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姬塬油田L226區(qū)延7油藏地質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9 19:48
本文以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的姬塬油田L226區(qū)延安組延7段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沉積學、儲層地質學等理論為指導,以巖心、鉆井、測井、測試及試油和開發(fā)動態(tài)資料為基礎,利用掃描電鏡,高壓壓汞、真實砂巖模型可視化滲流等實驗方法,將宏觀與微觀有機結合,在小層劃分對比基礎上進行構造特征研究和沉積微相展布特征研究,在相控基礎上進行了砂體展布刻畫,并對微觀孔喉結構、油水滲流特征、儲層非均質性等進行精細研究,確定油藏類型,進行油藏邊底水能量的評價,對產(chǎn)能控制與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為研究區(qū)目的層段的合理、科學、高效開發(fā)提供堅實的地質基礎。研究表明:(1)L226區(qū)塊延7段為多個次一級小鼻隆構造構成的一個近東西向的鼻隆構造,各層構造具有良好的繼承性;(2)L226區(qū)延7段為辮狀河三角洲平原亞相沉積;發(fā)育12條河道,總體呈北—南向展布,各期河道有良好繼承性,由延72至延71期水動力略增強,分流河道為油氣優(yōu)勢相帶;在相控基礎上進行了砂體展布刻畫,L226區(qū)塊延71延和72砂體連續(xù)性均較好。(3)延7段儲層...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研究框架路線圖
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疊系上部延長組部分地層,致使早侏羅世時期富縣組延長組剝蝕地層之上,兩套地層之間呈現(xiàn)微角度不整造背景塬油田 L226 區(qū)地處環(huán)縣,行政區(qū)劃為甘肅慶陽,構及天環(huán)坳陷東緣兩個二級構造單元結合部位。延長組層形成西陡東緩向斜趨勢,其東部邊緣逐步過渡為伊造抬高的單斜構造形態(tài);伊陜斜坡寒武紀后直到早奧臺地~濱海平原相地層沉積,晚古生代(石炭紀)開為一的構造平緩(坡降小于 1°/km)的西傾斜坡,在景上局部區(qū)域發(fā)育低幅度鼻狀隆起構造。
4GR32 API150圖 3-1 L226 區(qū) L226 井單井地層劃分柱狀圖3.1.4 小層對比流程及結果在標志層控制下,旋回對比、分級控制和巖相厚度切片法采取五級層組劃分建立標準井,從標準井出發(fā),以標志層為基準,以連井剖面骨架為控制,先大段后小段,循環(huán)閉合,輻射全區(qū),對全區(qū) 49 口井進行小層的劃分和對比,同時采用動態(tài)資料作為分層驗證,最終完成全區(qū)地層等時格架的建立。本次研究 L226 區(qū)內(nèi)分別精選、建立了骨架剖面(圖 3-2)8 條,其中有 4 條東西向剖面垂直于分流河道方向,如圖 3-2 中所示的剖面一(L218-16 井~L218-020 井)、剖面二(L219-16 井~L219-021 井)、剖面三(L224-18 井~L224-22 井)和剖面四(L227-19 井~L227-22 井);另外 4條南北向剖面平行于目的層分流河道方向,如圖 3-2 中所示的剖面五(L218-16延 7 頂煤延 9 頂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定邊地區(qū)侏羅系延安組延9儲層成巖作用特征[J]. 唐建云,郭艷琴,宋紅霞,章星,史政,陳玉寶. 西安科技大學學報. 2017(06)
[2]下寺灣油田雨岔區(qū)延安組儲層特征與評價[J]. 董超. 石化技術. 2017(11)
[3]鄂爾多斯盆地下寺灣油田雨岔地區(qū)延安組儲層特征及有利區(qū)預測[J]. 王津,李錦鋒,劉翰林,鄭德德,辛良琦.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2)
[4]黑46斷塊低滲油藏非均質性研究及其對剩余油分布的影響[J]. 孟寧寧,劉懷山,張金亮,謝俊,袁勇.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6(01)
[5]曲流河砂體構型及非均質性特征——以山西保德扒樓溝剖面二疊系曲流河砂體為例[J]. 王越,陳世悅.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6(02)
[6]鄂爾多斯盆地靖邊西部油區(qū)延安組延9油層組儲層特征分析[J]. 苗小龍,張海,于波,韓華鋒,劉成文,劉寒梅,吳磊磊,李向東,張小東. 地質論評. 2015(05)
[7]松遼盆地大安地區(qū)扶余油層致密砂巖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孫雨,鄧明,馬世忠,陳玉明,于利民,張雁,閆百泉,張云峰.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5(05)
[8]塊狀致密砂巖的非均質性及對致密油勘探開發(fā)的啟示[J]. 尤源,劉建平,馮勝斌,賀靜,梁曉偉,牛小兵.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2015 (04)
[9]侏羅系邊底水油藏注水開發(fā)效果評價[J]. 黃純金,吳冬旭,王加一,王宏亮,楊耀春. 石油化工應用. 2015(03)
[10]綏靖油田楊19區(qū)延安組9油層組儲層特征研究[J]. 李婷,張春生,劉一慧,盧迎波.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5(02)
碩士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演武地區(qū)侏羅系延安組延7段沉積相及儲層特征研究[D]. 傅磊.長江大學 2017
[2]陜北斜坡西北部高廟灣延安組延10儲層特征研究[D]. 晏曉龍.西安石油大學 2016
[3]鄂爾多斯盆地西部1號油區(qū)延安組延10、延9油層組沉積微相及儲層特征分析[D]. 王雅竹.西北大學 2016
[4]定邊油田羅龐塬南部東區(qū)延安組延6、延9油藏特征分析[D]. 楊志文.西北大學 2016
[5]杏子川油田樓坪區(qū)油藏綜合地質研究[D]. 雷平友.西安石油大學 2015
[6]永寧采油廠洛河-紙坊區(qū)塊延安組延10+11、延8油層組儲層特征與油氣富集規(guī)律研究[D]. 孫通通.長安大學 2014
[7]靖邊油田中山澗延9油層組儲層特征與石油富集規(guī)律研究[D]. 王靖茹.西安石油大學 2012
[8]直羅油田北部延安組儲層特征研究[D]. 尚金泉.西安石油大學 2012
[9]鄂爾多斯盆地樊學油區(qū)延安組延8、延9沉積相及儲層特征研究[D]. 寇楓.西北大學 2011
[10]志丹探區(qū)義正—吳堡區(qū)侏羅系延安組儲層特征研究[D]. 趙筱艷.西北大學 2009
本文編號:2967287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研究框架路線圖
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疊系上部延長組部分地層,致使早侏羅世時期富縣組延長組剝蝕地層之上,兩套地層之間呈現(xiàn)微角度不整造背景塬油田 L226 區(qū)地處環(huán)縣,行政區(qū)劃為甘肅慶陽,構及天環(huán)坳陷東緣兩個二級構造單元結合部位。延長組層形成西陡東緩向斜趨勢,其東部邊緣逐步過渡為伊造抬高的單斜構造形態(tài);伊陜斜坡寒武紀后直到早奧臺地~濱海平原相地層沉積,晚古生代(石炭紀)開為一的構造平緩(坡降小于 1°/km)的西傾斜坡,在景上局部區(qū)域發(fā)育低幅度鼻狀隆起構造。
4GR32 API150圖 3-1 L226 區(qū) L226 井單井地層劃分柱狀圖3.1.4 小層對比流程及結果在標志層控制下,旋回對比、分級控制和巖相厚度切片法采取五級層組劃分建立標準井,從標準井出發(fā),以標志層為基準,以連井剖面骨架為控制,先大段后小段,循環(huán)閉合,輻射全區(qū),對全區(qū) 49 口井進行小層的劃分和對比,同時采用動態(tài)資料作為分層驗證,最終完成全區(qū)地層等時格架的建立。本次研究 L226 區(qū)內(nèi)分別精選、建立了骨架剖面(圖 3-2)8 條,其中有 4 條東西向剖面垂直于分流河道方向,如圖 3-2 中所示的剖面一(L218-16 井~L218-020 井)、剖面二(L219-16 井~L219-021 井)、剖面三(L224-18 井~L224-22 井)和剖面四(L227-19 井~L227-22 井);另外 4條南北向剖面平行于目的層分流河道方向,如圖 3-2 中所示的剖面五(L218-16延 7 頂煤延 9 頂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定邊地區(qū)侏羅系延安組延9儲層成巖作用特征[J]. 唐建云,郭艷琴,宋紅霞,章星,史政,陳玉寶. 西安科技大學學報. 2017(06)
[2]下寺灣油田雨岔區(qū)延安組儲層特征與評價[J]. 董超. 石化技術. 2017(11)
[3]鄂爾多斯盆地下寺灣油田雨岔地區(qū)延安組儲層特征及有利區(qū)預測[J]. 王津,李錦鋒,劉翰林,鄭德德,辛良琦.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2)
[4]黑46斷塊低滲油藏非均質性研究及其對剩余油分布的影響[J]. 孟寧寧,劉懷山,張金亮,謝俊,袁勇.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2016(01)
[5]曲流河砂體構型及非均質性特征——以山西保德扒樓溝剖面二疊系曲流河砂體為例[J]. 王越,陳世悅.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6(02)
[6]鄂爾多斯盆地靖邊西部油區(qū)延安組延9油層組儲層特征分析[J]. 苗小龍,張海,于波,韓華鋒,劉成文,劉寒梅,吳磊磊,李向東,張小東. 地質論評. 2015(05)
[7]松遼盆地大安地區(qū)扶余油層致密砂巖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孫雨,鄧明,馬世忠,陳玉明,于利民,張雁,閆百泉,張云峰.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5(05)
[8]塊狀致密砂巖的非均質性及對致密油勘探開發(fā)的啟示[J]. 尤源,劉建平,馮勝斌,賀靜,梁曉偉,牛小兵.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2015 (04)
[9]侏羅系邊底水油藏注水開發(fā)效果評價[J]. 黃純金,吳冬旭,王加一,王宏亮,楊耀春. 石油化工應用. 2015(03)
[10]綏靖油田楊19區(qū)延安組9油層組儲層特征研究[J]. 李婷,張春生,劉一慧,盧迎波.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5(02)
碩士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演武地區(qū)侏羅系延安組延7段沉積相及儲層特征研究[D]. 傅磊.長江大學 2017
[2]陜北斜坡西北部高廟灣延安組延10儲層特征研究[D]. 晏曉龍.西安石油大學 2016
[3]鄂爾多斯盆地西部1號油區(qū)延安組延10、延9油層組沉積微相及儲層特征分析[D]. 王雅竹.西北大學 2016
[4]定邊油田羅龐塬南部東區(qū)延安組延6、延9油藏特征分析[D]. 楊志文.西北大學 2016
[5]杏子川油田樓坪區(qū)油藏綜合地質研究[D]. 雷平友.西安石油大學 2015
[6]永寧采油廠洛河-紙坊區(qū)塊延安組延10+11、延8油層組儲層特征與油氣富集規(guī)律研究[D]. 孫通通.長安大學 2014
[7]靖邊油田中山澗延9油層組儲層特征與石油富集規(guī)律研究[D]. 王靖茹.西安石油大學 2012
[8]直羅油田北部延安組儲層特征研究[D]. 尚金泉.西安石油大學 2012
[9]鄂爾多斯盆地樊學油區(qū)延安組延8、延9沉積相及儲層特征研究[D]. 寇楓.西北大學 2011
[10]志丹探區(qū)義正—吳堡區(qū)侏羅系延安組儲層特征研究[D]. 趙筱艷.西北大學 2009
本文編號:29672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6728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