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析氣藏水力壓裂工藝參數優(yōu)化
本文關鍵詞:凝析氣藏水力壓裂工藝參數優(yōu)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低滲凝析氣藏由于儲層的致密性及反凝析的聚集,自然條件下單井產量很低,通常采用水力壓裂工藝對儲層進行增產改造。常用的解析法或圖版法在進行水力壓裂工藝參數優(yōu)化計算時常需要做過多的假化處理,不能有效的考慮凝析氣復雜的相態(tài)和及受毛管數影響的流動規(guī)律等因素。為此需要建立一種更加適用于低滲凝析氣藏的水力壓裂工藝參數優(yōu)化方法,考慮凝析氣的相變和流動規(guī)律等特殊性,科學指導壓裂設計,提高改造效果。在廣泛調研國內外關于凝析氣相滲模型、水力壓裂優(yōu)化設計方法的基礎上,采用數值模擬方法、氣藏工程和儲層增產改造等多學科知識,針對兩個不同凝析氣藏,系統(tǒng)開展氣藏模擬、水力壓裂工藝參數優(yōu)化和壓后產能預測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充分考慮凝析氣特有的毛管數效應,建立了包含毛管數影響的相對滲透率方程,揭示流體的飽和度和流動速度對相對滲透率的影響;分別對兩種凝析氣擬合分析閃蒸實驗、粘度測量結果、等組分膨脹實驗和等容衰竭實驗數據,研究氣體相態(tài)規(guī)律;并結合儲層孔滲等其它基礎參數,建立了可靠的氣藏單井數值模型;(2)采用統(tǒng)一壓裂設計優(yōu)化方法的思想,與氣藏單井數值模型相結合,在定支撐劑用量前提下尋找最優(yōu)裂縫參數組合,以彌補支撐劑指數法原有的不足;建立的優(yōu)化方法中同時考慮了縫內壓力、加砂濃度等礦場實際限制條件,以及支撐劑在裂縫高度上的非均勻分布等因素;并對比研究不同儲層流體、滲透率和厚度下的最優(yōu)裂縫參數;(3)對兩個不同凝析氣藏,分別確定單井壓裂設計目標,制定單井泵注方案,并對裂縫尺寸進行模擬;并整合利用裂縫擴展模型和氣藏數值模型的優(yōu)勢,建立了能夠反應導流能力的不均一性和壓裂液濾失等因素的產能預測模型,以評價泵注方案;同時利用產能預測模型研究可能存在的濾餅傷害和水敏傷害對產量的影響。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對凝析氣藏現場壓裂方案設計及壓后的生產分析和裂縫參數評估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并為今后類似儲層數值模擬和增產改造研究提供可參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凝析氣 毛管數效應 裂縫參數優(yōu)化 壓裂液濾失 濾餅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E377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緒論9-17
- 1.1 研究目的與意義9-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0-15
- 1.2.1 裂縫參數優(yōu)化10-12
- 1.2.2 氣一反凝析液相對滲透率12-13
- 1.2.3 壓裂液的傷害13-14
- 1.2.4 壓后產能預測14-15
- 1.3 主要研究內容及研究路線15-17
- 1.3.1 主要研究內容15-16
- 1.3.2 研究路線16-17
- 第2章 氣藏單井數值模擬17-36
- 2.1 氣藏單井數值模型的建立17-33
- 2.1.1 狀態(tài)方程17-18
- 2.1.2 相態(tài)實驗擬合18-24
- 2.1.3 毛管壓力數據24
- 2.1.4 考慮毛管數效應的相滲方程24-30
- 2.1.5 非達西流效應30-31
- 2.1.6 單井氣藏模型31-33
- 2.2 模擬結果分析33-35
- 2.2.1 B凝析氣藏單井模擬結果33-34
- 2.2.2 F凝析氣藏單井模擬結果34-35
- 2.3 本章小結35-36
- 第3章 裂縫參數優(yōu)化36-50
- 3.1 裂縫參數優(yōu)化方法36-42
- 3.1.1 McGuire和Sikora型圖版36-37
- 3.1.2 N_(prop)圖版37-39
- 3.1.3 N_(prop)圖版在凝析氣藏的應用39
- 3.1.4 N_(prop)+氣藏數值模型39-40
- 3.1.5 限制條件40-42
- 3.2 優(yōu)化計算結果42-48
- 3.2.1 不同儲層流體42-44
- 3.2.2 不同滲透率44-46
- 3.2.3 不同儲層厚度46-48
- 3.3 本章小結48-50
- 第4章 施工參數優(yōu)化和方案設計50-65
- 4.1 地層應力及巖石力學參數50
- 4.2 壓裂材料性能參數50-51
- 4.2.1 支撐劑性能參數50
- 4.2.2 壓裂液性能參數50-51
- 4.3 壓裂液的濾失51-54
- 4.3.1 Carter濾失模型52-53
- 4.3.2 綜合濾失系數53
- 4.3.3 瞬時濾失系數53-54
- 4.4 射孔參數54
- 4.5 泵注和加砂方式54-56
- 4.5.1 泵注方式54-55
- 4.5.2 加砂方式55-56
- 4.6 全三維裂縫擴展模型56-57
- 4.7 B凝析氣藏單井泵注方案優(yōu)化57-60
- 4.7.1 方案目標57
- 4.7.2 排量優(yōu)選57-58
- 4.7.3 稠化劑濃度優(yōu)選58-59
- 4.7.4 泵注程序59-60
- 4.8 F凝析氣藏單井泵注方案優(yōu)化60-63
- 4.8.1 方案目標60-61
- 4.8.2 排量優(yōu)選61-62
- 4.8.3 稠化劑濃度優(yōu)選62
- 4.8.4 泵注程序62-63
- 4.9 本章小結63-65
- 第5章 壓后產能預測65-86
- 5.1 數據嵌入流程65-68
- 5.1.1 計算裂縫滲透率65
- 5.1.2 計算侵入深度及飽和度65-67
- 5.1.3 其它數據處理67-68
- 5.2 壓后產量預測68-70
- 5.2.1 B凝析氣藏單井壓后產量68
- 5.2.2 F凝析氣藏單井壓后產量68-70
- 5.3 存在濾餅傷害時產量70-78
- 5.3.1 濾餅厚度模型71-72
- 5.3.2 B凝析氣藏單井計算結果72-75
- 5.3.3 F凝析氣藏單井計算結果75-78
- 5.4 存在侵入區(qū)水敏傷害時產量78-85
- 5.4.1 B凝析氣藏單井計算結果79-80
- 5.4.2 F凝析氣藏單井計算結果80-82
- 5.4.3 同時存在濾餅傷害計算結果82-85
- 5.5 本章小結85-86
- 第6章 結論與建議86-88
- 6.1 結論86
- 6.2 建議86-88
- 致謝88-89
- 參考文獻89-9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海燕;凝析氣藏淺談[J];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2 張思永,徐佳瓊,劉煥宗;凝析氣藏類型的早期識別[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3 羅凱,宋文杰,方義生,鄭希潭;凝析氣流體臨界點的理論計算[J];天然氣工業(yè);2000年01期
4 蒲建,劉樹明,王蓓,楊發(fā)榮;板橋凝析氣藏開采特征分析[J];天然氣工業(yè);2000年01期
5 崔淑娟,顧輝亮,房士然,于偉杰;東海油田春曉3井凝析氣全組分模擬[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2年01期
6 程遠忠,劉立平,李國江,左松華,張寶紅,董治;板橋廢棄凝析氣藏注水提高采收率研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3年04期
7 蒲建,何鮮,劉延慶,劉合年,羅凱;凝析氣藏流體樣品恢復方法研究[J];新疆地質;2003年02期
8 吳月先;川中八角場凝析氣藏兩口井大型加砂壓裂獲得成功[J];鉆采工藝;2003年04期
9 楊廣榮,陳元千,余元洲,楊波,朱小麗;壓降法在凝析氣藏應用中的改進[J];斷塊油氣田;2004年03期
10 楊永超,董文軒,陳傳東,陳定柱,張學倉;濮城油田濮67塊低滲難動用凝析氣藏挖潛技術研究[J];海洋石油;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武曉玲;;東濮凹陷深層凝析氣藏成藏模式研究[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明 唐靜;措施榨盡凝析氣藏產層剩余油[N];中國石化報;2012年
2 記者 李彥榮邋柳春云 蔣慶;西北油田凝析氣藏產量穩(wěn)步上升[N];中國石化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李娜 通訊員 馮立虎 張云;凝析氣藏儲層不再“很受傷”[N];中國石化報;2008年
4 李俊杰邋李娜 李彥榮;強化凝析氣田管理[N];中國石化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蔣琳琳 周興巖 通訊員 羅云 鄧賢偉;凝析氣藏開發(fā):高效中追求“長壽”[N];中國石化報;2009年
6 金海洋;開拓油氣開發(fā)技術新領域[N];科技日報;2006年
7 通訊員 孫清華 記者 仇國強;非常規(guī)技術盤活難動用儲量[N];中國石化報;2012年
8 記者 陳玉強;凝析油氣從沉睡中蘇醒[N];中國石油報;2006年
9 王海洋 周琦 伯洪;中原油田以科技破解發(fā)展難題[N];中國石化報;2005年
10 劉元兵 曾旺;摘取西氣東輸氣田開發(fā)技術上的王冠[N];科技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陶自強;碳酸鹽巖潛山凝析氣藏儲量評價與開發(fā)綜合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5年
2 姜貽偉;低滲多孔介質中氣藏及凝析氣藏滲流機理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3 史云清;含水汽凝析氣藏開發(fā)動態(tài)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4 石志良;凝析氣藏氣液變相態(tài)滲流理論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2004年
5 林濤;深層凝析氣藏傷害機理與水力壓裂改造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4年
6 汪孟洋;橋口凝析氣藏反凝析污染機理與防治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7 楊小松;變形介質中凝析氣藏油氣體系相平衡理論及應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6年
8 方洋;碳酸鹽巖凝析氣藏地層測試方法及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9 湯勇;深層凝析氣藏多相流體復雜相態(tài)理論及提高氣井產能新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戴峗;輪古東部地區(qū)奧陶系縫洞型碳酸鹽巖凝析氣藏形成機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2 陳飛;海上W氣田低滲透凝析氣藏解堵技術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3 李兆剛;牙哈循環(huán)注氣凝析氣藏產能分析及開發(fā)效果評價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4 劉浩;凝析氣藏水力壓裂工藝參數優(yōu)化[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5 吳軍;柯克亞X_7~2凝析氣藏可采儲量計算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6 唐兆青;牙哈循環(huán)注氣凝析氣藏可采儲量標定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7 田文忠;異常高壓凝析氣藏物質平衡及遞減規(guī)律分析新方法[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8 管琳;凝析氣藏水平井產能預測及生產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9 王登高;凝析氣藏試井分析及解釋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10 惠健;凝析氣藏石蠟沉積實驗研究及現場應用[D];西南石油學院;2004年
本文關鍵詞:凝析氣藏水力壓裂工藝參數優(yōu)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67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