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地區(qū)龍?zhí)督M海陸過渡相致密砂巖儲層成巖作用及致密化研究
【圖文】:
在論文的前期準備期間,收集了前人對于黃橋地區(qū)龍?zhí)督M的研究成果,了解該地區(qū)地層及構造背景概況,針對致密砂巖進行研究。然后,綜合利用鉆井巖心觀察、采樣、顯微觀察等測試手段(圖1-1)。結合該地區(qū)的前人的資料研究,從而系統(tǒng)地了解該地區(qū)致密砂巖的沉積相及儲層特征,并進而對研究區(qū)該致密砂巖儲層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規(guī)律做出初步探討。圖 1-1 論文技術路線圖1.4 主要完成工作量本碩士論文完成了如下主要工作量(表 1-2):
第 2 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主要是指揚子準地臺在長江下游地段內的地勢較緩,為低山丘陵和平原,并一直向海區(qū)的南邊界則主要為郯廬深斷裂和華北板塊;一直到子地區(qū)相連;南和東南向以江紹斷裂以及華夏板 等,2011)。下?lián)P子地區(qū)空間上占地范圍較大區(qū),總面積約為 22.5×104km2。下?lián)P子地區(qū)演化響(郭念發(fā),1996),形成了海相盆地和中生代(葉舟 等,2006)。圖 2-1)位于下?lián)P子區(qū)蘇北盆地與蘇南隆起的交,又稱為黃橋復向斜帶(佘曉宇 等,2004;夏、泰興、如皋之間,,面積約占 2500km2。
【學位授予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618.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妮;林春明;俞昊;張霞;;下?lián)P子黃橋地區(qū)二疊系龍?zhí)督M儲層特征及成巖演化模式[J];地質學刊;2015年04期
2 葛海霞;張枝煥;;下?lián)P子黃橋-句容地區(qū)二疊系-下三疊統(tǒng)油源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5年26期
3 于興河;李順利;楊志浩;;致密砂巖氣儲層的沉積-成巖成因機理探討與熱點問題[J];巖性油氣藏;2015年01期
4 張榮虎;楊海軍;王俊鵬;壽建峰;曾慶魯;劉群;;庫車坳陷超深層低孔致密砂巖儲層形成機制與油氣勘探意義[J];石油學報;2014年06期
5 花彩霞;;下?lián)P子句容地區(qū)海相上組合油氣地質條件評價[J];地質學刊;2014年02期
6 郭迎春;龐雄奇;陳冬霞;姜福杰;湯國民;;致密砂巖氣成藏研究進展及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3年06期
7 李伶俐;馬偉竣;;下?lián)P子黃橋地區(qū)二疊系龍?zhí)督M致密砂巖儲層成巖作用與孔隙演化[J];油氣藏評價與開發(fā);2013年06期
8 梁新權;周云;蔣英;溫淑女;付建剛;王策;;二疊紀東吳運動的沉積響應差異:來自揚子和華夏板塊吳家坪組或龍?zhí)督M碎屑鋯石LA-ICPMSU-Pb年齡研究[J];巖石學報;2013年10期
9 陳順勇;俞昊;林春明;張妮;張霞;倪培;丁俊英;;下?lián)P子黃橋地區(qū)龍?zhí)督M儲層流體包裹體特征及油氣成藏期研究[J];石油實驗地質;2013年04期
10 李建青;夏在連;史海英;花彩霞;王馨;;下?lián)P子黃橋地區(qū)龍?zhí)督M流體包裹體特征與油氣成藏期次[J];石油實驗地質;201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鵬飛;中揚子地區(qū)古生代構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2 郭艷琴;富縣探區(qū)延長組儲層微觀特征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3 劉東鷹;江蘇下?lián)P子區(qū)海相中、古生界石油天然氣成藏機制、成藏過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順勇;下?lián)P子黃橋地區(qū)溪橋構造帶二疊系龍?zhí)督M儲層特征及油氣成藏期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6383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3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