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滲透油藏二氧化碳驅井距確定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低滲透油藏二氧化碳驅井距確定方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低滲透油田CO_2驅油過程中,因為低滲透油層孔喉小,滲流阻力大,并且存在啟動壓力梯度,而且伴隨著二氧化碳的溶解、相變、混相作用等因素,滲流機理比單純的水驅油復雜的多。根據(jù)國內(nèi)外多個油田的油田統(tǒng)計,注氣(尤其是CO_2驅油)對改善低滲油田的開發(fā)效果和建立有效驅動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國內(nèi)外對低滲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研究較多,但都沒有涉及CO_2驅。目前許多油田開發(fā)科技人員通常運用油藏數(shù)值模擬手段研究低滲油藏CO_2驅油最佳井距,但因輸入?yún)?shù)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數(shù)值效應和CO_2驅油藏數(shù)值模擬器的功能的局限性等原因,僅用數(shù)值模擬手段,結果可靠性并不理想。通過大量的國、內(nèi)外的參考文獻調(diào)研結果表明:運用滲流理論和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低滲油藏合理的注采井距,是一種可行的研究手段。本論文通過研究低滲油田CO_2驅油啟動壓力梯度和有效壓力梯度,揭示低滲CO_2驅油非達西滲流規(guī)律,分析壓力梯度和注采井距的關系。本文將CO_2驅分為非混相、混相、非混相與混相共存三種情況來討論,并利用滲流理論和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低滲透CO_2驅油注采井距的數(shù)學表征方法。綜合產(chǎn)能最大化、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原則建立最佳井距的判別標準,最后以某油田為例,運用計算井距的數(shù)學方法計算了井距,對驅油過程中原油粘度變化、壓力變化、壓力梯度變化等指標進行分析,并將三種情況進行了分析對比,得到驅替效果最好的應該是混相驅。研究提供了一種快捷的計算井距的方法,對低滲透油藏CO_2驅油合理井距的確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低滲透 CO_2驅 井距 非混相 混相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E348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前言10-16
-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義10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0-14
- 1.2.1 低滲透油藏非達西滲流規(guī)律研究10-11
- 1.2.2 低滲透油藏二氧化碳驅研究現(xiàn)狀分析11-12
- 1.2.3 低滲透油藏二氧化碳驅井距確定方法研究12-14
- 1.3 研究內(nèi)容和技術路線14-16
- 1.3.1 研究內(nèi)容14
- 1.3.2 技術路線14-16
- 第二章 低滲油藏二氧化碳驅油非達西滲流機理與數(shù)學表征方法研究16-31
- 2.1 影響低滲油藏啟動壓力梯度的關鍵因素16-17
- 2.2 啟動壓力梯度與油藏滲流場和流體性質(zhì)的關系17-23
- 2.2.1 啟動壓力梯度與油藏流場的關系17-21
- 2.2.2 啟動壓力梯度與流體流動性的關系21-23
- 2.3 低滲油藏啟動壓力梯度的數(shù)學表征方法23-24
- 2.4 二氧化碳驅油非達西滲流控制方程的建立24-26
- 2.5 巖心非達西滲流測試實驗26-29
- 2.6 本章小結29-31
- 第三章 低滲油藏二氧化碳驅油滲流場表征與井距確定的理論和方法31-49
- 3.1 流體相態(tài)演化及不同流體相帶分類31-33
- 3.1.1 二氧化碳驅油方式31-32
- 3.1.2 流體相帶分析及分類32-33
- 3.2 不同相帶流體的流動性分析33
- 3.3 二氧化碳驅油壓力梯度的關系和分布特征33-38
- 3.3.1 啟動壓力梯度和極限注采井距的關系33-37
- 3.3.2 有效驅替壓力系統(tǒng)的研究37-38
- 3.4 二氧化碳驅油極限井距的確定方法38-48
- 3.4.1 非混相驅極限井距39-45
- 3.4.2 混相驅極限井距45-47
- 3.4.3 混相+非混相驅共存極限井距47-48
- 3.5 本章小結48-49
- 第四章 典型區(qū)塊低滲油藏二氧化碳驅油合理井距研究及應用49-69
- 4.1 二氧化碳驅提高采收率篩選標準49-50
- 4.2 建立合理井距的判別標準50-56
- 4.2.1 技術井距50-51
- 4.2.2 經(jīng)濟井距51-55
- 4.2.3 合理井距的確定55-56
- 4.3 計算典型區(qū)塊的二氧化碳驅油井距56-67
- 4.3.1 非混相驅井距計算分析57-60
- 4.3.2 混相驅井距計算分析60-64
- 4.3.3 混相驅+非混相驅共存井距計算分析64-67
- 4.4 驅替類型井距對比67-68
- 4.5 本章小結68-69
- 第五章 總結與認識69-70
- 致謝70-71
- 參考文獻71-73
- 附錄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雪峰,王新海,王羽,鄭振英,田秀霞;裂縫油藏合理井距數(shù)值模擬研究[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楊小平;唐軍;;動態(tài)分析法確定低滲透砂巖油藏合理井距[J];特種油氣藏;2006年06期
3 袁新濤;;基于井距分布的多類資料整合砂體建模[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4 田冷;何順利;;一種基于動態(tài)儲量分級的致密砂巖油藏合理井距確定方法(英文)[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0年34期
5 袁海軍;;徐深氣田升平區(qū)塊火山巖氣藏合理開發(fā)井距的確定[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6 解愛華;宋朝輝;;合理選擇井距確定打井數(shù)量經(jīng)驗談[J];城市建筑;2013年02期
7 李傳亮,李煉民;各向異性地層的井距設計研究[J];新疆石油地質(zhì);2003年06期
8 何建華;;低滲透油藏滲流特征及合理井距分析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9 王廣濤;楊勝來;周錫生;;大慶外圍特低滲透油藏極限井距的一種確定方法[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3期
10 楊延東;魏紅梅;李柏林;;低滲透低品位油藏合理井距優(yōu)化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徐強;雷明信;;某地浸礦床抽注液井距研究:Visual-MODFLOW在某地浸礦山井距確定中的應用[A];第九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暨礦山技術設備展示會論文集[C];2012年
2 趙紅霞;王愛景;;埕島館上段油藏縱向層間非均質(zhì)和井距非均勻對水驅規(guī)律的影響[A];渤海灣油氣勘探開發(fā)工程技術論文集(第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張郁民;從“小井距”到大試驗[N];大慶日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米京博;靜17塊小井距加密調(diào)整方案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2 袁華娟;大慶油田薩北開發(fā)區(qū)東過實驗區(qū)層系互補及合理井距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3 付慶杰;低滲透油藏二氧化碳驅井距確定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6年
4 魯永輝;吳起吳倉堡油田井網(wǎng)井距及有效開發(fā)方式研究與應用[D];西安石油大學;2014年
5 姜江;三元復合驅油方法的合理井網(wǎng)井距與層系組合優(yōu)化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6 王冕冕;低滲透油藏井網(wǎng)井距及有效動用方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低滲透油藏二氧化碳驅井距確定方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35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