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巖性油藏含水上升規(guī)律預測新方法

發(fā)布時間:2018-06-14 14:39

  本文選題:巖性油藏 + 含水上升規(guī)律; 參考:《特種油氣藏》2017年05期


【摘要】:處于油水過渡帶上的巖性油藏初始含水飽和度大于束縛水飽和度,傳統(tǒng)油水相對滲透率曲線推導的含水率預測模型不能準確揭示油藏實際生產過程。利用儲層壓力、溫度、初始含水飽和度條件下的油水相滲曲線,得到新型油-水滲流規(guī)律關系式,建立含水率、含水上升率與采出程度理論曲線。根據(jù)油田生產測試資料,結合典型甲型、丙型水驅特征曲線模型,驗證了新方法的適用性和有效性。研究結果表明:新方法預測的含水上升規(guī)律符合研究區(qū)塊開發(fā)全過程,彌補了水驅特征曲線適用范圍的局限性;新方法預測的含水上升率值為0.25~2.95,含水率達到95%時預測水驅采收率為23.8%。研究成果為巖性油藏含水規(guī)律預測提供了一種不依賴于生產數(shù)據(jù)的新方法,對該類油藏高效注水開發(fā)具有指導意義。
[Abstract]:The initial water saturation of lithologic reservoir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in the oil-water transition zone. The water cut prediction model derived from the traditional oil-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can not accurately reveal the actual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reservoir. By using the oil-water phase permeability curv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reservoir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initial water saturation, a new relationship of oil-water seepage law is obtained, and the theoretical curves of water cut, water cut rise rate and recovery degree are established. The applic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new method are verified by combining the typical A and C type water drive characteristic curve model based on the oil field production test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cut rising law predicted by the new method accords with the whol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block and makes up for the limitation of the applicable range of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water flooding. The water cut rising rate predicted by the new method is 0.25 ~ 2.95, and the water drive recovery factor is 23.8 when the water cut reaches 95.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new method which does not depend on the production data for predicting the water cut law of lithologic reservoir, and it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high efficiency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of this kind of reservoir.
【作者單位】: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基金】:國家“973”計劃“致密油高效開發(fā)油藏工程理論與方法研究”(2015CB250905) 陜西省科技統(tǒng)籌創(chuàng)新項目“延長難采儲量有效動用開發(fā)技術研究”(2016KTCL01-12)
【分類號】:TE357.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國秀;“水包油”特殊巖性油藏機理研究[J];特種油氣藏;2005年03期

2 蘇永進;蔣有錄;房新娜;;原生巖性油藏形成機理新解[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6年02期

3 楊振峰;田仁飛;肖學;胡宇;趙乾辰;;擬電阻率重構在巖性油藏油層識別中的應用[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4年07期

4 楊玉峰;松遼盆地巖性油藏形成條件與分布規(guī)律[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4年04期

5 張小莉;查明;;惠民凹陷臨邑洼陷巖性油藏控制因素分析[J];沉積學報;2006年02期

6 向樹安;姜在興;盧圣祥;;鹽系地層巖性油藏預測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06年05期

7 趙賢正;盧學軍;王權;;華北油田地層-巖性油藏勘探發(fā)現(xiàn)與啟示[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7年05期

8 李濤;楊克榮;韓小松;蔣永祥;;酒泉盆地鴨西地區(qū)白堊系巖性油藏控制因素分析[J];巖性油氣藏;2010年S1期

9 吳琳;謝道英;劉翠玲;張伸;;強30井巖性油藏的確定及評價[J];油氣井測試;1992年01期

10 張鳳榮;;巖性油藏分布規(guī)律研究及開發(fā)部署[J];化工管理;2014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鄂爾多斯盆地華慶地區(qū)大型巖性油藏勘探[A];2008年度中國地質科技新進展和地質找礦新成果資料匯編[C];2008年

2 王多云;李樹同;;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紀延長期湖泊底形及其與巖性油藏的關系[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3 袁選俊;李建忠;盧宗盛;任玉學;;松遼盆地保乾砂體精細描述與巖性油藏分布預測[A];2004第三屆油氣儲層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松遼盆地南部巖性油藏形成理論與高效勘探實踐[A];2008年度中國地質科技新進展和地質找礦新成果資料匯編[C];2008年

5 冷傳波;楊云嶺;;NZ洼陷巖性油藏描述實例[A];1994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6 ;長嶺地區(qū)坳陷層系巖性油藏勘探評價技術及目標評價[A];2009年度中國地質科技新進展和地質找礦新成果資料匯編[C];2009年

7 王永軍;;江陵凹陷萬城斷裂坡折帶與巖性油藏勘探[A];中揚子及周緣油氣成藏地質要素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王清振;姜秀娣;翁斌;;高精度河道刻畫技術研究與應用[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專題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特約記者 黃振華;遼河油田基巖及巖性油藏勘探獲突破[N];中國石油報;2009年

2 記者 李祖詩邋通訊員 馬勝鐘;江漢盆地巖性油藏勘探獲重要進展[N];中國石化報;2008年

3 馬玲 吳明明;灘壩巖性油藏浮出潛江凹陷[N];中國石化報;2013年

4 李祖詩;鹽湖盆地油氣勘探期待有所作為[N];中國石化報;2006年

5 李新顏 黃毅 黃華;老區(qū)有了新作為[N];中國石化報;2010年

6 李祖詩;江漢油田:老區(qū)有發(fā)現(xiàn)新區(qū)有進展[N];中國石化報;2006年

7 陳圣立 黃毅 雷立恒;讓嚴河的“猜想”變?yōu)楝F(xiàn)實[N];中國石化報;2009年

8 特約記者 趙春花;華北勘探院瞄準目標四管齊下[N];中國石油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馬旭杰;復雜巖性油藏開發(fā)穩(wěn)產技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2 王權;二連盆地含油斷陷巖性油藏主要發(fā)育區(qū)帶與成藏機制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3 尉亞民;柴達木盆地紅柳泉地區(qū)巖性油藏成藏規(guī)律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2年

4 王玉柱;冀中坳陷馬西地區(qū)構造地層演化及巖性油藏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5 石玉江;低滲透巖性油藏含油性與富集區(qū)測井評價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鄧秀芹;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超低滲透大型巖性油藏成藏機理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清偉;大情字井油田巖性油藏富集區(qū)優(yōu)選技術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2 任大忠;低滲—超低滲透巖性油藏精細描述[D];西北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01773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1773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ab5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