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229—洼111區(qū)塊深層特低滲強水敏油藏開發(fā)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09:27
雙229—洼111區(qū)塊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大,但品位低,新井投產后產量低且遞減快,經濟效益差,難以實現儲量快速動用與大規(guī)模建產。按照整體部署、分批實施的開發(fā)原則,優(yōu)選儲集層穩(wěn)定區(qū)域開辟效益建產試驗區(qū)。針對儲集層埋藏深、物性差、傾角高的特點,利用控制變量法,采取分組類比的方式,將室內可行性研究與礦場實踐結合,分別就儲集層改造和能量補充方面開展探索。結果表明,與不壓裂、常規(guī)壓裂、常規(guī)分層壓裂和高液量壓裂相比,分簇縫網壓裂投產效果較好,而直井大排量低砂比壓裂可進一步提高投產初期產量;相比水驅,頂部注天然氣近混相重力輔助穩(wěn)定驅可提高采收率6%,可作為研究區(qū)最有效的補能方式。通過分簇縫網壓裂提高油井初期產量,利用注天然氣近混相重力輔助穩(wěn)定驅有效控制產量遞減,可實現該區(qū)塊低品位儲量的效益開發(fā)。
【文章來源】:新疆石油地質. 2020,41(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注氣、注水啟動壓力梯度與滲透率關系
數值模擬不同開發(fā)方式采收率對比曲線
研究區(qū)注入不同介質驅油效率對比曲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特低滲透油藏提高采收率驅油體系篩選及應用[J]. 趙繼勇,熊維亮,范偉,李姝蔓. 新疆石油地質. 2019(06)
[2]高溫高壓油藏納米顆粒提高CO2泡沫驅油效果實驗[J]. 趙云海,王健,呂柏林,楊志冬,胡占群,張作偉. 新疆石油地質. 2019(06)
[3]厚層塊狀砂巖油藏天然氣驅提高采收率方案研究[J]. 盛聰,呂媛媛,王麗莉,趙凡,董麗娜. 油氣藏評價與開發(fā). 2018(01)
[4]縫網壓裂技術研究[J]. 王建平,賈紅娟. 石化技術. 2017(11)
[5]特低滲透油藏水驅開發(fā)效果評價[J]. 王東琪,殷代印. 特種油氣藏. 2017(06)
[6]關于儲集層敏感性評價的若干問題[J]. 李傳亮,朱蘇陽,王鳳蘭,杜慶龍,由春梅,朱麗紅,單高軍. 新疆石油地質. 2017(04)
[7]勝利油田儲層敏感性分析[J]. 張寧. 石化技術. 2017(05)
[8]迪北地區(qū)致密砂巖儲集層損害實驗研究[J]. 車星祥,盧淵,周珺,吳紅軍,邢浩婷,張輝. 新疆石油地質. 2015(05)
[9]天然氣驅在低滲油藏中適應性研究[J]. 史小平. 內蒙古石油化工. 2014(13)
[10]低滲透油藏氣驅產量預測新方法[J]. 王高峰,胡永樂,宋新民,秦積舜,楊思玉,馬德勝.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3(30)
本文編號:3218151
【文章來源】:新疆石油地質. 2020,41(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注氣、注水啟動壓力梯度與滲透率關系
數值模擬不同開發(fā)方式采收率對比曲線
研究區(qū)注入不同介質驅油效率對比曲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特低滲透油藏提高采收率驅油體系篩選及應用[J]. 趙繼勇,熊維亮,范偉,李姝蔓. 新疆石油地質. 2019(06)
[2]高溫高壓油藏納米顆粒提高CO2泡沫驅油效果實驗[J]. 趙云海,王健,呂柏林,楊志冬,胡占群,張作偉. 新疆石油地質. 2019(06)
[3]厚層塊狀砂巖油藏天然氣驅提高采收率方案研究[J]. 盛聰,呂媛媛,王麗莉,趙凡,董麗娜. 油氣藏評價與開發(fā). 2018(01)
[4]縫網壓裂技術研究[J]. 王建平,賈紅娟. 石化技術. 2017(11)
[5]特低滲透油藏水驅開發(fā)效果評價[J]. 王東琪,殷代印. 特種油氣藏. 2017(06)
[6]關于儲集層敏感性評價的若干問題[J]. 李傳亮,朱蘇陽,王鳳蘭,杜慶龍,由春梅,朱麗紅,單高軍. 新疆石油地質. 2017(04)
[7]勝利油田儲層敏感性分析[J]. 張寧. 石化技術. 2017(05)
[8]迪北地區(qū)致密砂巖儲集層損害實驗研究[J]. 車星祥,盧淵,周珺,吳紅軍,邢浩婷,張輝. 新疆石油地質. 2015(05)
[9]天然氣驅在低滲油藏中適應性研究[J]. 史小平. 內蒙古石油化工. 2014(13)
[10]低滲透油藏氣驅產量預測新方法[J]. 王高峰,胡永樂,宋新民,秦積舜,楊思玉,馬德勝.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3(30)
本文編號:32181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1815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