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東濮凹陷古近系致密砂巖氣成因與充注差異

發(fā)布時間:2018-04-28 03:08

  本文選題:致密砂巖 + 天然氣成因。 參考:《石油學報》2017年09期


【摘要】:中國東部深層古近系致密砂巖氣是今后油氣勘探的重要接替領域。以東濮凹陷深層古近系致密砂巖氣為例,根據(jù)天然氣組分、碳同位素及儲層瀝青等分析了天然氣成因,從儲層致密化及油氣充注期等方面,研究了深層洼陷帶、斜坡帶致密砂巖氣充注差異,并劃分了氣藏成因類型。結果表明,東濮凹陷洼陷帶以腐泥型干酪根裂解氣為主,并混有原油裂解氣,儲層在東營組沉積期和明化鎮(zhèn)組沉積中期均演化為致密儲層,普遍存在東營組沉積中后期—東營組抬升初期、明化鎮(zhèn)組沉積后期—第四紀2期油氣充注;東濮凹陷斜坡帶以原油裂解氣為主,儲層在明化鎮(zhèn)組沉積中期演化為致密儲層,以東營組沉積中后期—東營組抬升初期油氣充注為主。根據(jù)天然氣成因、儲層致密化進程及其與油氣充注期的關系,將東濮凹陷深層古近系致密砂巖氣藏劃分為2種成因類型:洼陷帶2期致密混合型氣藏,斜坡帶晚期致密原油裂解型氣藏。
[Abstract]:Deep Paleogene tight sandstone gas in eastern China is an important replacement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 The deep Paleogene tight sandstone gas in Dongpu depression is taken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gas composition, carbon isotope and reservoir asphalt, the origin of natural gas is analyzed, and the deep depression zone is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reservoir densification and oil and gas filling period, etc. The gas filling difference of tight sandstone in the slope zone is different, and the genetic types of gas reservoirs are divid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g zone in Dongpu depression is dominated by saprophyte kerogen cracking gas and mixed with crude oil cracking gas. The reservoir evolved into a dense reservoir during the sedimentary period of Dongying formation and the middle sedimentary period of Minghuazhen form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edimentary period of Dongying formation to the early stage of Dongying formation uplift, the late sedimentary period of Minghuazhen formation and the second period of Quaternary period oil and gas charging, the slope zone of Dongpu depression is dominated by crude oil cracking gas, and the reservoir evolves into a compact reservoir in the middle sedimentary period of Minghuazhen formation. The main oil and gas injection is Dongying form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edimentary period to the early uplift stage of Dongying 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origin of natural gas, the process of reservoir densific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filling period of oil and gas, the deep Paleogene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in Dongpu depression is divided into two genetic types: the second stage tight mixed gas reservoir in sag zone. Slope zone late tight crude oil pyrolysis gas reservoir.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2016ZX05006-007)資助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東濮凹陷超深井成烴成巖體系研究通過鑒定[J];斷塊油氣田;1994年04期

2 王桂成,范西彥,段昕婷,林燕,田江勇;東濮凹陷勘探開發(fā)中新技術的應用[J];石油實驗地質;2001年03期

3 胥菊珍,王世坤,黃俊峰,高漸珍;東濮凹陷構造樣式及其演化規(guī)律[J];新疆石油地質;2004年05期

4 賈斌峰;王恒飛;杜汶哲;;東濮凹陷地質特征與油氣勘探[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4年08期

5 李林強,金曉輝,林壬子;東濮凹陷二氧化碳生成模擬試驗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6 雷利安;段愛麗;;斷裂構造在油氣成藏中的作用——以東濮凹陷為例[J];新疆石油地質;2006年01期

7 郭高潮;;東濮凹陷黃河南橋新唐構造精細研究新認識[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8期

8 靳廣興;魏麗紅;張東霞;;東濮凹陷成藏史分析[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1期

9 高紅燦;鄭榮才;陳發(fā)亮;朱登峰;劉顯英;;東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河街組特征[J];中國地質;2011年02期

10 王萍霞;劉渝娟;蔡德燕;;東濮凹陷西斜坡勘探挖潛思路及做法[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道軒;王德仁;李忠;宋海明;;東濮凹陷深層砂巖成巖作用及其儲層物性特征[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2 李忠;費衛(wèi)紅;;東濮凹陷高壓振蕩流體與儲層成巖作用[A];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3 劉永泉;趙景珍;;東濮凹陷構造特征及其構造應力場的探討[A];中國地震學會第二屆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4年

4 左銀輝;張云獻;胡杰;陳梅;黃馨瑤;;東濮凹陷現(xiàn)今地溫場研究[A];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lián)合學術年會——專題4:地熱:從地表到深部論文集[C];2014年

5 劉秋生;龔奇;;東濮凹陷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應用[A];地球物理與中國建設——慶祝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6 紀友亮;;東濮凹陷沙三段高精度層序地層學及巖性油氣藏研究[A];2004第三屆油氣儲層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7 李健;蘇玉山;談玉明;王生朗;武曉玲;吳莉芝;;東濮凹陷深層成藏條件及有利勘探方向[A];“九五”全國地質科技重要成果論文集[C];2000年

8 賈存善;饒丹;邱蘊玉;;東濮凹陷馬廠構造深層混源氣藏氣源探討[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9 彭勇民;黃捍東;邊樹濤;羅群;李群;劉敬強;;東濮凹陷文138斷塊沙二下亞段層序地層[A];2004年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王立志;;東濮凹陷西部地區(qū)油藏地球化學與成藏模式[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記者 仇國強 通訊員 王海洋;東濮凹陷深層勘探獲得突破[N];中國石化報;2009年

2 徐二社;泌陽和東濮凹陷成烴成藏定量研究取得成果[N];中國石化報;2009年

3 楊君 仇國強;“三新”勘探多點突破[N];中國石化報;2010年

4 袁冰潔 張愿昌;東濮凹陷中生界勘探獲突破[N];中國石化報;2007年

5 口述 龔奇 整理 寶英 楊慶;撥亮“神燈”挖潛力[N];中國石化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靳廣興;東濮凹陷北部成藏動力系統(tǒng)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2 李繼東;東濮凹陷構造特征與斷塊群成藏條件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3 常振恒;東濮凹陷深層天然氣成藏機理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4 劉劍平;東濮凹陷馬廠地區(qū)變換構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5 慕小水;東濮凹陷文留地區(qū)含鹽層系油氣成藏機理與模式[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6 梁富康;東濮凹陷南部沙三段沉積體系展布及巖性圈閉區(qū)帶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7 屈紅軍;東濮凹陷濮衛(wèi)洼陷含鹽層系沉積層序與油氣聚集規(guī)律[D];西北大學;2003年

8 馮建輝;東濮凹陷杜橋白深層油氣特征及成藏歷史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3年

9 魏福軍;東濮凹陷劉莊地區(qū)ES_2~下段層序地層及相控儲層預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10 程秀申;東濮古近紀伸展斷陷構造樣式[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隋筱銳;東濮凹陷濮衛(wèi)地區(qū)中深層有效性儲層形成機制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2 石雪峰;東濮凹陷北部沙三段層序地層學研究及重點層位有利區(qū)帶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3 尹彥龍;東濮凹陷沙三—沙四段有效性儲層發(fā)育與鹽膏巖分布的關系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4 付菊;東濮凹陷沙三下古地理背景及沉積相展布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5 任來義;東濮凹陷下第三系生物地層及隱蔽油氣藏勘探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6 王波;東濮凹陷衛(wèi)城地區(qū)沙河街組油氣目標綜合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7 陶利萍;東濮凹陷黃河南地區(qū)斷裂構造特征及其與油氣成藏關系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8 李令喜;東濮凹陷河岸地區(qū)構造演化與油氣聚集規(guī)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9 秦菲莉;東濮凹陷低電阻率油層解釋方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10 孫波;東濮凹陷北部地區(qū)油氣成藏動力學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81350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1350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b7c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