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東北財經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09-18 10:10

  本文關鍵詞:對我國新能源產能過剩問題的分析及政策建議——以風能和太陽能行業(yè)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東北財經大學》 2014年

政府補貼會導致產能過剩嗎?

趙旭霞  

【摘要】:中國經濟出現高增長的同時,一直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政府屢次調整,但收效甚微。我國當前的產能利用不足現象,已不僅僅是影響某個企業(yè)或行業(yè)發(fā)展的問題,還將成為影響整個宏觀經濟下一步結構升級和轉型調整的最大障礙,因此找出產能過剩的原因,進而解決產能過剩問題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學者普遍認為政府對企業(yè)的補貼是導致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基于這一事實,本文建立DSGE模型詳細分析政府補貼與資本利用率之間的關系,以驗證政府補貼是否是導致產能過剩的直接原因。本文模型的基準模型是標準的RBC模型,為了更好的擬合經濟運行的特征事實,對基準模型做如下三點擴展:(1)為了考察企業(yè)對資本利用率的選擇問題,本文設定資本的折舊不再為常數,而是資本利用率的增函數;(2)由于企業(yè)的投資決策與企業(yè)的融資方式密切相關,而現階段大部分企業(yè)的主要融資方式為銀行貸款融資。為了更好的刻畫企業(yè)的融資環(huán)境,引入金融摩擦。本文采用KiyotakjMoore(1997)形式,在企業(yè)家部門引入信貸約束,即企業(yè)為獲得貸款必須要用資本品提供抵押;(3)為更好的分析企業(yè)家的資本投資決策,引入資本的調整成本。通過模型的數值模擬得出本文的結論:企業(yè)的投資決策是許多因素之間的權衡的結果,因此政府對企業(yè)的補貼不必然導致企業(yè)投資過度、產能過剩。但若企業(yè)融資困難,當政府補貼企業(yè)時,企業(yè)最優(yōu)的選擇是增加資本投資,以可用資本抵押而獲得更多的貸款,這可能會導致資本利用率不足。 全文共4章,框架如下: 第一章,引言。本章在介紹本文研究背景的基礎上,總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探討政府補貼對產能利用率的影響機制。本章同時還綜述了目前學者對產能過剩原因的分析,總結了本文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以及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和不足。 第二章,模型分析。本章首先對模型的擴展部分,即資本利用率、金融摩擦以及資本調整成本的引入形式做簡要綜述。然后分析模型經濟。本文所建模型包含五個參與主體的經濟:家庭部門、資本品生產者、企業(yè)部門、企業(yè)家部門和政府部門,詳細介紹了每個行為主體的偏好、稟賦、最優(yōu)行為以及本文模型競爭均衡的定義。 第三章,模型參數估計和數值模擬。本章第一部分,利用貝葉斯方法估計本文的部分參數,參數的先驗信息全部用SW(2007)給出的分布形式,用1994年1季度到2014年2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數據,分別作為模型中企業(yè)總產出、投資和家庭消費的觀察值。第二部分,利用貝葉斯估計所得的參數,用Dynare軟件對所建模型做數值模擬分析,在模型模擬中,我們可以方便的分離出每一個沖擊要素,考察其對經濟變量的影響。 第四章,結論。本章總結全文的結論,并指出本文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本文的貢獻主要體現為,建立了包含信貸約束和內生資本利用率的DSGE模型以研究政府補貼對資本利用率的作用機制。但由于作者現階段能力和時間限制,本文也存在許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兩點:(1)本文建立的模型雖然考慮了金融摩擦,但是為了處理的方便并沒有將銀行部門納入模型分析,因此未刻畫銀行部門的優(yōu)化行為,銀行的行為仍然是一個黑盒子。(2)本文主要將傳統(tǒng)商業(yè)模型作為基準模型,缺少更多不完美性因素對變量作用機制的影響?赡芸紤]更多不完美性的模型(如新凱恩斯框架)會對機制做出更加精確地分析。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F812.45;F124;F22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耿強;江飛濤;傅坦;;政策性補貼、產能過剩與中國的經濟波動——引入產能利用率RBC模型的實證檢驗[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1年05期

2 江飛濤;耿強;呂大國;李曉萍;;地區(qū)競爭、體制扭曲與產能過剩的形成機理[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2年06期

3 劉鵬;鄢莉莉;;銀行體系、技術沖擊與中國宏觀經濟波動[J];國際金融研究;2012年03期

4 陳師;趙磊;;中國的實際經濟周期與投資專有技術變遷[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5 時磊;;資本市場扭曲與產能過剩:微觀企業(yè)的證據[J];財貿研究;2013年05期

6 韓秀云;;對我國新能源產能過剩問題的分析及政策建議——以風能和太陽能行業(yè)為例[J];管理世界;2012年08期

7 王立國;趙琳;高越青;;謹防風電設備、多晶硅行業(yè)性產能過剩的風險[J];宏觀經濟研究;2011年05期

8 許偉;陳斌開;;銀行信貸與中國經濟波動:1993—2005[J];經濟學(季刊);2009年03期

9 黃賾琳;中國經濟周期特征與財政政策效應——一個基于三部門RBC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5年06期

10 林毅夫;;潮涌現象與發(fā)展中國家宏觀經濟理論的重新構建[J];經濟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莉;萬光彩;;住房價格波動:一個基于托賓Q理論模型[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卞江,侯燕;中國銀行實行混業(yè)經營的現實意義及制度安排[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3 黃宗遠;劉旗;;技術創(chuàng)新資本作用機理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陳燦德;;利益集團與我國銀行制度變遷[J];北方經濟;2006年20期

5 劉小文;;擠出效應的失效:淺談我國政府投資對私人投資的影響[J];北方經濟;2008年12期

6 江學迪;;能源價格沖擊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分析——基于RBC模型的實證分析[J];北方經濟;2010年08期

7 莫志宏;;中國的高房價問題:基于供求均衡原理的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于瑞賢;周將;;我國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新思路[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9 程真;木桶原理與務實精神——也談北京圖書館的數據庫開發(fā)[J];北京圖書館館刊;1997年04期

10 李純;制度變遷中的國有企業(yè)行為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春;許立成;;金融發(fā)展的政治經濟學——兼論中國國有商業(yè)銀行改革的邏輯[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鄭若谷;干春暉;余典范;;中國產業(yè)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影響研究[A];2010年中國產業(yè)組織前沿論壇會議文集[C];2010年

3 劉厚俊;袁志田;;西方經濟學非均衡分析理論在中國開放型經濟中的應用[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07年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夏再興;劉毅群;楊紅霞;;地方高校行政化與軟預算約束研究——以湖北省地方高校為例[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郭其友;陳婧;;土地供給與經濟周期: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理論詮證[A];“科學合理用地,,推進海西建設”——福建省土地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黃蕾;孫楚仁;;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分析[A];第十屆中國青年信息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8年

7 陳昆亭;龔六堂;;實際經濟周期理論的發(fā)展綜述[A];2007年山東大學“海右”博士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8 楊俊一;;改革開放30年社會建設從“兩位一體”到“四位一體”的經驗反思[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8年

9 王君斌;李陽;;非完全競爭市場、技術沖擊和中國勞動就業(yè)——動態(tài)新凱恩斯主義視角[A];中國經濟60年 道路、模式與發(fā)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9年

10 王燕武;;財政政策、有效供給能力與經濟波動——基于RBC模型的實證研究[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屆學術年會——經濟改革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巖;職業(yè)體育聯(lián)盟的經濟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吳曉暉;論宏觀調控決策的法律調整[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陳鵬;臺灣經濟波動沖擊效應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李樹培;我國的加速工業(yè)化戰(zhàn)略與內需不足[D];南開大學;2010年

5 崔健;銀行、信用貨幣創(chuàng)造和經濟周期波動[D];南開大學;2010年

6 張長海;企業(yè)影響力、會計穩(wěn)健性與資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學;2010年

7 江金鎖;市場環(huán)境、實際控制人控制方式與負債治理效應[D];暨南大學;2011年

8 陳豐;信訪制度成本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陳微波;利益分析視角下的轉型期國有企業(yè)勞動關系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張宏霞;中國地方政府投資效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思坤;影響力最大化與價值鏈增值[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晉曉飛;基于變點理論的我國宏觀金融不穩(wěn)定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趙浩然;我國商業(yè)銀行體系脆弱性模型及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徐楚錕;政府引導下的低碳經濟融資方式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5 韓冬遙;中國信貸市場的順周期性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6 孫寶剛;地方政府參股下的地方法人銀行監(jiān)管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田艷芳;退出壁壘與產能過剩[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8 詹明君;基于面板數據的我國商業(yè)銀行效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9 任麗麗;中國對蒙古國直接投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10 吳德燚;中國政府支出沖擊的動態(tài)效應分析[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立國;張日旭;;財政分權背景下的產能過剩問題研究——基于鋼鐵行業(yè)的實證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0年12期

2 周立;漸進轉軌、國家能力與金融功能財政化[J];財經研究;2005年02期

3 周立;改革期間中國國家財政能力和金融能力的變化[J];財貿經濟;2003年04期

4 周鴻,林凌;中國工業(yè)能耗變動因素分析:1993—2002[J];產業(yè)經濟研究;2005年05期

5 謝欣;李建軍;;地方稅收競爭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財政研究;2011年01期

6 陳學彬,楊凌,方松;貨幣政策效應的微觀基礎研究——我國居民消費儲蓄行為的實證分析[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李軍杰,鐘君;中國地方政府經濟行為分析——基于公共選擇視角[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4年04期

8 李軍杰;經濟轉型中的地方政府經濟行為變異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5年01期

9 劉培林;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的損失[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5年04期

10 江飛濤;陳偉剛;黃健柏;焦國華;;投資規(guī)制政策的缺陷與不良效應——基于中國鋼鐵工業(yè)的考察[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蔣瑛琨;劉艷武;趙振全;;貨幣渠道與信貸渠道傳導機制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兼論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優(yōu)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高有福;環(huán)境保護中政府行為的經濟學分析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湯鐸鐸;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經驗研究:描述性事實和特征事實(1949~2006)[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7年

3 江飛濤;中國鋼鐵工業(yè)產能過剩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4 何彬;基于窖藏行為的產能過剩形成機理及其波動性特征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仝冰;貨幣、利率與資產價格[D];北京大學;2010年

6 李松華;基于DSGE模型的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中國經濟周刊》評論員;;行政手段無力根治產能過剩[J];中國經濟周刊;2009年41期

2 ;警惕行業(yè)產能過剩風險[J];建筑機械;2009年17期

3 ;國務院批轉發(fā)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yè)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 引導產業(yè)健康發(fā)展若干意見的通知[J];中國水泥;2009年11期

4 ;十部委抑制產能過剩政策已獲國務院批準[J];中國煤炭;2009年10期

5 ;十部委出重手遏制水泥、鋼鐵等產能過剩[J];廣東建材;2009年10期

6 ;國務院批轉發(fā)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yè)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yè)健康發(fā)展若干意見的通知[J];遼寧建材;2009年10期

7 ;多部門聯(lián)手抑制部分行業(yè)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J];大眾標準化;2009年10期

8 安宇宏;;產能過剩[J];宏觀經濟管理;2009年11期

9 阿甲;;產能過剩面面觀[J];裝備制造;2009年12期

10 ;工信部:產能過剩呈現三大問題[J];中國科技產業(yè);2009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yè)結構調整的通知[A];全國冶金工業(yè)固體廢棄物處理利用先進工藝與設備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yè)結構調整通知[A];2006年度中國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行業(yè)年度報告[C];2006年

3 周煉石;;中國產能過剩的政策因素與完善[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7年

4 ;國務院批轉發(fā)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yè)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yè)健康發(fā)展若干意見的通知[A];中國生產資料流通發(fā)展報告(2009-2010)[C];2010年

5 王志偉;;我國的產品過剩、產能過剩與經濟結構調整[A];外國經濟學說與中國研究報告(2011)[C];2010年

6 ;國家將出臺“關于化解產能過剩指導意見”[A];浙江造紙(2013年第2期總第143期)[C];2013年

7 張暉明;;對當前“產能過剩”判斷的深層分析和政策建議[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10)[C];2010年

8 徐占忱;;過剩產能治理有待于繼續(xù)深化改革[A];中國經濟分析與展望(2010-2011)[C];2011年

9 馬澤民;;產能過剩無懸念 協(xié)同減量有擔當[A];中國建材產業(yè)轉型升級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論文集[C];2013年

10 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2007年宏觀經濟政策面臨四大任務[A];地市級投資公司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敏堂;[N];中國企業(yè)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杜文;[N];中國企業(yè)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李曉海;[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6年

4 王岳平;[N];南方日報;2007年

5 本報實習記者 張哲;[N];政府采購信息報;2006年

6 中華;[N];中國建設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李成剛;[N];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

8 殷醒民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N];中國改革報;2009年

9 安蓓 韓潔;[N];中國化工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韓曉東;[N];中國證券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日旭;我國產能過剩中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3年

2 何彬;基于窖藏行為的產能過剩形成機理及其波動性特征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田艷芳;退出壁壘與產能過剩[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2 唐吉洪;基于企業(yè)競爭性策略的產能過剩形成機理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趙穎;產能過剩的定量測算及其與宏觀經濟的相關性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4 趙琳;治理重復建設和抑制產能過剩的對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5 朱敏嫻;轉軌體制下中國產能過剩的形成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姜璐;政府投資、產能過剩與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7 孫海旺;產業(yè)生命周期下的我國產能過剩的形成機制及其治理[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4年

8 徐圣;我國鋼鐵業(yè)產能過剩成因與對策分析[D];湖南大學;2014年

9 汪雅琪;光伏產業(yè)產能過剩治理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3年

10 蘇文龍;中國工業(yè)產能過剩的測度[D];東北財經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對我國新能源產能過剩問題的分析及政策建議——以風能和太陽能行業(yè)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1719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1719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bfa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