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38塊稠油油藏熱力采油改善開發(fā)效果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7 18:28
洼38塊處于遼河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傾沒帶中北端,目前鉆井揭露的主力含油地層自下而上為沙河街組三段、東營組。洼38塊自1991年投入開發(fā)以來,已實施井網加密、擴邊調整、優(yōu)化注汽、方式轉換、分層開發(fā)、難采動用等多項配套技術,尤其東三段蒸汽驅開發(fā)試驗取得良好效果,單井產量、地層溫度及壓力均有明顯上升。截至2017年,該區(qū)塊已連續(xù)開發(fā)26年,主要開發(fā)方式為蒸汽吞吐與蒸汽驅,年產油15萬噸。隨開發(fā)時間延長,挖掘剩余油潛力逐漸降低,面臨地層壓力大幅下降、油藏動用不均、遞減加快、接替產能不足等問題。如何改善熱力采油效果,提高油藏開發(fā)潛能,已成為當務之急。從目前稠油開發(fā)方式看,熱力采油依然是最普遍、最有效途徑,因此本文在對洼38塊前期熱力采油階段開發(fā)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的基礎上,針對蒸汽驅區(qū)塊深入刻畫地質體,開展油藏數值模擬研究,優(yōu)化蒸汽驅操作參數。根據區(qū)塊開發(fā)特點,結合現有采油工藝水平,開展非烴類氣體輔助蒸汽吞吐、多元熱流體輔助增油、稠油降粘技術、高溫調剖技術等輔助熱采增油配套技術研究及現場試驗,強化技術措施改進,提高熱采后期采收率,延緩產量遞減,改善油藏整體開發(fā)效果,為國內外同類型油田開發(fā)提供借鑒依據。
【文章來源】: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小洼油田洼38塊開發(fā)井位圖
圖 2.1 東二段油層年產油量變化水平井生產效果好。水平井鉆井成功率 100%,油層鉆遇率達 96.8%。單井日產油 6.7t,是同期周圍直井的 2.6 倍,單井累產油是直井的 3.4 倍間干擾,解決了開發(fā)低產液、高含水矛盾,延緩含水上升速度。水平井防砂效果好。統(tǒng)計 20 口水平井出砂井況,其中僅有 1 口井出砂,占 口直井有 10 口井出砂,占比 28.6%,保證油井正常生產。井間剩余油得到有效動用。東二段油井受蒸汽吞吐開發(fā)的影響致使油層能生產,造成各井區(qū)油層動用差,剩余油飽和度高。由于水平井均部署較高的原直井井間,使得剩余飽和度較高的井區(qū)得到有效動用,從而進收率,延緩產量遞減趨勢,保證吞吐周期開發(fā)效果。由圖 2.2 可以看出加,產量基本保持不變,實現有效穩(wěn)產。
圖 2.1 東二段油層年產油量變化)水平井生產效果好。水平井鉆井成功率 100%,油層鉆遇率達 96.8%。水單井日產油 6.7t,是同期周圍直井的 2.6 倍,單井累產油是直井的 3.4 倍,間干擾,解決了開發(fā)低產液、高含水矛盾,延緩含水上升速度。)水平井防砂效果好。統(tǒng)計 20 口水平井出砂井況,其中僅有 1 口井出砂,占比5 口直井有 10 口井出砂,占比 28.6%,保證油井正常生產。)井間剩余油得到有效動用。東二段油井受蒸汽吞吐開發(fā)的影響致使油層套能生產,造成各井區(qū)油層動用差,剩余油飽和度高。由于水平井均部署在較高的原直井井間,使得剩余飽和度較高的井區(qū)得到有效動用,從而進一收率,延緩產量遞減趨勢,保證吞吐周期開發(fā)效果。由圖 2.2 可以看出,加,產量基本保持不變,實現有效穩(wěn)產。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洼稠油油藏降摻稀油開發(fā)技術研究[J]. 呂政. 中國礦業(yè). 2016(08)
[2]非常規(guī)井數值模擬技術研究進展與發(fā)展趨勢[J]. 高大鵬,劉天宇,王天嬌,袁賀,王東,李勇,劉英波. 應用數學和力學. 2015(12)
[3]海上多元熱流體吞吐與蒸汽吞吐開采效果對比[J]. 劉東,胡廷惠,潘廣明,吳金濤,張俊廷. 特種油氣藏. 2015(04)
[4]不同助排方式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實驗及數值模擬[J]. 佟琳,張國軍,康愛紅.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5(02)
[5]稠油水平井均勻注汽技術[J]. 劉德鑄. 特種油氣藏. 2014(05)
[6]海上多元熱流體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及油藏適應性研究[J]. 張風義,許萬坤,吳婷婷,葛濤濤,王海更,吳春新,王大為.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4(04)
[7]多元熱流體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作用機理及應用[J]. 梁偉,趙曉紅,張紫軍,劉輝,喬真. 石油地質與工程. 2014(03)
[8]氮氣輔助吞吐在單家寺稠油油藏的應用研究[J]. 王寧寧. 能源與節(jié)能. 2014(04)
[9]海上多元熱流體熱采工藝應用方法研究與實踐[J]. 王新根,喬衛(wèi)杰. 中外能源. 2014(03)
[10]國外熱力采油技術進展及新方法[J]. 王秋語,何胡軍. 中外能源. 2013(08)
博士論文
[1]稠油熱采數值模擬自適應網格法計算軟件開發(fā)研究及實例應用[D]. 賈江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4
[2]遼河小洼油田蒸汽驅數值模擬研究[D]. 賀永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0
[3]特低滲透砂巖油藏精細描述及數值模擬研究應用[D]. 程啟貴.西南石油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洼59重力泄水輔助蒸汽驅技術研究與應用[D]. 孫振宇.東北石油大學 2015
[2]深層稠油油藏熱水驅開發(fā)技術政策研究[D]. 張墨.西南石油大學 2014
[3]多元熱流體開發(fā)儲層適應性研究[D]. 王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4
[4]稠油油藏注蒸汽和氣體復合開采技術研究[D]. 林輝.東北石油大學 2013
[5]SAGD驅油過程機理分析及數值模擬研究[D]. 王家征.東北石油大學 2012
[6]洼38塊沙三段轉換開發(fā)方式研究與應用[D]. 姜旭.東北石油大學 2011
[7]稠油油藏蒸汽驅三維物理模擬及數值模擬研究[D]. 禚馮昌.中國石油大學 2011
[8]超稠油蒸汽輔助重力泄油開發(fā)技術應用研究[D]. 周明升.東北石油大學 2010
[9]熱力采油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 韓軍.東北石油大學 2010
[10]遼河油田洼38塊東三段特稠油油藏轉換開發(fā)方式研究[D]. 杜梅.中國石油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63032
【文章來源】: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9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小洼油田洼38塊開發(fā)井位圖
圖 2.1 東二段油層年產油量變化水平井生產效果好。水平井鉆井成功率 100%,油層鉆遇率達 96.8%。單井日產油 6.7t,是同期周圍直井的 2.6 倍,單井累產油是直井的 3.4 倍間干擾,解決了開發(fā)低產液、高含水矛盾,延緩含水上升速度。水平井防砂效果好。統(tǒng)計 20 口水平井出砂井況,其中僅有 1 口井出砂,占 口直井有 10 口井出砂,占比 28.6%,保證油井正常生產。井間剩余油得到有效動用。東二段油井受蒸汽吞吐開發(fā)的影響致使油層能生產,造成各井區(qū)油層動用差,剩余油飽和度高。由于水平井均部署較高的原直井井間,使得剩余飽和度較高的井區(qū)得到有效動用,從而進收率,延緩產量遞減趨勢,保證吞吐周期開發(fā)效果。由圖 2.2 可以看出加,產量基本保持不變,實現有效穩(wěn)產。
圖 2.1 東二段油層年產油量變化)水平井生產效果好。水平井鉆井成功率 100%,油層鉆遇率達 96.8%。水單井日產油 6.7t,是同期周圍直井的 2.6 倍,單井累產油是直井的 3.4 倍,間干擾,解決了開發(fā)低產液、高含水矛盾,延緩含水上升速度。)水平井防砂效果好。統(tǒng)計 20 口水平井出砂井況,其中僅有 1 口井出砂,占比5 口直井有 10 口井出砂,占比 28.6%,保證油井正常生產。)井間剩余油得到有效動用。東二段油井受蒸汽吞吐開發(fā)的影響致使油層套能生產,造成各井區(qū)油層動用差,剩余油飽和度高。由于水平井均部署在較高的原直井井間,使得剩余飽和度較高的井區(qū)得到有效動用,從而進一收率,延緩產量遞減趨勢,保證吞吐周期開發(fā)效果。由圖 2.2 可以看出,加,產量基本保持不變,實現有效穩(wěn)產。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洼稠油油藏降摻稀油開發(fā)技術研究[J]. 呂政. 中國礦業(yè). 2016(08)
[2]非常規(guī)井數值模擬技術研究進展與發(fā)展趨勢[J]. 高大鵬,劉天宇,王天嬌,袁賀,王東,李勇,劉英波. 應用數學和力學. 2015(12)
[3]海上多元熱流體吞吐與蒸汽吞吐開采效果對比[J]. 劉東,胡廷惠,潘廣明,吳金濤,張俊廷. 特種油氣藏. 2015(04)
[4]不同助排方式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實驗及數值模擬[J]. 佟琳,張國軍,康愛紅.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5(02)
[5]稠油水平井均勻注汽技術[J]. 劉德鑄. 特種油氣藏. 2014(05)
[6]海上多元熱流體吞吐提高采收率機理及油藏適應性研究[J]. 張風義,許萬坤,吳婷婷,葛濤濤,王海更,吳春新,王大為.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4(04)
[7]多元熱流體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作用機理及應用[J]. 梁偉,趙曉紅,張紫軍,劉輝,喬真. 石油地質與工程. 2014(03)
[8]氮氣輔助吞吐在單家寺稠油油藏的應用研究[J]. 王寧寧. 能源與節(jié)能. 2014(04)
[9]海上多元熱流體熱采工藝應用方法研究與實踐[J]. 王新根,喬衛(wèi)杰. 中外能源. 2014(03)
[10]國外熱力采油技術進展及新方法[J]. 王秋語,何胡軍. 中外能源. 2013(08)
博士論文
[1]稠油熱采數值模擬自適應網格法計算軟件開發(fā)研究及實例應用[D]. 賈江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4
[2]遼河小洼油田蒸汽驅數值模擬研究[D]. 賀永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0
[3]特低滲透砂巖油藏精細描述及數值模擬研究應用[D]. 程啟貴.西南石油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洼59重力泄水輔助蒸汽驅技術研究與應用[D]. 孫振宇.東北石油大學 2015
[2]深層稠油油藏熱水驅開發(fā)技術政策研究[D]. 張墨.西南石油大學 2014
[3]多元熱流體開發(fā)儲層適應性研究[D]. 王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4
[4]稠油油藏注蒸汽和氣體復合開采技術研究[D]. 林輝.東北石油大學 2013
[5]SAGD驅油過程機理分析及數值模擬研究[D]. 王家征.東北石油大學 2012
[6]洼38塊沙三段轉換開發(fā)方式研究與應用[D]. 姜旭.東北石油大學 2011
[7]稠油油藏蒸汽驅三維物理模擬及數值模擬研究[D]. 禚馮昌.中國石油大學 2011
[8]超稠油蒸汽輔助重力泄油開發(fā)技術應用研究[D]. 周明升.東北石油大學 2010
[9]熱力采油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 韓軍.東北石油大學 2010
[10]遼河油田洼38塊東三段特稠油油藏轉換開發(fā)方式研究[D]. 杜梅.中國石油大學 2010
本文編號:296303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6303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