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燈影組白云巖儲層成因機制研究
【圖文】:
川北福成-鎮(zhèn)巴一帶少見藻白云巖發(fā)育,為砂質白云巖或泥晶白云巖;燈三段貧微生物段,川西南主要為泥頁巖沉積,川北則以粉砂巖、粉砂質泥巖為主;燈四段富微生物段,普遍發(fā)育硅質或硅質條帶白云巖,微生物較燈二段少[16]。燈影組儲層主要發(fā)育在沉積藻白云巖的燈二段和燈四段。臺地內燈一、燈二段地層厚度介于 300~1000m 之間,在川南抓抓巖-寧 1-丁山 1 井一帶最厚,存在兩個沉積中心,最厚可達 1000m。此外,在川中、川北存在多個次厚度中心點,最厚可達 600m。德陽-安岳裂陷內為海盆沉積,地層厚度;重慶-開江-巴中一線的臺內地區(qū)沉積地層厚度也較薄,為 300m 左右。燈一、燈二段整體厚度較大,,在盆內連續(xù)穩(wěn)定分布。燈四段地層厚度介于 100~400m 之間,沿臺地邊緣沉積較厚,在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區(qū)、川東南林 1 井地區(qū)、川北天星 1-胡家壩地區(qū)、川東利 1 井地區(qū)厚度較大,均厚 300m 左右。德陽-安岳裂陷發(fā)育區(qū)及附近地層剝蝕嚴重,燈四段缺失
四川盆地燈影組白云巖類型主要包括粘結結構、顆粒結構、晶粒結構三大類[38]結構的巖石類型包括藻紋層白云巖、藻疊層白云巖、泡沫綿層白云巖、藻凝云巖等;顆粒結構的巖石類型有藻砂屑白云巖、核形石白云巖、角礫狀藻白等;晶粒結構的巖石類型包括泥晶白云巖、粉晶白云巖、細晶白云巖等。在細晶白云巖中?梢姷綒堄嗟恼辰Y或是顆粒結構[35]。此外還有一種藻格架白,是以藍細菌為主的微生物粘結形成的,但又具有生物格架的特征,仍將其粘結結構[13, 22]。本文重點介紹震旦系燈影組微生物丘的主要巖石類型,分析態(tài)和沉積環(huán)境[38]。(1)藻紋層白云巖藻紋層白云巖又名層紋石,手標本及鏡下暗色灰泥呈細紋狀稀疏分布,與穩(wěn)體條件下沉積的水平層理的區(qū)別在于,紋層會有粗細變化,時斷時續(xù)和細微折起伏(圖 3.1,a、b)。藻紋層白云巖中孔、洞不發(fā)育但可見鳥眼構造[23]。低能的沉積環(huán)境,出現(xiàn)在微生物丘的頂、底。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懷仁;劉明星;胡登新;付強;;川西南上震旦統(tǒng)燈影組沉積期的暴露標志及其意義[J];巖相古地理;1991年05期
2 項才;鄂西北上震旦統(tǒng)燈影組沉積相及構造古地理[J];現(xiàn)代地質;1988年01期
3 張蔭本;;震旦系燈影組碳酸鹽巖中的去硅化作用[J];礦物巖石;1989年02期
4 曹瑞驥;晚震旦世燈影組疊層石中微生物的排列方式和降解序列[J];微體古生物學報;1989年01期
5 劉懷仁 ,劉明星;川西南上震旦統(tǒng)燈影組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J];四川地質學報;1991年04期
6 杜正民;;燈影組——不可忽視的地層單元——談談浙江找礦[J];浙江國土資源;2006年08期
7 王翔,胡健民;鄂北南化地區(qū)燈影組碳酸鹽臺地沉積及層序[J];中國區(qū)域地質;1995年01期
8 李國雄;湖北震旦系燈影組沉積特征及環(huán)境分析[J];沉積學報;1984年01期
9 吳朝盛;鐘怡江;文華國;柳妮;鄭浩夫;和源;丁毅;;川西南樂山地區(qū)燈影組二-三段巖石學特征及沉積環(huán)境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5年07期
10 楊萬容,唐天福,張俊明,丘金玉,周仰康;我國西南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碳酸鹽巖石學特征及其儲集性[J];地球化學;197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別靜;林煜;臧殿光;羅文軍;郁智;;四川盆地深層碳酸鹽巖儲層地震精細表征實例——以高磨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為例[A];2019年油氣地球物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9年
2 王雅萍;楊雪飛;王興志;;川北地區(qū)燈影組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A];第十五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8年
3 趙瞻;劉建清;楊平;;重慶彭水地區(qū)上震旦統(tǒng)燈影組沉積特征分析[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李新豫;包世海;曾慶才;張靜;張連群;;高石梯地區(qū)燈影組優(yōu)質儲層預測方法研究與應用[A];2018年全國天然氣學術年會論文集(01地質勘探)[C];2018年
5 李玲;汪澤成;王銅山;姜華;;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區(qū)燈影組氣藏特征及成藏史[A];第一屆全國青年地質大會論文集[C];2013年
6 鄭江;馮明友;劉小洪;伍鵬程;黃偉林;;川西北廣元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三段軟沉積變形構造及其意義[A];第十五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8年
7 高達;胡明毅;李安鵬;謝武仁;;川中地區(qū)燈影組四段微生物巖沉積演化及其對海平面變化的響應[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9年
8 李昱翰;范玲;任麗梅;王欣;梁鋒;張敏知;李飛;;川中燈影組氣藏儲層測試產能預測方法探索[A];2017年全國天然氣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7年
9 王銅山;汪澤成;胡素云;姜華;魯衛(wèi)華;;深層古老天然氣藏的晚期充注與保存——以四川盆地燈影組為例[A];第八屆中國含油氣系統(tǒng)與油氣藏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5年
10 曹劍;施春華;譚秀成;曾偉;羅冰;楊雨;;高演化烴源對比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研究:以四川盆地燈影組為例[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郭劍;鉆頭在亞洲第一深井奮力穿行[N];中國石化報;2017年
2 通訊員 王濤 劉曉;快建穩(wěn)產結碩果 5年拿下百億方[N];中國石油報;2018年
3 劉曉 王濤;5年時間,拿下“百億”產能[N];企業(yè)家日報;2018年
4 本報記者 谷學濤 通訊員 程阿師;亮劍“窄密度窗口”[N];中國石油報;2016年
5 本報記者 谷學濤 特約記者 劉雨晴 廖軍;如何馴服“三高井”[N];中國石油報;201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彭博;川中-川南燈影組儲層形成機制及控制因素[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2 周正;川中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儲層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3 徐f 昊;川中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和寒武系龍王廟組流體系統(tǒng)與油氣成藏[D];成都理工大學;2017年
4 徐敏;深層碳酸鹽巖巖溶縫洞儲層綜合識別新技術[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5 施春華;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寒武統(tǒng)大氣藏高演化烴源對比無機地球化學研究[D];南京大學;2017年
6 王韶華;中揚子震旦統(tǒng)油氣藏特征及勘探潛力[D];中國地質大學;2010年
7 李偉平;下?lián)P子埃迪卡拉紀晚期和寒武紀早期沉積碳酸鹽巖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哲航;四川盆地燈影組白云巖儲層成因機制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8年
2 陳河斌;高石梯—磨溪地區(qū)燈影組碳酸鹽巖儲層測井評價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8年
3 王虹程;四川盆地西部震旦系燈影組地層及沉積相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8年
4 甘濤;川北地區(qū)楊壩剖面震旦系燈影組流體地球化學特征及油氣地質意義[D];成都理工大學;2018年
5 唐玄;川西南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微生物碳酸鹽巖儲層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8年
6 秦章晉;川中高磨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儲層評價[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7 張明龍;浙江江山震旦系燈影組疊層石及其地球化學特征[D];東華理工大學;2018年
8 劉思聰;豫西南淅川地區(qū)燈影組白云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古環(huán)境分析[D];河南理工大學;2017年
9 李_e慧;滇黔北部燈影組儲層特征與主控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5年
10 楊強;蜀南西南部地區(qū)震旦系燈影組儲層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6年
本文編號:26480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4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