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組合加載條件巖爆特性及傾向性指標
[Abstract]: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fact that rock burst disaster is induced by static load and dynamic loa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storage and release during rock failure under combined static and dynamic loading,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xisting rockburst tendency index is fully used for reference. The tendency index of rock burst under combined dynamic and static loading is presented. This index can overcome the fact that only static load is considered in the existing indexes, and can reflect the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 after the peak value of rock burst failure stress. In this paper, five typical axial compression levels, namely, 0 axial compression and 20% compressive strength, a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e combined static and dynamic impact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impact energies at 70% and 80% of the typical axial compression leve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the rock-burst characteristics and tendency index method under dynamic and dynamic combination loading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index can better reflect the rock burst tendency.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 preliminary suggestion on the criterion of rockburst tendency under combined dynamic and static loading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suggested index, the combined effect of static load and dynamic load on the occurrence of exciting rockburst can be reflected.
【作者單位】: 安徽理工大學深部煤礦采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304007,51104068)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0CB732004)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3M531495)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23415120006) 安徽高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KJ2013Z293)
【分類號】:TU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滿潮,謝和平,彭蘇萍,姜耀東;深部開采巖體力學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16期
2 李夕兵;周子龍;葉州元;馬春德;趙伏軍;左宇軍;洪亮;;巖石動靜組合加載力學特性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07期
3 何滿潮;楊國興;苗金麗;賈雪娜;江婷婷;;巖爆實驗碎屑分類及其研究方法[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8期
4 李夕兵;宮鳳強;高科;尹土兵;;一維動靜組合加載下巖石沖擊破壞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02期
5 宮鳳強;李夕兵;劉希靈;;一維動靜組合加載下砂巖動力學特性的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10期
6 蔡朋;鄔愛清;汪斌;鄧寶華;;一種基于Ⅱ型全過程曲線的巖爆傾向性指標[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0年S1期
7 唐禮忠,潘長良,王文星;用于分析巖爆傾向性的剩余能量指數(shù)[J];中南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8 劉立鵬;汪小剛;賈志欣;段慶偉;于洪治;劉斌;;錦屏二級水電站施工排水洞巖爆機理及特征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10期
9 金解放;李夕兵;王觀石;殷志強;;循環(huán)沖擊載荷作用下砂巖破壞模式及其機理[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10 殷志強;李夕兵;金解放;賀顯群;杜坤;;圍壓卸載下高應力巖石動力擾動的破壞特性(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俊;程樺;王璨;;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圍巖對立井井壁受力的影響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2 邱道宏;陳劍平;張秉鶴;肖云華;;深埋長大公路隧道巖爆預測及防治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6期
3 張秉鶴;陳劍平;;某特長公路隧道相對淺埋洞段巖爆機理初探[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6期
4 賴小彬;徐小敏;張伯虎;盧萍;;某礦山巷道交岔口的三維有限元模擬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04期
5 徐營;張子新;蔣金泉;;深井圍巖破壞機理與穩(wěn)定性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S1期
6 王方漢;曹維勤;張文如;張伯虎;徐小敏;;南京棲霞山礦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數(shù)值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1期
7 高富強;高新峰;康紅普;;動力擾動下深部巷道圍巖力學響應FLAC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8 張明建;郜進海;王大順;;“三軟”煤巷圍巖移動規(guī)律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5期
9 張清照;沈明榮;張龍波;;結構面在卸載條件下的力學特性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6期
10 李宏杰;;曲江礦運輸大巷變形機制分析與支護對策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潘一山;呂祥鋒;李忠華;;煤礦沖擊地壓巷道吸能支護研究[A];塑性力學新進展——2011年全國塑性力學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陳得信;曹思遠;陳仲杰;;金川二礦區(qū)深部開采巖體力學分析[A];2010全國采礦科學技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高富強;楊軍;張華;;不同載荷形式下石灰?guī)r沖擊特性的比較和討論[A];第九屆全國沖擊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4 王澤東;許金余;呂曉聰;范建設;蘇灝揚;;動靜組合加載下巖石的吸能特性研究[A];第九屆全國沖擊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9年
5 李夕兵;宮鳳強;周子龍;尹土兵;洪亮;;巖石類材料SHPB實驗中的幾個關鍵問題[A];第六屆全國爆炸力學實驗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何滿潮;陶志剛;張斌;;羅山礦區(qū)滑坡災害發(fā)生機理與監(jiān)測預警技術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1)[C];2009年
7 單治鋼;嚴鵬;;深部巖體開挖瞬態(tài)卸荷誘發(fā)巖爆機理初探[A];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第四屆地質(zhì)及勘探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8 衛(wèi)建軍;;華亭煤礦高應力軟巖巷道支護技術研究[A];西部礦山建設工程理論與實踐[C];2009年
9 于峰;尹潤生;毛增雪;李磊;;下溝礦厚煤層錨桿支護實踐[A];安全高效礦井建設與開采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C];2010年
10 劉文寶;劉增平;陳紹杰;李博;;深井采空區(qū)寬條帶煤柱受力狀態(tài)研究[A];2009礦山災害預防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同彬;深部巖石蠕變特性試驗及錨固圍巖變形機理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9年
2 李偉;深部巷道圍巖穩(wěn)定性安全控制原理與應用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王猛;煤礦深部開采巷道圍巖變形破壞特征試驗研究及其控制技術[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4 楊艷國;寺河礦煤巷掘進工作面煤與瓦斯突出預警系統(tǒng)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5 馬春德;深部復合型破壞高應力軟巖巷道支護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6 宮鳳強;動靜組合加載下巖石力學特性和動態(tài)強度準則的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邵太升;黃沙礦上保護層開采卸壓釋放作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8 王炯;唐口煤礦深部巖巷恒阻大變形支護機理與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9 聶雯;層狀砂巖巖爆特性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10 王春光;溫度—壓力耦合作用下深井煤樣中吸附氣體運移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勇;開灤礦區(qū)深部開采地表移動規(guī)律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偉;基于礦井自動監(jiān)測與組態(tài)軟件的瓦斯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3 王超明;木寨嶺隧道軟巖大變形控制技術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梁苗;云駕嶺深部松軟破碎巖層大斷面硐室錨注支護技術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5 季惠龍;云南某鐵礦采場結構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6 楊偉;高地應力巷道卸壓爆破機理及參數(sh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7 李剛;礦山開采引起的地應力變動過程及礦柱回收時可能發(fā)生的力學失穩(wěn)模式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鄧環(huán)宇;懸空采場底板結構動力響應特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9 楊清波;深井礦山盤區(qū)隔離礦柱回采方案及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10 鄒洋;巖石動靜組合加載巴西盤劈裂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威東;楊家松;陳壽根;;錦屏輔助洞(西端)巖爆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2 王澤東;許金余;呂曉聰;范建設;蘇灝揚;;動靜組合加載下巖石的吸能特性研究[J];兵工學報;2010年S1期
3 喬蘭,歐陽振華,來興平,苗勝軍;三山島金礦采空區(qū)地應力測量及其結果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4 張強,李夕兵,祝方才,陳壽如;炸藥破碎能耗與塊度分布關系式[J];爆破;1998年03期
5 東兆星,單仁亮;巖石在動載作用下破壞模式與強度特性研究[J];爆破器材;2000年01期
6 王林,于亞倫;三軸SHPB沖擊作用下巖石破壞機理的研究[J];爆炸與沖擊;1993年01期
7 李夕兵,古德生,賴海輝;沖擊載荷下巖石動態(tài)應力-應變?nèi)珗D測試中的合理加載波形[J];爆炸與沖擊;1993年02期
8 葉洲元;李夕兵;萬國香;周子龍;尹土兵;洪亮;;受三維靜載壓縮巖石對沖擊能的吸收效應[J];爆炸與沖擊;2009年04期
9 徐林生;卸荷狀態(tài)下巖爆巖石力學試驗[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10 左宇軍;楊菊英;;動靜載荷耦合作用下巖石破壞過程研究現(xiàn)狀[J];大連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錢七虎;;非線性巖石力學的新進展——深部巖體力學的若干關鍵問題[A];第八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2 何滿潮;;深部開采工程巖石力學現(xiàn)狀及其展望[A];第八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左宇軍;動靜組合加載下的巖石破壞特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2 胡柳青;沖擊載荷作用下巖石動態(tài)斷裂過程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3 周子龍;巖石動靜組合加載實驗與力學特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4 唐禮忠;深井礦山地震活動與巖爆監(jiān)測及預測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5 葉洲元;動力擾動下高應力巖石力學特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梁志勇;錦屏二級水電站引水隧洞巖爆預測及防治對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4年
2 劉晟鋒;循環(huán)荷載與靜載組合加載下巖石的力學特性試驗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兵,方如華;力學實驗加載條件的可視化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2期
2 侯偉;姚仰平;;統(tǒng)一硬化模型在復雜加載條件下的應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8年09期
3 侯愛軍;楊小林;,
本文編號:23628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36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