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復配及降凝效果的評價

發(fā)布時間:2019-08-04 13:06
【摘要】: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復配使用是提高柴油在低溫下流動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疾炝藦团湫筒裼偷蜏亓鲃痈倪M劑的3個復配單元以不同配比復配后對0號柴油低溫性能的影響,采用冷濾點來評價改進劑的降凝效果,并用差示掃描量熱法(DSC)進一步分析蠟晶在低溫下的結晶過程。結果表明:聚富馬酸烷基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FVA)與聚乙烯-乙酸乙烯酯(EVA)、二(氫化牛脂基)鄰苯二甲酸酰胺(Tab)復配產生一定的協(xié)同作用,當總加劑量為500μg/g,PFVA,EVA,Tab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46%,46%,8%時,冷濾點降低了19℃,析蠟高峰值溫度降低,蠟晶相變熱ΔH的絕對值降低,有效地延緩了蠟晶的析出,從而提高了柴油的低溫流動性。
【圖文】:

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復配及降凝效果的評價


(mgKOH·(100mL)-1)4.3圖1酯化反應方程式1.2.2聚合反應在裝有溫度計、攪拌器、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瓶中,加入0.01mol的EVA與0.013mol的醋酸乙烯酯,50%(w)的溶劑甲苯,加熱至60℃使其全部溶解后,加入0.5%(w)的過氧化二苯甲酰,在80℃下反應4~6h,經減壓蒸餾除去甲苯溶劑,再置于4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4h,得到聚富馬酸烷基酯-醋酸乙烯酯(PFVA),聚合反應方程式如圖2所示,其中n為7~17。測得聚合物PFVA的特性黏度為4.86dL/g,黏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0700。圖2聚合反應方程式1.2.3產物表征圖3和圖4分別為合成的FVA和PFVA的紅外光譜。由圖3和圖4可見:在波數(shù)1318cm-1和1154cm-1處有C—O鍵伸縮振動吸收峰,,說明產物為酯類;在波數(shù)1700cm-1處有CH2=CHOCOR乙烯基酯C=O鍵的伸縮振動峰,在波數(shù)930cm-1處有—CH=CH—變形振動峰,在波數(shù)3083cm-1處有C=C鍵伸縮振動峰存在,表明產物中含有雙鍵;在波數(shù)717cm-1處有—(CH2)n—變形振動峰,在波數(shù)2850cm-1處有C—CH2—C對稱伸縮振動峰,在波數(shù)2925cm-1處有—C—CH2—C—不對稱伸縮振動峰,表明有長鏈烷基存在;在波數(shù)3421cm-1處沒有—O—H的伸縮振動峰,說明酯化完全。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合成的產物為目標產物

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復配及降凝效果的評價


石油煉制與化工2017年第48卷圖3合成的FVA的紅外光譜圖4合成的PFVA的紅外光譜2結果與討論2.1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復配及冷濾點測定將上述合成的PFVA,EVA,Tab三者進行兩兩復配或三者復配,考察復配產物在0號柴油中的降凝效果。柴油冷濾點為柴油在低溫下使用的重要指標[5],依據(jù)標準SH/T0248—2006測定柴油的冷濾點,結果見表4。由表4可見:當總加劑量為500μg/g時,不同復配比例的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對0號柴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凝效果;對于兩兩復配的降凝劑,當EVA為60%、PFVA為40%時,可使0號柴油冷濾點降低12℃;對于三者復配的降凝劑,當EVA,PFVA,Tab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46%,46%,8%時,可使0號柴油冷濾點降低19℃。表4EVA,PFVA,Tab兩兩復配和三者復配的降凝效果項目編號1編號2編號3編號4編號5編號6EVA與PFVA復配w(EVA)/(μg·g-1)5004003002001000w(PFVA)/(μg·g-1)0100200300400500冷濾點/℃-9-11-12-11-6-4EVA與Tab復配w(EVA)/(μg·g-1)5004003002001000w(Tab)/(μg·g-1)0100200300400500冷濾點/℃-9-10-10-11-60PFVA與Tab復配w(PFVA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生態(tài)環(huán)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 深圳海潤德添加劑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503197,51373163) 吉林省科技項目(20160520119JH,20150203004GX)
【分類號】:TE624.8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洋;關興華;黃河;張文鐸;張麗;聶赫然;周光遠;;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復配及降凝效果的評價[J];石油煉制與化工;2017年04期

2 呂涯;邢付雷;翁惠新;;柴油流動改進劑作用機理的探究[J];石油煉制與化工;2005年08期

3 杜志宏,胡英杰;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研究[J];當代化工;2004年01期

4 劉樹峰,汪樹軍;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1年04期

5 許濤;;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綜述[J];貴州化工;2008年05期

6 杜道林,崔現(xiàn)寶,張奐英;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感受性的影響因素[J];遼寧化工;2005年01期

7 呂涯,嚴正澤,翁惠新;用X射線衍射圖研究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作用[J];燃料化學學報;2003年03期

8 張穎;何麗萍;;篩選低溫流動改進劑 生產低凝點柴油[J];石油商技;2002年03期

9 朱丹丹;李云霞;;關于柴油流動改進劑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4年36期

10 于永堂;鄧曉旭;;柴油潤滑性改進劑應用評價[J];化工管理;2017年2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宋玉萍;楊紅玲;;新型丙烯酸酯類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構效關系的研究[A];中國化工學會2005年石油化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王進;范時俊;涂健;景振禹;賈瑞盤;;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一種新的合成方法[A];第三屆丙烯酸科技發(fā)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3 劉晨江;;ASAMa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合成及其降凝作用研究[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7年

4 呂宏安;何觀偉;王宏奎;卞雯;;柴油潤滑性改進劑研究進展[A];第十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韓生;宋玉萍;任天輝;王鵬;;聚丙烯酸酯-馬來酸酐類聚合物在柴油中降凝機理的低溫熱力學分析[A];中國化工學會2009年年會暨第三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yè)節(jié)能節(jié)水減排技術論壇會議論文集(上)[C];2009年

6 汪軍平;王華;許孝玲;田凌燕;;柴油加氫精制/降凝催化劑串聯(lián)生產低凝柴油工藝研究[A];第九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茍愛仙;張建峰;于宏偉;張春燕;;柴油族組成分離方法研究進展[A];第十三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16年

8 國玲玲;王國峰;;重油催化裂化裝置多產柴油方案探討[A];第十二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15年

9 畢生雷;劉鉞;杜風光;王方方;鄭世文;金洪波;;微藻制柴油技術研究進展[A];第三屆河南省化學、化工與生物、食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10 薛艷;王樹雷;曹文杰;朱春婷;劉婕;沈虹濱;;柴油阻燃技術研究進展[A];2007年中國阻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軍 孫新國;YG-1801柴油安定性改進劑[N];中國石化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閆志強;環(huán)保型新柴油技術研發(fā)成功[N];中國能源報;2015年

3 古文洪;含醇柴油[N];山西科技報;2004年

4 趙健;解決柴油凝結問題[N];科技日報;2009年

5 趙飛;柴油乳化新技術環(huán)保節(jié)能[N];中國化工報;2003年

6 ;柴油中各項指標對使用性和排放的影響[N];中國汽車報;2000年

7 鄭偉;優(yōu)質低凝柴油增產新支撐[N];中國石化報;2001年

8 特約記者 顧定槐;乳化柴油節(jié)能減排降成本[N];中國化工報;2009年

9 朱承志;陳華中;柴油乳化新技術通過專家評審[N];中國水運報;2002年

10 韓劍峰;精制新技術支持柴油升級[N];中國化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王佳;柴油烴類組成分子水平預測研究[D];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2015年

2 劉丹;離子液體與分子篩在柴油深度脫硫中的應用及其分子模擬[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3 林寶華;具有醇酯結構組成的低酸值抗磨劑提高加氫柴油潤滑性能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張軼;煎炸廢油加氫制備綠色柴油的催化應用及機理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戴詠川;超聲波作用下高硫柴油深度脫硫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6 陳昊;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及生物柴油摻水微乳化燃料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7 蔣宗軒;吸附和氧化一萃。ㄎ剑┯糜诓裼统疃让摿蜓芯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3年

8 張娟;光催化氧化柴油脫硫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和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9 郭蓉;柴油深度脫硫新型催化劑及其級配技術開發(fā)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志敏;新型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6年

2 杜道林;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3 王鵬;新型柴油六烷值改進劑的合成[D];青島科技大學;2015年

4 楊智勇;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制備和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5 楊新華;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6 劉秀梅;新型柴油流動改進劑的開發(fā)研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晶晶;柴油低溫流動改進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新疆大學;2007年

8 楊建正;梳型聚合物結構對柴油低溫流動性影響[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9 楊栩;柴油抗磨劑清潔化合成技術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10 楊成香;調和柴油及其工藝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2295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2295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200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