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塬油田鐵邊城區(qū)塊長6儲層微觀特征研究及綜合評價
【學位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P618.13
【部分圖文】:
第二章 區(qū)域地質(zhì)概況質(zhì)概況斯盆地為我國第二大沉積盆地,總面積約為 37×104km2,橫跨省,北臨河套盆地,南靠渭河盆地,東望呂梁隆起,西與六盤輪廓呈矩形[43]。姬塬油田鐵邊城區(qū)塊是目前采油八廠增儲上產(chǎn)位置發(fā)育于鄂爾多斯盆地伊陜斜坡構造帶中西部,研究區(qū)塊位洼子為界,南到廟溝,西至高腰硯,東抵吳旗[44],范圍約為 5 1380m~1525m,相對高差約 150m 左右(圖 2-1),基本形態(tài)為異壓實作用形成的鼻狀隆起,地層由東向西傾伏(趙靖舟,20且含油性較好[45-46]。
流動單元的概念是由 C.L Hearn 等人在 1984 年研究美國懷俄明州 Haraw 油田時提出的,C.L Hearn 等認為流動單元是垂向及橫向連續(xù)、具有相似孔隙透率和層面特征的儲集帶[89-93]。研究表明,不同類型流動單元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是滲流的差異性。流動單元的劃分是目前儲層分類與評價的熱點方法之一。.1 流動單元參數(shù)的選取劃分流動單元時必須從實際地質(zhì)特征出發(fā),結合本區(qū)塊儲層的沉積特征和流體特綜合考慮儲層的宏觀、微觀特征的前提下,選取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參數(shù)[94-95]儲層宏觀方面的特征參數(shù)為孔隙度、滲透率;泥質(zhì)含量、粒度中值可直觀反映儲層特征;孔隙半徑、喉道半徑、流動帶指數(shù)(FZI)為表征孔喉特征的參數(shù);含油飽、可動流體含量能客觀反映地層流體性質(zhì)。在對本區(qū)塊長 6 儲層的沉積特征、成巖環(huán)境、微觀孔隙結構以及滲流機理系統(tǒng)研,本文共選取 5 項參數(shù)(孔隙度、滲透率、含油飽和度、儲層品質(zhì)因數(shù)及流動帶指數(shù)分長 6 段儲層的流動單元。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哲;陸軍;趙耀輝;張維;張春生;田清華;;綏靖油田楊19區(qū)延9~1油藏流動單元劃分合理性研究[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2015年03期
2 李劍;魏國齊;謝增業(yè);劉銳娥;郝愛勝;;中國致密砂巖大氣田成藏機理與主控因素——以鄂爾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為例[J];石油學報;2013年S1期
3 時建超;孫衛(wèi);盧德根;李成福;連運曉;任大忠;;白豹地區(qū)延長組長8_1儲層成巖作用與成巖相研究[J];地質(zhì)科技情報;2013年04期
4 葉禮友;鐘兵;熊偉;劉華勛;胡志明;;川中地區(qū)須家河組低滲透砂巖氣藏儲層綜合評價方法[J];天然氣工業(yè);2012年11期
5 張程恩;潘保芝;劉倩茹;;儲層品質(zhì)因子RQI結合聚類算法進行儲層分類評價研究[J];國外測井技術;2012年04期
6 俞保財;張永強;雷啟鴻;武月榮;;吳起—鐵邊城油田長6儲層四性關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研究[J];油氣藏評價與開發(fā);2011年06期
7 馬新博;林麗;;長慶油田姬塬地區(qū)長4+5組超低滲儲層成巖作用與孔隙演化特征[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1年32期
8 高建;馬德勝;侯加根;楊子玉;;洪積扇砂礫巖儲層巖石相滲流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J];地質(zhì)科技情報;2011年05期
9 王強;王應斌;張友;;北黃海中生代殘留盆地砂巖成巖作用及其對孔隙的影響[J];海洋地質(zhì)前沿;2011年08期
10 張佳超;聶青;張玉婷;楊s
本文編號:283322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3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