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斜坡東南部N104井區(qū)長6沉積相及其與油氣富集關系
【圖文】:
圖 1-1 陜北斜坡南部長 7 期沉積面貌圖(據(jù)內(nèi)部資料)圖 1-2 陜北斜坡南部長 6 期沉積面貌圖(據(jù)內(nèi)部資料)2) 沉積構造特征沉積構造可以反映一定的水動力條件、水體環(huán)境,是判斷沉積環(huán)境、識別沉積相類型的直接標志之一。研究區(qū)具有豐富的沉積構造,砂巖中常見槽狀層理、板狀交錯層理和水平層理等,槽狀層理常見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體、水下分流河道砂體,砂體底部具沖刷面。3) 沉積體系特征對于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沉積體系已有大量專家學者進行過研究,陜北地區(qū)延長組主要沉積相類型有河流體系、湖泊體系、辮狀河三角洲體系以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積體系[9-10]。本區(qū)延長組沉積相則主要發(fā)育三角洲沉積體系,長 8、長 9 主要發(fā)育三角洲前緣沉積,長 7 主要是三角洲前緣及深湖-半深湖沉積體系,長 6 則主要為三角洲平原亞相沉積,進一步劃分兩個微相即分流河道及分流間灣。1.2.4 砂體結構特征研究
圖 1-1 陜北斜坡南部長 7 期沉積面貌圖(據(jù)內(nèi)部資料)圖 1-2 陜北斜坡南部長 6 期沉積面貌圖(據(jù)內(nèi)部資料)2) 沉積構造特征沉積構造可以反映一定的水動力條件、水體環(huán)境,是判斷沉積環(huán)境、識別沉積相類型的直接標志之一。研究區(qū)具有豐富的沉積構造,砂巖中常見槽狀層理、板狀交錯層理和水平層理等,槽狀層理常見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體、水下分流河道砂體,砂體底部具沖刷面。3) 沉積體系特征對于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沉積體系已有大量專家學者進行過研究,陜北地區(qū)延長組主要沉積相類型有河流體系、湖泊體系、辮狀河三角洲體系以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積體系[9-10]。本區(qū)延長組沉積相則主要發(fā)育三角洲沉積體系,長 8、長 9 主要發(fā)育三角洲前緣沉積,長 7 主要是三角洲前緣及深湖-半深湖沉積體系,長 6 則主要為三角洲平原亞相沉積,進一步劃分兩個微相即分流河道及分流間灣。1.2.4 砂體結構特征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鮑惷;;陜北斜坡中部坪北區(qū)延長組油水分布規(guī)律與控制因素[J];石化技術;2017年05期
2 郭順;閆繼福;劉振旺;;陜北斜坡東部延長組油氣成藏控制因素[J];甘肅地質;2006年02期
3 范海潤;劉笑偉;;陜北斜坡羅溝油區(qū)長1油藏油氣富集規(guī)律[J];石化技術;2017年04期
4 申守廣,鄧國振,劉建軍;試論鄂爾多斯盆地陜北斜坡東南部富縣地區(qū)形成中型油氣藏的可能性[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5期
5 萬程;;陜北斜坡中部蔣家畔區(qū)長6儲層敏感性評價[J];遼寧化工;2019年08期
6 惠莎莎;;陜北斜坡中部長6儲層“四性”關系研究[J];云南化工;2018年10期
7 雷曉蘭;趙靖舟;劉昊偉;李文厚;;鄂爾多斯盆地陜北斜坡東部三疊系長6油藏分布規(guī)律[J];新疆石油地質;2008年06期
8 包志偉;姬文瑞;喬生虎;高文學;;鄂爾多斯陜北斜坡中部志丹地區(qū)砂巖儲層裂縫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9 時保宏;趙靖舟;孟祥振;羅然昊;;陜北斜坡東部李家岔探區(qū)高含水油藏成因分析[J];中國地質;2007年03期
10 李浩;任戰(zhàn)利;陳西泮;陳玉林;;陜北斜坡東部上古生界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袁珍;李文厚;朱靜;;陜北斜坡南部侏羅系層序地層研究[A];第九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趙靖舟;;復合油氣藏-鄂爾多斯盆地陜北斜坡三疊系油藏的主要類型[A];鄂爾多斯盆地及鄰區(qū)中新生代演化動力學和其資源環(huán)境效應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周飛;楊國斌;王碧濤;王高強;朱亞娣;馬建軍;鄧茗心;李積林;;陜北斜坡中部C_1致密油儲層特征及成藏類型研究[A];綠色石化·創(chuàng)新集成·效能提升——第十一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5年
4 趙靖舟;武富禮;閆世可;顧根深;郭德運;楊縣超;曹金舟;孟祥振;;陜北斜坡東部三疊系油氣富集規(guī)律新認識[A];鄂爾多斯盆地及鄰區(qū)中新生代演化動力學和其資源環(huán)境效應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慎迪;陜北斜坡中東部長6儲層沉積相對物性的控制作用[D];西安石油大學;2019年
2 陳紹瑜;陜北斜坡東南部N104井區(qū)長6沉積相及其與油氣富集關系[D];西安石油大學;2019年
3 晏曉龍;陜北斜坡西北部高廟灣延安組延10儲層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4 萬程;陜北斜坡中部槐樹區(qū)長6~2沉積相及其與油氣富集關系[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5 折印楠;陜北斜坡東部沙家溝區(qū)油井生產(chǎn)動態(tài)特征及開發(fā)對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6 鞏澤文;陜北斜坡東部YNW區(qū)長6儲層地質建模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2年
7 路萍;鄂爾多斯盆地陜北斜坡馬家溝組深部鹽水層二氧化碳封存潛力評估[D];西北大學;2013年
8 殷悅悅;陜北斜坡西北部高廟灣區(qū)延9沉積相及其與油氣富集關系[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9 陸津津;陜北斜坡南部長8油氣分布主控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10 尉珈敏;陜北斜坡南部長2油氣分布主控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7080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0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