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宣漢—開江古隆起的發(fā)現(xiàn)及意義
本文關鍵詞:四川盆地宣漢—開江古隆起的發(fā)現(xiàn)及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四川盆地 川東地區(qū) 古隆起 宣漢—開江古隆起 震旦紀—早寒武世 克拉通內(nèi)裂陷 超覆沉積
【摘要】:通過多種地質(zhì)資料研究,基于四川盆地東部地區(qū)3方面依據(jù),提出該區(qū)發(fā)育前震旦紀—早寒武世宣漢—開江大型繼承性古隆起:1地震顯示震旦系燈影組、下寒武統(tǒng)由周緣向宣漢—開江地區(qū)超覆沉積;2燈影組厚度顯示宣漢—開江地區(qū)最薄,向周圍增厚;3城口、巫溪等露頭燈影組發(fā)育碎屑巖間接指示古隆起的發(fā)育。通過對古隆起的發(fā)育特征、形成演化分析,發(fā)現(xiàn)古隆起平面近穹窿狀、南北向延伸,面積約1.6′104 km2;縱向劃分為核部平臺區(qū)、西側陡坡帶與東側緩坡帶3部分;晚震旦世早期為水上剝蝕型古隆起,晚震旦世晚期—早寒武世轉為水下沉積型古隆起,形成受基底隆升、克拉通內(nèi)裂陷、基底斷裂與區(qū)域抬升運動聯(lián)合控制。古隆起及斜坡區(qū)有利于高能沉積相帶與巖溶風化殼儲集層的發(fā)育,是川東地區(qū)近期重要戰(zhàn)略接替勘探領域。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
【基金】:國家油氣科技重大專項“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震旦系成藏條件研究與區(qū)帶目標評價”(2016ZX05004-005)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科技項目“四川盆地震旦-寒武系接替領域研究與風險目標優(yōu)選”(101015kt1004001b22)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1.Petro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Beijing 100083,China;2.Petro China Southwest Oil and Gas Field Company,Chengdu 610051,China)0引言古隆起指盆地形成演化過程中某一地質(zhì)歷史階段的隆起構造[1]?死ㄅ璧匕l(fā)育于穩(wěn)定、相對厚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朝榮;;準噶爾盆地中部不存在中生代古隆起[J];新疆石油地質(zhì);2008年02期
2 安作相;滬州古隆起與川南油氣[J];石油實驗地質(zhì);1996年03期
3 彭希齡;;準噶爾盆地車莫古隆起質(zhì)疑[J];中國石油勘探;2007年06期
4 于福生;阿木古冷;楊光達;馬保軍;;準噶爾盆地車-莫古隆起的構造演化特征及其成因模擬[J];地球學報;2008年01期
5 鄧昆;張哨楠;周立發(fā);劉燕;;鄂爾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與油氣勘探[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11年02期
6 汪澤成;趙文智;;海相古隆起在油氣成藏中的作用[J];中國石油勘探;2006年04期
7 楊紅滿;曾大勇;;淺談古隆起地貌的恢復和分析方法[J];西部探礦工程;2010年05期
8 盛賢才,王韶華,文可東,陳立軍;鄂西渝東地區(qū)石柱古隆起構造沉積演化[J];海相油氣地質(zhì);2004年Z1期
9 鄔光輝;李啟明;肖中堯;李洪輝;張立平;張現(xiàn)軍;;塔里木盆地古隆起演化特征及油氣勘探[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9年01期
10 況軍;侯連華;張越遷;石新樸;王京紅;;準噶爾盆地車莫古隆起淺層成藏因素及勘探方向[J];新疆石油地質(zhì);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梅慶華;何登發(fā);;四川盆地樂山-龍女寺古隆起構造演化與大氣田群的形成[A];中國地質(zhì)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2 武恒志;孟閑龍;張福順;朱允輝;;車-莫古隆起的發(fā)育與腹部隱蔽油氣藏的分布[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zhì)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3 林小兵;田景春;王振宇;;層序地層格架中碳酸鹽巖成巖作用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輪南古隆起奧陶系碳酸鹽巖為例[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4 錢凱;魏國齊;吳世祥;;古隆起對四川盆地大氣田儲層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A];第八屆古地理學與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5 李延鈞;李其榮;王廷棟;楊堅;朱曉惠;胡雄;梁艷;;瀘州古隆起下三疊統(tǒng)嘉陵江組有效儲集空間研究[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6 李玲;汪澤成;王銅山;;四川盆地樂山-龍女寺古隆起震旦系儲層流體包裹體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13——第四專題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本報記者 周澤山 張舒雅 通訊員 何仕杰;大氣藏展大氣勢 古隆起蘊新希望[N];中國石油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周澤山 張舒雅;古隆起上崛起大氣田[N];中國石油報;2014年
3 周澤山 本報記者 劉川;半個世紀地下尋寶記[N];四川日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成弓;鄂爾多斯盆地早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與物質(zhì)聚集分布規(guī)律[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2 鄧昆;鄂爾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與天然氣聚集關系[D];西北大學;2008年
3 張克銀;塔中古隆起多旋回構造演化與油氣多期動態(tài)成藏[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4 李坤;塔里木盆地三大控油古隆起形成演化與油氣成藏關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5 許海龍;樂山—龍女寺古隆起構造演化及其對震旦系成藏的控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6 張年春;塔西南古隆起遷移與油氣分布規(guī)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7 梅慶華;四川盆地樂山—龍女寺古隆起構造演化及其成因機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5年
8 楊家靜;四川盆地樂山-龍女寺古隆起震旦系油氣藏形成演化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2年
9 洪余剛;樂山~龍女寺古隆起奧陶系風化殼巖溶儲層特征與地震預測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征;四川盆地西北部劍閣古隆起的特征及其控油氣作用[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2 孫衍鵬;四川盆地北部劍閣古隆起的厘定、成因及演化[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3年
3 周鵬;塔里木盆地和田古隆起構造演化及油氣關系[D];成都理工大學;2002年
4 潘進;鄂爾多斯盆地西北部奧陶系古隆起兩側古巖溶分區(qū)差異性及主控因素[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5 楊淵宇;樂山—龍女寺古隆起構造特征及與震旦系油氣成藏關系[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6 帥燕華;鄂爾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東北部斜坡區(qū)構造演化與天然氣聚集[D];西北大學;2001年
7 袁蘇杭;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紀中央古隆起的構造活動與古巖溶帶的關系探討[D];浙江大學;2013年
8 周俊烈;鄂爾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東側奧陶系中組合沉積微相特征及演化[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9 尹宏;樂山~龍女寺古隆起區(qū)寒武系沉積相及儲層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7年
10 王文飛;四川盆地中二疊統(tǒng)地層分布規(guī)律及地質(zhì)意義[D];西南石油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2195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219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