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砂礫巖體巖相及天然裂縫對壓裂改造的影響
本文選題:砂礫巖體 + 水力壓裂; 參考:《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6年04期
【摘要】:儲層壓裂改造影響因素研究是進行鉆井設計、儲層壓裂改造設計、儲層壓裂改造技術研發(fā)的基礎。深層致密砂礫巖體沉積儲層特征明顯不同于泥頁巖、火成巖等儲層,其沉積厚度大、巖性及巖性組合變化快、天然裂縫發(fā)育、井間壓裂效果差異大。筆者認為,在砂礫巖體儲層的巖石力學特性、地應力分布等影響因素研究基礎上,應重點開展沉積特征和天然裂縫發(fā)育對儲層壓裂改造的影響。綜合利用三維地震、鉆錄井、壓裂施工參數(shù)曲線等資料,將Y227-3HF井和Y227-8HF井儲層壓裂改造微地震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與儲層壓裂改造影響因素分析相結(jié)合,研究巖相和天然裂縫兩因素對深層致密砂礫巖體儲層壓裂改造的影響。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ervoir fracturing is the basis of drilling design, reservoir fracturing design and reservoir fr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sedimentary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dense sandy gravel rock body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shale and igneous rock reservoirs, such as large sedimentary thickness, rapid change of lithology and lithology combination, development of natural fractures and great difference of fracturing effect between well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the rock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situ stress of the sandstone and gravel rock reservoir,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fractures on the reservoir fracturing reconstruc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Based on the data of 3D seismic, mud logging and fracturing parameters, the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data of reservoir fracturing in Y227-3HF well and Y227-8HF well are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ervoir fracturing reconstruction. The effect of lithofacies and natural fracture on fracturing reconstruction of deep dense sandy gravel reservoir is studied.
【作者單位】: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分類號】:TE35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永生;;采研院在低效油田應用儲層壓裂改造技術見成效[J];新疆石油科技;2005年04期
2 張新華,張士學;利津油田利853塊低滲透油藏壓裂改造實踐[J];勝利油田職工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3 喬廷立,李健萍,朱鳳閣,周偉勤,肖勇 ,張家根;衛(wèi)42塊整體壓裂改造方案研究[J];鉆采工藝;2005年02期
4 劉勝,彭建新,王永輝,李元斌,姜學海,劉有光,錢春江;塔里木油田深井碳酸鹽巖儲層加砂壓裂改造技術[J];油氣井測試;2005年03期
5 閆范,辛松,辛嚴冬,江茹,高玉香,王秀霞,高斌,薛玉賢;低滲透油藏壓裂改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8期
6 張向陽;師國際;;沙埝油田低滲透儲層的壓裂改造效果評價[J];新疆石油天然氣;2006年02期
7 杜寶壇;楊斌;于培剛;;濱南利853區(qū)塊整體壓裂改造方案優(yōu)化[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6年08期
8 陳守民;劉宏濤;劉自軍;南力亞;;鄂爾多斯盆地陜北地區(qū)三疊系長6油層壓裂改造技術及效果[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9 楊學峰;陳守民;;鄂爾多斯盆地陜北地區(qū)三疊系長2油層壓裂改造措施研究[J];石油化工應用;2007年01期
10 李勇明;郭建春;趙金洲;;超深特低滲儲層壓裂改造技術關鍵與對策研究[J];鉆采工藝;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陳江;曾智勇;周衛(wèi)斌;;老新油田老二區(qū)壓裂改造分析[A];江漢油田難采儲量開發(fā)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7年
2 王鴻偉;劉光玉;彭蕾;孟祥民;朱兆鵬;李君;;吉林松遼盆地南部深層致密砂巖氣藏壓裂改造工藝技術[A];科技創(chuàng)新與節(jié)能減排——吉林省第五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記者 宋鵬 通訊員 劉楊 張濤;我國首次實施深層煤層壓裂改造[N];中國石油報;2013年
2 譚永生;新疆采研院在低效油田應用儲層壓裂改造技術見成效[N];中國石油報;2005年
3 特約記者 黃振華;遼河油田壓裂改造單井增產(chǎn)[N];中國石油報;2010年
4 通訊員 韓建棟 龔萬興;吐哈油田實現(xiàn)開發(fā)井“零傷害”壓裂改造[N];中國石油報;2005年
5 趙則陽;壓裂改造技術與低滲透油氣藏的“對決”[N];中國石油報;2007年
6 許忠 張毅寧 謝澤洪;吐哈油田去年壓裂改造使產(chǎn)能日增241噸[N];中國工業(yè)報;2006年
7 朱斯明;油層壓裂:攻堅克難促產(chǎn)能[N];中國石化報;2010年
8 通訊員 韓建棟;稠油壓裂改造技術[N];中國石油報;2003年
9 記者 周澤山;自主研發(fā)技術促單井施工費用驟降[N];中國石油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鄧敦夏;深層超高溫儲層壓裂改造關鍵技術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正;多元化壓裂改造技術在興隆臺采油廠的研究與應用[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2 張靜;沈95塊整體壓裂改造方案優(yōu)化設計[D];大慶石油學院;2004年
3 于洪鎖;大港油田中103-1井區(qū)壓裂改造工藝技術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4 龍剛;川西須家河致密氣藏壓裂改造關鍵技術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5年
5 張子明;遼河油田外圍低孔低滲儲層壓裂改造技術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6 張昕;莫北油田莫116井區(qū)壓裂改造縫高控制及裂縫模擬技術研究[D];長江大學;2012年
7 王延章;大安油田整體壓裂改造技術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2年
8 周榮萍;FX探區(qū)儲層壓裂改造技術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2年
9 李興科;密井網(wǎng)、高含水油田儲層壓裂改造技術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10 趙麗娟;大慶新站和葡西油田壓裂增效技術研究[D];大慶石油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610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6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