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四川盆地西北部二疊系棲霞階層序地層特征及地質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03-26 20:41
  基于露頭、鉆井巖心和測錄井資料,采用層序地層學理論與方法,將四川盆地西北部二疊系梁山組+棲霞組作為一個整體予以解剖,識別出梁山組底界面(Ⅰ型)、棲一段與棲二段界面(Ⅱ型)和棲霞組與茅口組界面(Ⅰ型) 3個三級層序界面,將中二疊統(tǒng)棲霞階劃分為2個三級層序:下部的SQ1層序對應梁山組+棲一段,上部的SQ2層序對應棲二段。通過棲霞階層序地層格架分析,發(fā)現(xiàn)棲霞階地層存在"底超頂削"的充填規(guī)律,統(tǒng)計并繪制SQ1與SQ2層序地層厚度等值線圖,對研究區(qū)棲霞階SQ1初期和SQ2期構造—古地理格局進行了恢復,在明確SQ2期為棲霞階主要成灘期的基礎上,結合巖溶發(fā)育單元及白云巖展布特征,討論棲霞階油氣儲集意義。結果表明:區(qū)內棲霞階存在北西、北東向隆坳分異,漢南隆起、川北隆起、北緣隆起與廣元—旺蒼凹陷始終控制了區(qū)內沉積格局,指出廣元—旺蒼海槽雛形始于二疊系棲霞階。研究區(qū)巖溶白云巖孔洞型儲集層區(qū)與環(huán)廣元—旺蒼凹陷周緣的灰?guī)r巖溶型儲集層區(qū)為有利的勘探區(qū)。 

【文章來源】:古地理學報. 2020,2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8 頁

【部分圖文】:

四川盆地西北部二疊系棲霞階層序地層特征及地質意義


川西北地區(qū)棲霞階層序地層劃分方案

地質圖,概略,川西,地質


石炭紀末期,云南運動導致川西北地區(qū)地層存在普遍的暴露剝蝕,二疊系沉積前古地理格局轉變?yōu)榫植康孛猜≯昶鸱木徠颅h(huán)境(宋文海,1987)。隨后,棲霞階初期廣泛的海侵使二疊系覆蓋在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等不同時代地層的不整合面之上(陳宗清,2007)。中二疊統(tǒng)自下而上依次發(fā)育梁山組、棲霞組和茅口組(圖2-B)。棲霞階梁山組(厚2~22im)為一套海侵初期濱岸—沼澤相砂泥巖夾煤層沉積(魏國齊等,2011;趙宗舉等,2012;黃涵宇等,2017);受后期持續(xù)海侵的影響,棲霞組(厚70~140im)演變?yōu)橐惶滋妓猁}巖臺地沉積體系,下部主要發(fā)育泥晶灰?guī)r、粒泥灰?guī)r,局地可見斑狀、紋層狀云質灰?guī)r,棲霞組中上部為中二疊統(tǒng)最重要的成灘期,以泥粒巖、顆粒巖等相對高能沉積物為特征(田景春等,2014;胡安平等,2018)。棲霞階末期,相對海平面下降,導致棲二段顆粒灘大面積暴露地表,遭受大氣淡水淋濾溶蝕(王海真等,2013;Xiao et al.,2018)。茅口初期,相對海平面上升,沉積了茅一段典型的眼球狀石灰?guī)r(也稱之為瘤狀灰?guī)r、灰?guī)r—泥灰?guī)r韻律等),該巖性可作為露頭剖面棲霞組與茅口組分界的典型巖石學證據(jù)(蘇成鵬,2017;羅進雄等,2019;Su et al.,2020)。3 層序界面特征

界面圖,梁山組,旺蒼,棲霞


二疊系棲霞階梁山組與下伏地層界面為加里東—海西構造運動形成的不整合界面,是典型的Ⅰ型層序界面(黎榮等,2019)。區(qū)內該界面之上為梁山組,主要為一套濱岸沼澤、潟湖沉積,偶見濱岸砂壩沉積,巖性主要為泥頁巖夾煤層(圖4-A,4-B),較純的砂巖偶有發(fā)育,如上述正源剖面(圖3-C),泥頁巖在GR曲線往往呈現(xiàn)鋸齒狀高值,而較純的石英砂巖GR曲線則多為鋸齒狀或箱狀低值(圖5-A),成像測井上,泥頁巖電阻率較低,顯示為暗色薄層條帶狀,砂巖電阻率較高,顯示為亮色條帶狀(圖6-A);界面之下地層巖性特征差異較大,主要包括石炭系、泥盆系的灰?guī)r或云巖和志留系泥頁巖,何家梁剖面梁山組界面之下為石炭系顆;?guī)r(圖4-C),志留系泥頁巖富含放射性元素Th、K和U,GR曲線往往呈現(xiàn)鋸齒狀高值(圖5-A),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灰?guī)r、云巖由于所含黏土和有機質含量較低,GR曲線則多為鋸齒狀或箱狀低值(圖5-A),成像測井上,志留系泥頁巖電阻率較低,顯示為暗色薄層條帶狀,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灰?guī)r和云巖電阻率較高,表現(xiàn)為亮色中—厚層狀(圖6-A)。3.2 棲一段與棲二段界面(SBⅡ)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淺水超覆沉積富有機質細粒沉積物沉積環(huán)境與巖石學特征——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寒武系玉爾吐斯組為例[J]. 金值民,譚秀成,唐浩,沈安江,喬占峰,鄭劍鋒,李飛,張世軒,陳雷,周成剛.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20(03)
[2]華南中二疊統(tǒng)眼球狀石灰?guī)r特征及成因的思考[J]. 羅進雄,何幼斌,何明薇,陳曉輝.  古地理學報. 2019(04)
[3]川西北九龍山地區(qū)中二疊統(tǒng)儲層裂縫特征及形成機制[J]. 張本健,王興志,王宇峰,胡欣,裴森奇,范存輝.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4)
[4]四川盆地中西部棲霞組—茅口組孔洞型白云巖儲層成因與分布[J]. 周進高,郝毅,鄧紅嬰,谷明峰,潘立銀,姚倩穎,楊雨然,婁雪.  海相油氣地質. 2019(04)
[5]四川盆地中二疊統(tǒng)沉積相模式及有利儲集體分布[J]. 黎榮,胡明毅,楊威,劉滿倉.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9(02)
[6]阿姆河右岸B區(qū)中部卡洛夫-牛津階高精度層序地層劃分及層序發(fā)育模式[J]. 武重陽,于炳松,王紅軍,阮壯,程傳捷,郭同翠,張良杰,程木偉.  現(xiàn)代地質. 2018(05)
[7]四川盆地龍門山北段隱伏構造帶特征及其油氣勘探意義[J]. 楊躍明,陳聰,文龍,陳驍,粱瀚,劉冉,關旭,羅冰,謝忱.  天然氣工業(yè). 2018(08)
[8]雙魚石地區(qū)棲霞組層序地層劃分及沉積相分析[J]. 鄭超,王宇峰,湯興宇,胡欣,孫志昀.  特種油氣藏. 2018(04)
[9]四川盆地二疊系棲霞組、茅口組白云巖儲層特征、成因和分布[J]. 胡安平,潘立銀,郝毅,沈安江,谷明峰.  海相油氣地質. 2018(02)
[10]四川盆地西北部棲霞組碳酸鹽巖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J]. 關新,陳世加,蘇旺,樂幸福,張浩然.  巖性油氣藏. 2018(02)

博士論文
[1]四川盆地中二疊統(tǒng)層序地層及沉積模式[D]. 張運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1

碩士論文
[1]川西北中二疊統(tǒng)棲霞組沉積體系特征[D]. 張運周.成都理工大學 2018
[2]川西北地區(qū)棲霞組—茅口組沉積相研究[D]. 羅蘭.西南石油大學 2017
[3]川東地區(qū)茅口組眼球狀石灰?guī)r成因機制及地質意義[D]. 蘇成鵬.西南石油大學 2017
[4]川東北地區(qū)下侏羅統(tǒng)自流井組層序地層及沉積充填特征研究[D]. 范昱.成都理工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10221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10221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635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