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纜車地域景觀體系保護及再利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1 01:49
【摘要】:重慶特殊的山地風貌和豐沛發(fā)達的城市水系交通等因素催生了纜車的誕生和發(fā)展,作為有效解決山地高差的大負荷坡道運輸工具,它曾是上世紀重慶最主要的貨物運輸、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其使用之廣和成就之高令人驚嘆。而由其形成的獨具特色、明顯區(qū)別于其他平原城市的山城文脈符號,更具有顯著的地域文化特征。在早期粗放化的城市發(fā)展下,纜車景觀體系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其作為山地城市交通文脈中重要的一環(huán),在新時代國家大力倡導城市地域文化的建設下,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合理的再利用。研究共分為六個章節(jié)。第1章為緒論部分。以城市歷史文化遺產(chǎn)與城市地域文脈傳承、城市特色營造的關系為研究的出發(fā)點,對國內外相關研究動態(tài)做出了綜述,明確了研究目的與意義,對研究對象及內容做出了界定,運用了人文社科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對研究的有序展開打下了基礎。第2章為纜車景觀體系歷史沿革研究部分。對重慶貨運、客運纜車的誕生緣由,發(fā)展歷程進行了歸納與梳理,并對纜車衰落原因進行了總結。本章為下章揭示纜車景觀體系的價值做出了鋪墊。第3章為價值判斷部分。首先確立了對纜車景觀體系價值判斷的標準,對其進行價值判斷和構成分析;其次對客運纜車和代表性貨運纜車進行了實地調研;之后,提出了現(xiàn)今其保護與再利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最后探討了在新城市語境下,纜車景觀體系如何實現(xiàn)其價值的再現(xiàn)。本章為后續(xù)保護與再利用原則和策略的提出奠定了價值基礎。第4章為理論和案例的分析與借鑒研究。通過對學界發(fā)達理論、實踐成功案例的引入和評述,總結出纜車景觀體系保護與再利用的可借鑒之處,為后文提出原則和策略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參考。第5章為理論實踐部分。通過對前面研究的總結,提出了對纜車景觀體系保護與再利用的原則方針和實施策略,并在文中做出了理論實踐研究設計。第6章為總結部分。對研究進行總結,得出階段性成果,分析不足之處,以明確后續(xù)研究的方向與重難點,最后對纜車地域景觀體系的保護與再利用進行反思和展望。
【圖文】:
7圖 1.1 千廝門纜車碑文(左) 望龍門纜車舊照(右)Fig. 1.1 Qiansimen cable car inscription(left) Old picture of Wanglongmen cable car(right)(圖片來源:作者自攝、引自《重慶舊影》)① 引自千廝門纜車碑文
論文框架圖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U984.114
本文編號:2609852
【圖文】:
7圖 1.1 千廝門纜車碑文(左) 望龍門纜車舊照(右)Fig. 1.1 Qiansimen cable car inscription(left) Old picture of Wanglongmen cable car(right)(圖片來源:作者自攝、引自《重慶舊影》)① 引自千廝門纜車碑文
論文框架圖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U984.1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齊一聰;張興國;;中日建筑遺產(chǎn)對比視野下的中國建筑遺產(chǎn)機制研究[J];現(xiàn)代城市研究;2013年11期
2 陶犁;王立國;;國外線性文化遺產(chǎn)發(fā)展歷程及研究進展評析[J];思想戰(zhàn)線;2013年03期
3 王景慧;;從文物保護單位到歷史建筑——文物古跡保護方法的深化[J];城市規(guī)劃;2011年S1期
4 蔡豐明;;城市語境與民俗文化保護[J];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5 張杰;劉巖;霍曉衛(wèi);;“織補城市”思想引導下的株洲舊城更新[J];城市規(guī)劃;2009年01期
6 張朝枝;;原真性理解:旅游與遺產(chǎn)保護視角的演變與差異[J];旅游科學;2008年01期
7 劉華;王玲玲;;歷史街區(qū)保護之本源——由重慶“磁器口”古鎮(zhèn)居民生存狀況引發(fā)的思考[J];重慶建筑;2007年12期
8 張杰;;舊城遺產(chǎn)保護制度中“原真性”的謬誤與真理[J];城市規(guī)劃;2007年11期
9 鄭可佳;馬榮軍;;《拼貼城市》閱讀[J];華中建筑;2007年03期
10 王省三,石奉強;重慶長江客運索道[J];起重運輸機械;1989年08期
,本文編號:26098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609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