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凹陷典型構造變形特征及物理模擬
發(fā)布時間:2021-03-13 21:44
紅旗凹陷是經歷了多期建造與改造的疊合盆地,現(xiàn)今難以見到原型盆地的面貌,導致斷裂體系的形成機制復雜,在建造期、改造期斷裂系統(tǒng)的發(fā)育機制,斷裂系統(tǒng)之間的遷就、利用、切割改造關系尚不清楚。因此其構造演化及形成機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分歧;谙嗨菩栽,首次在研究區(qū)運用構造物理模擬實驗方法,對凹陷北西邊界紅西斷層控制作用下的伸展和擠壓形成的構造樣式及演化規(guī)律進行研究,以再現(xiàn)動力學演化過程,并取得了與實際地質情況較高的吻合度。結果表明,凹陷受到間歇性的伸展和擠壓力的影響,共經歷了斷陷期(塔木蘭溝組-南屯組一段)、斷坳轉換期(南屯組二段-伊敏組)和坳陷期(青元崗組)三個構造演化階段。在變形過程中,內部形成的調節(jié)斷層發(fā)育具有期次性,斷陷期的發(fā)育的斷層終止在南屯組一段頂面,斷坳轉換期發(fā)育的斷層終止在伊敏組頂面。可見凹陷的構造樣式主要受犁式控陷斷層和區(qū)域伸展、擠壓作用的共同影響。
【文章來源】:科學技術與工程. 2020,20(18)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紅旗凹陷位置
紅旗凹陷構造單元劃分
紅旗凹陷458測線構造格架剖面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伸展構造拉張量計算方法的適用性分析及在瓊東南盆地的應用[J]. 張迎朝,汪偉,甘軍,尹宏偉,朱繼田,張佳星,熊小峰,賈東,郭明剛. 高校地質學報. 2019(05)
[2]海拉爾盆地紅旗凹陷構造演化及其對成藏的控制作用[J]. 張曉東,李敬生,侯艷平,彭威,張海軍,陳鴻平,申文靜,劉志文,陳浩,賈甄甄.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2019(05)
[3]東營凹陷辛鎮(zhèn)構造帶構造變形的物理模擬研究[J]. 解榮波,羅良,陳書平,寧飛,王中昱.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21)
[4]砂箱物理模型淺表底辟構造研究進展[J]. 賴冬,范彩偉,羅強,周政,何宇,王興建,鄧賓. 地質科技情報. 2019(03)
[5]黃島地區(qū)北西向斷裂特征及構造物理模擬實驗[J]. 孫肖,胡秋媛,楊建磊,李蕭,魏真真,馬遵青,徐成龍.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13)
[6]龍門山南段前緣構造砂箱變形模擬實驗[J]. 袁月,孫瑋,劉樹根,李澤奇,鄧賓,黃瑞,常雨琪.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19)
[7]海拉爾盆地構造演化及對沉積的控制作用[J]. 余本善,李薇薇,王興宇,楊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02)
[8]庫車前陸盆地新生代鹽構造特征及形成機制:物理模擬和討論[J]. 尹宏偉,王哲,汪新,吳珍云. 高校地質學報. 2011(02)
[9]地質構造常規(guī)物理模擬實驗方法研究[J]. 趙仕俊,李曉東. 石油儀器. 2010(06)
[10]構造物理模擬實驗方法的發(fā)展與應用[J]. 時秀朋,李理,龔道好,雷永良.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07(06)
博士論文
[1]龍門山褶皺沖斷帶構造物理模擬研究[D]. 孫闖.南京大學 2017
[2]海拉爾盆地構造特征研究[D]. 張紹臣.大慶石油學院 2009
[3]海拉爾盆地構造特征與構造演化[D]. 張帆.吉林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地質構造物理模擬實驗裝置機械系統(tǒng)設計研究[D]. 戰(zhàn)傳香.中國石油大學 2010
[2]海拉爾盆地紅旗凹陷構造樣式與演化研究[D]. 郝慧.大慶石油學院 2008
[3]海拉爾盆地紅旗凹陷層序地層研究與有利含油氣區(qū)帶預測[D]. 劉春芳.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7
本文編號:3080961
【文章來源】:科學技術與工程. 2020,20(18)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紅旗凹陷位置
紅旗凹陷構造單元劃分
紅旗凹陷458測線構造格架剖面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伸展構造拉張量計算方法的適用性分析及在瓊東南盆地的應用[J]. 張迎朝,汪偉,甘軍,尹宏偉,朱繼田,張佳星,熊小峰,賈東,郭明剛. 高校地質學報. 2019(05)
[2]海拉爾盆地紅旗凹陷構造演化及其對成藏的控制作用[J]. 張曉東,李敬生,侯艷平,彭威,張海軍,陳鴻平,申文靜,劉志文,陳浩,賈甄甄.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2019(05)
[3]東營凹陷辛鎮(zhèn)構造帶構造變形的物理模擬研究[J]. 解榮波,羅良,陳書平,寧飛,王中昱.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21)
[4]砂箱物理模型淺表底辟構造研究進展[J]. 賴冬,范彩偉,羅強,周政,何宇,王興建,鄧賓. 地質科技情報. 2019(03)
[5]黃島地區(qū)北西向斷裂特征及構造物理模擬實驗[J]. 孫肖,胡秋媛,楊建磊,李蕭,魏真真,馬遵青,徐成龍.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13)
[6]龍門山南段前緣構造砂箱變形模擬實驗[J]. 袁月,孫瑋,劉樹根,李澤奇,鄧賓,黃瑞,常雨琪.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19)
[7]海拉爾盆地構造演化及對沉積的控制作用[J]. 余本善,李薇薇,王興宇,楊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02)
[8]庫車前陸盆地新生代鹽構造特征及形成機制:物理模擬和討論[J]. 尹宏偉,王哲,汪新,吳珍云. 高校地質學報. 2011(02)
[9]地質構造常規(guī)物理模擬實驗方法研究[J]. 趙仕俊,李曉東. 石油儀器. 2010(06)
[10]構造物理模擬實驗方法的發(fā)展與應用[J]. 時秀朋,李理,龔道好,雷永良.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07(06)
博士論文
[1]龍門山褶皺沖斷帶構造物理模擬研究[D]. 孫闖.南京大學 2017
[2]海拉爾盆地構造特征研究[D]. 張紹臣.大慶石油學院 2009
[3]海拉爾盆地構造特征與構造演化[D]. 張帆.吉林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地質構造物理模擬實驗裝置機械系統(tǒng)設計研究[D]. 戰(zhàn)傳香.中國石油大學 2010
[2]海拉爾盆地紅旗凹陷構造樣式與演化研究[D]. 郝慧.大慶石油學院 2008
[3]海拉爾盆地紅旗凹陷層序地層研究與有利含油氣區(qū)帶預測[D]. 劉春芳.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7
本文編號:30809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8096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