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凹陷不同區(qū)帶浮力成藏下限的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4-17 21:53
浮力成藏理論由美國學者White于1885年提出,并發(fā)展為圈閉找油理論?碧筋I域的擴大讓人們發(fā)現(xiàn)了無法用浮力成藏理論解釋的連續(xù)致密油氣藏。浮力成藏下限是盆地中浮力開始不起作用的位置,是自由流體動力場和局限流體動力場的分界。南堡凹陷非常規(guī)致密油氣藏具有很好的勘探潛力,是勘探工作的重點。常規(guī)油氣藏和致密油氣藏分別形成于自由流體動力場和局限流體動力場中,不同流體動力場的成藏機制和特征都各不相同,所以進行浮力成藏下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運用統(tǒng)計分析法、實例剖析法和數(shù)值模擬法對南堡凹陷各區(qū)帶的浮力成藏下限進行厘定,發(fā)現(xiàn)南堡凹陷浮力成藏下限為3357m3959m,對應孔隙度為10.3%11.8%,在高柳地區(qū)最深,老爺廟地區(qū)最淺。浮力成藏下限深度的影響因素為構造運動、流體性質(zhì)、顆粒分選和地溫梯度。逐一進行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構造運動和地溫梯度是使高柳地區(qū)浮力成藏下限較深的主控因素;構造運動、粒徑分選和地溫梯度是使老爺廟地區(qū)浮力成藏下限較淺的主控因素。其余各構造浮力成藏下限也是這四個因素綜合影響的結(jié)果。高位封蓋、高點匯聚、高孔富集和高壓成藏是浮力成藏下限之上...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美國致密砂巖儲層含氣層孔隙度統(tǒng)計圖
都做過相關物理模擬實驗(圖 1.3),研究結(jié)驗,實驗中的變量是玻璃管的半徑,觀察能徑。實驗結(jié)果顯示出現(xiàn)穩(wěn)定的氣水倒置現(xiàn)象5mm,玻璃管中填充的砂的半徑臨界值為 0.05可以發(fā)現(xiàn),存在可以使天然氣不受浮力影響件。裝置圖(龐雄奇,2003) b)多管充氣示意圖
上面的實驗對氣水倒置臨界條件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但是也有考慮不周的地,例如并未將氣上面的水柱壓力也考慮在內(nèi),所以不能從機制上對浮力成藏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所以后來又有學者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分別設計了單管理模擬實驗和填充不同粒徑砂巖的多層砂柱物理模擬實驗以求揭示浮力成藏下的形成過程和動力學機制[29]。如圖 1.4 中所展示的是單管物理模擬試驗,實驗中的充氣壓力和水柱壓力都是以改變的,通過改變這兩種壓力,觀察形成氣水倒置的臨界條件,研究浮力作下限。結(jié)果顯示,形成氣水倒置的條件并不是單一固定的,而是會隨著不同壓的設置而改變(表 1.1)。盡管充氣壓力和水柱壓力都在變化,但是在形成氣水置的時候,也就是浮力不起作用的時候,氣體上移的動力和阻力相等,動力就充氣壓力,阻力則有兩部分,一是毛細管阻力,二是上覆水柱壓力。據(jù)此可以現(xiàn)浮力成藏下限處存在力平衡:充氣壓力=毛細管力+上覆水柱壓力(圖 1.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渤中凹陷古近紀的洼陷分布、充填特征與勘探方向[J]. 張寶,王冠民,張健,張婕.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30)
[2]庫車坳陷迪北地區(qū)侏羅系致密儲層裂縫發(fā)育特征及控藏模式[J]. 姜振學,李峰,楊海軍,李卓,劉洛夫,陳磊,杜忠明. 石油學報. 2015(S2)
[3]含油氣盆地深層與中淺層油氣成藏條件和特征差異性比較[J]. 龐雄奇,汪文洋,汪英勛,武魯亞. 石油學報. 2015(10)
[4]油/水界面張力的影響因素及無機鹽對油水鋪展的影響[J]. 孫燕,龐新晶,張樹永. 大學化學. 2015(02)
[5]南堡凹陷沙三段致密砂巖氣成藏條件[J]. 郭繼剛,董月霞,龐雄奇,黃紅祥,姜福杰,徐靜,王鵬威,彭威龍.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 2015(01)
[6]中國東西部典型盆地中—新生代熱體制對比[J]. 邱楠生,左銀輝,常健,許威,朱傳慶. 地學前緣. 2015(01)
[7]哈薩克斯坦Marsel探區(qū)疊復連續(xù)氣田形成、分布與探測及資源儲量評價[J]. 龐雄奇,黃捍東,林暢松,朱筱敏,廖勇,陳踐發(fā),康永尚,白國平,吳光大,吳欣松,于福生,姜福杰,徐敬領. 石油學報. 2014(06)
[8]中國非常規(guī)天然氣資源的基本地質(zhì)地球化學特征及特點[J]. 龔曉峰,何家雄,吳從康,陽軍,李奎,張揚,李多華,朱建成. 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 2014(05)
[9]庫車坳陷依南2 “連續(xù)型” 致密砂巖氣藏成藏臨界物性條件[J]. 王鵬威,龐雄奇,姜振學,陳筱,姜福杰,郭豐濤,彭威龍,徐靜.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 2014(10)
[10]疊復連續(xù)油氣藏成因機制、發(fā)育模式及分布預測[J]. 龐雄奇,姜振學,黃捍東,陳冬霞,姜福杰. 石油學報. 2014(05)
博士論文
[1]冀東油田老爺廟地區(qū)東營組低成巖演化階段潛在儲層的控制因素[D]. 曹中宏.中國地質(zhì)大學 2013
[2]南堡油田第三系構造精細解釋和油氣成藏控制作用[D]. 李學永.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10
碩士論文
[1]準噶爾盆地二疊系流體動力場劃分及致密油分布預測[D]. 武魯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6
[2]南堡凹陷古近系層序地層學與非構造圈閉研究[D]. 高利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4
[3]南堡油田典型構造斷層側(cè)向封閉性定量評價[D]. 王超.東北石油大學 2013
[4]新民低滲透儲層測井資料飽和度解釋方法研究[D]. 張虔.東北石油大學 2011
[5]南堡凹陷柳南地區(qū)淺層油氣成藏條件研究[D]. 荊琪.大慶石油學院 2010
本文編號:3144200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美國致密砂巖儲層含氣層孔隙度統(tǒng)計圖
都做過相關物理模擬實驗(圖 1.3),研究結(jié)驗,實驗中的變量是玻璃管的半徑,觀察能徑。實驗結(jié)果顯示出現(xiàn)穩(wěn)定的氣水倒置現(xiàn)象5mm,玻璃管中填充的砂的半徑臨界值為 0.05可以發(fā)現(xiàn),存在可以使天然氣不受浮力影響件。裝置圖(龐雄奇,2003) b)多管充氣示意圖
上面的實驗對氣水倒置臨界條件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但是也有考慮不周的地,例如并未將氣上面的水柱壓力也考慮在內(nèi),所以不能從機制上對浮力成藏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所以后來又有學者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分別設計了單管理模擬實驗和填充不同粒徑砂巖的多層砂柱物理模擬實驗以求揭示浮力成藏下的形成過程和動力學機制[29]。如圖 1.4 中所展示的是單管物理模擬試驗,實驗中的充氣壓力和水柱壓力都是以改變的,通過改變這兩種壓力,觀察形成氣水倒置的臨界條件,研究浮力作下限。結(jié)果顯示,形成氣水倒置的條件并不是單一固定的,而是會隨著不同壓的設置而改變(表 1.1)。盡管充氣壓力和水柱壓力都在變化,但是在形成氣水置的時候,也就是浮力不起作用的時候,氣體上移的動力和阻力相等,動力就充氣壓力,阻力則有兩部分,一是毛細管阻力,二是上覆水柱壓力。據(jù)此可以現(xiàn)浮力成藏下限處存在力平衡:充氣壓力=毛細管力+上覆水柱壓力(圖 1.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渤中凹陷古近紀的洼陷分布、充填特征與勘探方向[J]. 張寶,王冠民,張健,張婕.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30)
[2]庫車坳陷迪北地區(qū)侏羅系致密儲層裂縫發(fā)育特征及控藏模式[J]. 姜振學,李峰,楊海軍,李卓,劉洛夫,陳磊,杜忠明. 石油學報. 2015(S2)
[3]含油氣盆地深層與中淺層油氣成藏條件和特征差異性比較[J]. 龐雄奇,汪文洋,汪英勛,武魯亞. 石油學報. 2015(10)
[4]油/水界面張力的影響因素及無機鹽對油水鋪展的影響[J]. 孫燕,龐新晶,張樹永. 大學化學. 2015(02)
[5]南堡凹陷沙三段致密砂巖氣成藏條件[J]. 郭繼剛,董月霞,龐雄奇,黃紅祥,姜福杰,徐靜,王鵬威,彭威龍.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 2015(01)
[6]中國東西部典型盆地中—新生代熱體制對比[J]. 邱楠生,左銀輝,常健,許威,朱傳慶. 地學前緣. 2015(01)
[7]哈薩克斯坦Marsel探區(qū)疊復連續(xù)氣田形成、分布與探測及資源儲量評價[J]. 龐雄奇,黃捍東,林暢松,朱筱敏,廖勇,陳踐發(fā),康永尚,白國平,吳光大,吳欣松,于福生,姜福杰,徐敬領. 石油學報. 2014(06)
[8]中國非常規(guī)天然氣資源的基本地質(zhì)地球化學特征及特點[J]. 龔曉峰,何家雄,吳從康,陽軍,李奎,張揚,李多華,朱建成. 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 2014(05)
[9]庫車坳陷依南2 “連續(xù)型” 致密砂巖氣藏成藏臨界物性條件[J]. 王鵬威,龐雄奇,姜振學,陳筱,姜福杰,郭豐濤,彭威龍,徐靜.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 2014(10)
[10]疊復連續(xù)油氣藏成因機制、發(fā)育模式及分布預測[J]. 龐雄奇,姜振學,黃捍東,陳冬霞,姜福杰. 石油學報. 2014(05)
博士論文
[1]冀東油田老爺廟地區(qū)東營組低成巖演化階段潛在儲層的控制因素[D]. 曹中宏.中國地質(zhì)大學 2013
[2]南堡油田第三系構造精細解釋和油氣成藏控制作用[D]. 李學永.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2010
碩士論文
[1]準噶爾盆地二疊系流體動力場劃分及致密油分布預測[D]. 武魯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6
[2]南堡凹陷古近系層序地層學與非構造圈閉研究[D]. 高利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4
[3]南堡油田典型構造斷層側(cè)向封閉性定量評價[D]. 王超.東北石油大學 2013
[4]新民低滲透儲層測井資料飽和度解釋方法研究[D]. 張虔.東北石油大學 2011
[5]南堡凹陷柳南地區(qū)淺層油氣成藏條件研究[D]. 荊琪.大慶石油學院 2010
本文編號:31442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4420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