均風速(或極大風速)資料錯誤率(Er)或可疑率(Sr)均利用檢查出的錯誤條數(shù)(Eq)或疑誤條數(shù)(Sq)與整個分析時段(N)(見表1)的比值來表示,如式(2)所示:3 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龍口至旅順海上航線大風實況資料處理方法研究[J]. 武強,石磊,宗鋒,畢文濤. 海洋氣象學報. 2017(03)
[2]南海北部測站風速質(zhì)量的控制方法[J]. 郭春迓,李天然,胡東明,林良根,蔡由昌,易愛民. 廣東氣象. 2016(01)
[3]逐時氣溫質(zhì)量控制中界限值檢查算法的設計[J]. 王海軍,閆蕎蕎,向芬,潘勐. 高原氣象. 2014(06)
[4]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衛(wèi)星反演風場資料在中國近海風能資源評估中的應用研究[J]. 常蕊,朱蓉,周榮衛(wèi),葉冬,張曉偉,Merete Badger,Charlotte Bay Hasager. 氣象學報. 2014(03)
[5]我國近海風能資源分布特征分析[J]. 王國松,高山紅,吳彬貴,侯敏,解以揚. 海洋科學進展. 2014(01)
[6]渤海西部海平面資料均一性訂正及變化特征[J]. 王慧,劉克修,范文靜,范振華. 海洋通報. 2013(03)
[7]我國海洋氣象預報業(yè)務現(xiàn)狀與發(fā)展[J]. 尹盡勇,徐晶,曹越男,張增海,趙偉,黃彬. 氣象科技進展. 2012(06)
[8]綜合一致性質(zhì)量控制方法及其在氣溫中的應用[J]. 王海軍,劉瑩. 應用氣象學報. 2012(01)
[9]渤海灣海域風況特征分析與海-陸風速對比分析[J]. 張增海,曹越男,趙偉. 海洋預報. 2011(06)
[10]適用于全國自動站小時降水資料的質(zhì)量控制方法[J]. 任芝花,趙平,張強,張志富,曹麗娟,楊燕茹,鄒鳳玲,趙煜飛,趙慧敏,陳哲. 氣象. 2010(07)
本文編號:3332450
【文章來源】:海洋預報. 2020,37(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黃渤海海域16個海上石油平臺風速數(shù)據(jù)質(zhì)量
(5)空間一致性檢查。按照空間距離法選取3個鄰近測站(見表1),被檢站分別與其同一時間點進行比較,差值異常為可疑數(shù)據(jù)(這里選取的差值閾值為≥20.0 m/s)。(6)質(zhì)量控制綜合分析。對上述檢查后的可疑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辨別其正確與否。如果某測站同一時間點同時被上述(3)—(5)方法檢測出可疑,則視為錯誤數(shù)據(jù)。對檢查為錯誤的資料進行置缺處理。
研究中各個石油平臺站的逐時2 min平均風速(或極大風速)資料錯誤率(Er)或可疑率(Sr)均利用檢查出的錯誤條數(shù)(Eq)或疑誤條數(shù)(Sq)與整個分析時段(N)(見表1)的比值來表示,如式(2)所示:3 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龍口至旅順海上航線大風實況資料處理方法研究[J]. 武強,石磊,宗鋒,畢文濤. 海洋氣象學報. 2017(03)
[2]南海北部測站風速質(zhì)量的控制方法[J]. 郭春迓,李天然,胡東明,林良根,蔡由昌,易愛民. 廣東氣象. 2016(01)
[3]逐時氣溫質(zhì)量控制中界限值檢查算法的設計[J]. 王海軍,閆蕎蕎,向芬,潘勐. 高原氣象. 2014(06)
[4]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衛(wèi)星反演風場資料在中國近海風能資源評估中的應用研究[J]. 常蕊,朱蓉,周榮衛(wèi),葉冬,張曉偉,Merete Badger,Charlotte Bay Hasager. 氣象學報. 2014(03)
[5]我國近海風能資源分布特征分析[J]. 王國松,高山紅,吳彬貴,侯敏,解以揚. 海洋科學進展. 2014(01)
[6]渤海西部海平面資料均一性訂正及變化特征[J]. 王慧,劉克修,范文靜,范振華. 海洋通報. 2013(03)
[7]我國海洋氣象預報業(yè)務現(xiàn)狀與發(fā)展[J]. 尹盡勇,徐晶,曹越男,張增海,趙偉,黃彬. 氣象科技進展. 2012(06)
[8]綜合一致性質(zhì)量控制方法及其在氣溫中的應用[J]. 王海軍,劉瑩. 應用氣象學報. 2012(01)
[9]渤海灣海域風況特征分析與海-陸風速對比分析[J]. 張增海,曹越男,趙偉. 海洋預報. 2011(06)
[10]適用于全國自動站小時降水資料的質(zhì)量控制方法[J]. 任芝花,趙平,張強,張志富,曹麗娟,楊燕茹,鄒鳳玲,趙煜飛,趙慧敏,陳哲. 氣象. 2010(07)
本文編號:33324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3245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