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系統(tǒng)中的主動式換熱器技術在節(jié)能方向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27 09:52
采暖季節(jié)的集中供熱系統(tǒng)中,存在著熱容量不足的問題。在供、回水溫度對于系統(tǒng)的熱傳遞和節(jié)能有著十分重大影響的前提下,針對供熱能耗現狀和噴射式熱泵的研究背景,本文提出了一種由噴射式熱泵循環(huán)與水水熱交換器有效組合而成的主動式熱交換器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位于熱力站二次管網與小區(qū)樓棟管網入口之間,適用的用戶末端形式為地板輻射采暖。本文通過小型主動式熱交換器樣機的試驗研究,以固定溫度為75℃的高溫水模擬二次熱網供水作為噴射器的驅動熱源,依據二次管網中熱能的不同品位,進行逐步利用。試驗中能達到的最低回水溫度在25℃-30℃之間,工作蒸汽的適宜壓力為0.23 MPa-0.30 MPa,對應的溫度范圍為59℃-66℃,獲得較低回水溫度時的最佳工況為壓縮比β=1.571,能效系數COP=0.557,噴射系數μ=1.357。同時本文對該系統(tǒng)進行了?分析,得到樣機的系統(tǒng)?效率的變化范圍為0.361-0.418,水水熱交換器的?分配比的浮動范圍為0.689-0.735之間。本文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理論分析并總結了在使用了主動式熱交換系統(tǒng)后,回水溫度的降低對二次網流量的有效減少,泵體能耗的顯著降低,受限的熱網容量的擴大...
【文章來源】:天津大學天津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供熱能耗現狀
1.2 主動式換熱器技術的研究背景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
第2章 噴射式熱泵理論與方案設計
2.1 噴射式熱泵原理及研究進展
2.1.1 噴射式熱泵工作原理
2.1.2 噴射式熱泵研究進展
2.2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設計方案
2.2.1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構成
2.2.2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特點
2.2.3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熱力學模型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實驗研究
3.1 制冷劑選型確定
3.2 噴射器設計計算
3.3 實驗臺描述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實驗結果分析
4.1 噴射效果實驗結果分析
4.1.1 噴射系數和壓縮比與各壓力參數的關系
4.1.2 噴射式熱泵COP與各壓力參數的關系
4.2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性能分析
4.2.1 蒸發(fā)器出水溫度與壓縮蒸汽溫度的關系
4.2.2 蒸發(fā)器出水溫度與壓縮比β的關系
4.2.3 蒸發(fā)器出水溫度與熱用戶回水溫度的關系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系統(tǒng)節(jié)能分析
5.1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分析
5.1.1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效率
5.1.2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分配比
5.2 輸配過程節(jié)能分析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6.1 實驗結果總結
6.2 實驗過程中的有待改進之處
6.3 展望
參考文獻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分布式熱泵調峰型熱電聯(lián)產煙氣余熱回收系統(tǒng)評價[J]. 趙璽靈,付林,王笑吟,孫濤,張世鋼.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8(02)
[2]抽汽供熱系統(tǒng)中吸收式熱泵的性能分析[J]. 吉鴻斌,謝英柏,侯軼,薛曉東. 能源與節(jié)能. 2017(06)
[3]丹麥能源利用及供熱現狀及對北京供熱的啟示[J]. 郝偉. 區(qū)域供熱. 2016(05)
[4]中國建筑能耗總量上限的確定[J]. 彭琛,江億,姜克雋,郝斌. 建設科技. 2015(14)
[5]噴射式制冷系統(tǒng)關鍵問題研究進展[J]. 溫潤靜,張博,呂金升. 太陽能. 2015(02)
[6]制冷劑兩相流音速對引射器噴嘴結構的影響[J]. 李應林,周飛,張小松,杜塏,張忠斌,陳傳寶,譚來仔.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1)
[7]中芬集中供熱現狀對比[J]. 王萌,夏建軍. 供熱制冷. 2015 (01)
[8]波紋狀噴嘴蒸汽引射器性能分析[J]. 屈曉航,田茂誠,羅林聰,冷學禮.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4(35)
[9]帶噴射式熱泵的回熱系統(tǒng)熱經濟性研究[J]. 崔光明,何仰朋,劉繼平,種道彤,嚴俊杰. 工程熱物理學報. 2014(03)
[10]基于噴射式熱泵的熱電聯(lián)產供熱系統(tǒng)[J]. 徐翔,王遠超,張博. 化工學報. 2014(03)
博士論文
[1]雙元工質在噴射制冷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機理的研究[D]. 張于峰.天津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集中供熱庭院管網能耗現狀與節(jié)能措施研究[D]. 董磊.清華大學 2014
[2]基于噴射式熱泵的新型集中供熱系統(tǒng)研究[D]. 康麗莎.大連理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45240
【文章來源】:天津大學天津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供熱能耗現狀
1.2 主動式換熱器技術的研究背景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
第2章 噴射式熱泵理論與方案設計
2.1 噴射式熱泵原理及研究進展
2.1.1 噴射式熱泵工作原理
2.1.2 噴射式熱泵研究進展
2.2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設計方案
2.2.1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構成
2.2.2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特點
2.2.3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熱力學模型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實驗研究
3.1 制冷劑選型確定
3.2 噴射器設計計算
3.3 實驗臺描述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實驗結果分析
4.1 噴射效果實驗結果分析
4.1.1 噴射系數和壓縮比與各壓力參數的關系
4.1.2 噴射式熱泵COP與各壓力參數的關系
4.2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性能分析
4.2.1 蒸發(fā)器出水溫度與壓縮蒸汽溫度的關系
4.2.2 蒸發(fā)器出水溫度與壓縮比β的關系
4.2.3 蒸發(fā)器出水溫度與熱用戶回水溫度的關系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系統(tǒng)節(jié)能分析
5.1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分析
5.1.1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效率
5.1.2 主動式換熱器系統(tǒng)?分配比
5.2 輸配過程節(jié)能分析
5.3 本章小結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6.1 實驗結果總結
6.2 實驗過程中的有待改進之處
6.3 展望
參考文獻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分布式熱泵調峰型熱電聯(lián)產煙氣余熱回收系統(tǒng)評價[J]. 趙璽靈,付林,王笑吟,孫濤,張世鋼.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8(02)
[2]抽汽供熱系統(tǒng)中吸收式熱泵的性能分析[J]. 吉鴻斌,謝英柏,侯軼,薛曉東. 能源與節(jié)能. 2017(06)
[3]丹麥能源利用及供熱現狀及對北京供熱的啟示[J]. 郝偉. 區(qū)域供熱. 2016(05)
[4]中國建筑能耗總量上限的確定[J]. 彭琛,江億,姜克雋,郝斌. 建設科技. 2015(14)
[5]噴射式制冷系統(tǒng)關鍵問題研究進展[J]. 溫潤靜,張博,呂金升. 太陽能. 2015(02)
[6]制冷劑兩相流音速對引射器噴嘴結構的影響[J]. 李應林,周飛,張小松,杜塏,張忠斌,陳傳寶,譚來仔.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1)
[7]中芬集中供熱現狀對比[J]. 王萌,夏建軍. 供熱制冷. 2015 (01)
[8]波紋狀噴嘴蒸汽引射器性能分析[J]. 屈曉航,田茂誠,羅林聰,冷學禮.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4(35)
[9]帶噴射式熱泵的回熱系統(tǒng)熱經濟性研究[J]. 崔光明,何仰朋,劉繼平,種道彤,嚴俊杰. 工程熱物理學報. 2014(03)
[10]基于噴射式熱泵的熱電聯(lián)產供熱系統(tǒng)[J]. 徐翔,王遠超,張博. 化工學報. 2014(03)
博士論文
[1]雙元工質在噴射制冷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機理的研究[D]. 張于峰.天津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集中供熱庭院管網能耗現狀與節(jié)能措施研究[D]. 董磊.清華大學 2014
[2]基于噴射式熱泵的新型集中供熱系統(tǒng)研究[D]. 康麗莎.大連理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6452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364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