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鄂爾多斯盆地吳起地區(qū)長9段和長10段原油地球化學特征對比

發(fā)布時間:2018-09-03 17:16
【摘要】:鄂爾多斯盆地吳起地區(qū)延長組長9油層組和長10油層組的源儲特征存在較大爭議。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地球化學測定方法,對該地區(qū)長9段原油和長10段原油的地球化學特征進行了精細對比和解剖,研究發(fā)現(xiàn):長9段原油地球化學特征變化較大,其正構烷烴具有雙峰和單峰2種類型,C_(27)—C_(29)甾烷呈倒"L"型分布,表現(xiàn)出明顯的高等植物輸入特征,說明母質來源廣泛。長10段原油正構烷烴呈單峰分布,C_(27)—C_(29)甾烷呈"V"型分布,母質來源基本上均為水生微生物,并且來源集中。結合碳同位素特征判斷長9段—長10段原油形成于淡水弱還原—弱氧化環(huán)境中。綜合以上特征推斷出長9段原油和長10段原油可來源于不同的烴源巖。它們具有完全不同、相對獨立的油源。長9段原油部分來自長7段上部烴源巖。該發(fā)現(xiàn)將為延長組下組合的成藏機理研究提供幫助。
[Abstract]:The source and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of Yanchang 9 and Chang 10 reservoirs in Wuqi area, Ordos Basin are controversial.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9 crude oil and Chang10 crude oil in this area are compared and dissected by geochemical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9 crude oil vary greatly. The n-alkanes have bimodal and unimodal C _ (27) C _ (29) steranes with inverted "L" distribution, showing obvious higher plant input characteristics, indicating that the parent material is from a wide range of sources. The n-alkanes of Chang 10 crude oil are distributed as a single peak distribution of C _ (27) C _ (29) steranes, and the source material is basically aquatic microorganism, and the source is concentrated in the source of C _ (27) C _ (29) steran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isotope, the crude oil of Chang 9 ~ Chang 10 is formed in the environment of weak reduction and weak oxidation in fresh water. Combined with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it is inferred that Chang9 and Chang10 crude oils can be derived from differe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hey have completely different,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ources of oil. Part of Chang9 crude oil comes from the upper source rock of Chang7 formation. The findings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study of the accumulation mechanism of the Yanchang group.
【作者單位】: 甘肅省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fā)”(編號:2016ZX05007-004)資助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躍剛,張會勇,代世峰,楊小紅,陳定元;煤中鉛的地球化學特征[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1年02期

2 王喜寬;張青;劉晨;夏學齊;包鳳琴;趙鎖志;李世寶;;內(nèi)蒙古臨河市城市土壤環(huán)境地球化學特征[J];現(xiàn)代地質;2008年06期

3 龔瑞君;倪師軍;劉峰;張建芳;馬娟;;內(nèi)蒙古特頗格日圖地區(qū)大理巖的地球化學特征[J];礦物學報;2009年S1期

4 張成軍;;臭松頂子地區(qū)Ⅰ區(qū)地質及地球化學特征[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年15期

5 蔡新明;;河南省羅山縣皇城山銀多金屬區(qū)內(nèi)地球化學特征研究[J];科技視界;2013年02期

6 李峰;;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查干通格地區(qū)地球化學特征與成礦探討[J];內(nèi)蒙古煤炭經(jīng)濟;2010年03期

7 張大任;郴縣幅區(qū)域地球化學特征研究[J];物探與化探;1985年04期

8 韓曉昆;李營;杜建國;周曉成;李小強;;夏墊斷裂中南段土壤氣體地球化學特征[J];物探與化探;2013年06期

9 劉文舉;武瑞;;淺談平頂嶺地區(qū)地質、地球化學特征[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年03期

10 林玉祥,唐洪三;墾東凸起石油地球化學特征與成藏系統(tǒng)劃分[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勇;毛大發(fā);詹天衛(wèi);鄢新華;張輝照;袁華清;;江西鄱陽湖周邊地區(qū)土壤垂向剖面地球化學特征及第Ⅰ環(huán)境深度的確定[A];地質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文集[C];2003年

2 廖啟林;吳新民;張登明;金洋;華明;顏朝陽;;江蘇土壤區(qū)域地球化學特征初步研究[A];地球科學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2005年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張光弟;張綺玲;;人體硒缺乏與過剩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預測[A];“十五”重要地質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礦成果交流會材料二——“十五”地質行業(yè)獲獎成果資料匯編[C];2006年

4 王傳遠;杜建國;周曉成;;三河-平谷活斷層汞地球化學特征[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5 秦勇;李壯福;林大楊;吳國強;林玉成;;煤中天然富勒烯的地球化學特征與成因機制探討[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王兵;李心清;周會;趙彥龍;閆慧;程紅光;;黃河、淮河及長江流域地表水環(huán)境中鍶的地球化學特征[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沈位元;潘寅;問娣;;四川甘孜─理塘斷裂帶阿加隆洼金礦地球化學特征[A];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建局五十年紀念文集[C];2012年

8 楊群周;張錄星;彭省臨;賴健清;;豫西寨凹地區(qū)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方向[A];第四屆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工作交流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9 孫悅;王四利;趙寶光;王勤;;西藏東達山巖體地球化學特征[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1冊)[C];2009年

10 余燁;張昌民;張尚鋒;施和生;杜家元;;惠州凹陷珠江組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A];“地球·資源”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趙應繁;摸清黃河下游流域地球化學特征[N];中國礦業(yè)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鄒思遠;塔里木大火成巖省晚期巖漿事件與演化過程[D];浙江大學;2016年

2 郎峗超;喀斯特地下水文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的地球化學特征[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湯玉蘭;青海馬海鹽湖富鉀鹵水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2 阿地力·甫拉提(Adil.Bolat);西藏加查—郎縣地區(qū)輝長巖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形成背景[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3 張臘梅;貴州省大方縣二疊紀玄武巖地球化學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4 肖瑞卿;云南南澗地區(qū)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及成礦遠景預測[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5 龍曉軍;西太平洋富鈷結殼礦物學地球化學特征及古環(huán)境記錄[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6 曹吉陽;攀枝花大寶頂煤礦主采煤層砷、氟、汞元素地球化學特征[D];安徽理工大學;2016年

7 石杰;青海塔妥煤礦侏羅紀煤的地球化學特征[D];河北工程大學;2016年

8 曹煦;準噶爾東北緣恰庫爾圖含鈾火成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地質意義[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9 陳志;西藏改則地區(qū)仲崗洋島火山—沉積序列與地球化學特征[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10 李衛(wèi)旭;內(nèi)蒙古伊敏煤田五牧場區(qū)12~#煤的地球化學特征[D];河北工程大學;2017年

,

本文編號:222064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22064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531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