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G-BOTDA聯(lián)合感測管樁擊入土層模型試驗研究
本文選題:打樁 + 布拉格光纖光柵(FBG); 參考:《巖土力學》2014年S2期
【摘要】:管樁施工過程中常出現(xiàn)樁身裂縫、爆樁等病害。將具有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功能的布拉格光纖光柵(FBG)準分布式光纖傳感監(jiān)測技術和具有分布式監(jiān)測功能的布里淵散射光時域分析技術(BOTDA)聯(lián)合應用到管樁打入過程中的監(jiān)測,提出了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設計了管樁打入過程的模型試驗。試驗結果表明,FBG傳感技術能夠較好地動態(tài)監(jiān)測打入過程中樁身應變變化特征,反映樁身不同部位隨不同深度應變變化規(guī)律;BOTDA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能夠較好地監(jiān)測管樁在打入過程中暫停(接管)狀態(tài)下樁身應變變化特征;根據(jù)應變變化分析管樁受偏心荷載程度,分析管樁是否出現(xiàn)裂縫、破壞等病害,研究管樁打入過程中樁土作用規(guī)律。試驗結果還表明,FBG聯(lián)合BOTDA光纖監(jiān)測技術在管樁打入過程中監(jiān)測管樁質量具有廣闊的技術優(yōu)勢和應用前景。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ipe pile construction, cracks in pile body, pile blasting and other diseases often occur. The fiber Bragg grating (FBG) quasi-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ing monitoring technology with real-time dynamic monitoring function and Brillouin scattering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 technology (BOTDAA) with distributed monitoring function are jointly applied to the monitoring of pipe pile driving process. Th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of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is presented, and the model test of pipe pile driving process is desig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BG sensing technology can better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str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le during the penetration process. The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ing technology of BOTDA can better monit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variation of pipe pi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spended (pipe) in the process of driving. According to strain variation, the degree of eccentricity load on pipe pile is analyzed, whether there are cracks or failure of pipe pile is analyzed, and the law of pile-soil 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pipe pile driving is studied. The test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BG combined with BOTDA optical fiber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s broad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pipe piles during the driving proces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無錫山水城規(guī)劃建設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No.41230636)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No.2012BAK10B05)
【分類號】:TU75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小奎;;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樁基測試中的應用[J];電力勘測設計;2006年06期
2 錢振東;黃衛(wèi);關永勝;韓光義;;BOTDA在瀝青混凝土鋪裝層裂縫監(jiān)測中的應用[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3 張丹,施斌,吳智深,徐洪鐘,丁勇,崔何亮;BOTDR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及其在結構健康監(jiān)測中的應用[J];土木工程學報;2003年11期
4 吳智深,施斌,原田隆郎,石井豪,許斌;可用于結構健康監(jiān)測的BOTDR光纖變形檢出特性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5年08期
5 劉坤義;;某碼頭工程PHC管樁豎向裂縫檢測方法與加固補強[J];引進與咨詢;2006年08期
6 施斌,徐洪鐘,張丹,丁勇,崔何亮,陳斌,高俊啟;BOTDR應變監(jiān)測技術應用在大型基礎工程健康診斷中的可行性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03期
7 施斌,徐學軍,王鏑,王霆,張丹,丁勇,徐洪鐘,崔何亮;隧道健康診斷BOTDR分布式光纖應變監(jiān)測技術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15期
8 魏廣慶;施斌;胡盛;李科;殷建華;;FBG在隧道施工監(jiān)測中的應用及關鍵問題探討[J];巖土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9 魏廣慶;施斌;賈建勛;胡盛;李科;張丹;;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預制樁基樁內(nèi)力測試中的應用[J];巖土工程學報;2009年06期
10 李正印;柯宅邦;劉東甲;盧志堂;郭楊;;低應變反射波法判別PHC管樁接頭質量的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1年S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為民;李秋芳;陳寶;黃雨;梅正君;;施工對土體擾動及其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2期
2 劉勝春;張頂立;黃俊;張成平;;大型盾構隧道結構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4期
3 史彥新;張青;孟憲瑋;;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滑坡監(jiān)測中的應用[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劉永莉;尚岳全;于洋;;BOTDR技術在邊坡表面變形監(jiān)測中的應用[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劉永莉;孫紅月;尚岳全;于洋;;基于BOTDR的傳感光纖固定方式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10年09期
6 毛江鴻;何勇;金偉良;;新型埋入式長距離應變光纖傳感器研制及性能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11年02期
7 毛江鴻;何勇;金偉良;邵劍文;;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應變傳遞性能分析及試驗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11年10期
8 邱海濤;李川;劉建平;;基于BOTDR的隧道應變監(jiān)測與數(shù)值模擬[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1年12期
9 宋建學;任慧志;趙旭陽;;大直徑超長后注漿鋼筋砼樁身應變分布式光纖監(jiān)測[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10 林舟;李椋京;石曉杰;;福州某樁基工程斷樁事故分析[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施斌;張丹;王寶軍;;地質與巖土工程分布式光纖監(jiān)測技術及其發(fā)展[A];工程地質力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暨工程地質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符冠華;張宇峰;;橋梁狀態(tài)診斷與評定技術在江蘇的研究與應用[A];全國既有橋梁加固、改造與評價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楊艷青;;淺談運營海底隧道健康診斷技術[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趙麗華;唐永圣;吳剛;楊才千;吳智深;;自監(jiān)測BFRP智能筋在瀝青混凝土路面應變監(jiān)測中的應用研究[A];工業(yè)建筑(2009·增刊)——第六屆全國FRP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5 施斌;丁勇;徐洪鐘;張丹;;分布式光纖應變測量技術在滑坡早期預警中的應用[A];第七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C];2004年
6 薛星橋;張俊義;晏鄂川;高幼龍;;三峽庫區(qū)地質災害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采集與傳輸現(xiàn)狀[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貴州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巖溶·工程·環(huán)境”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5年
7 張俊義;晏鄂川;薛星橋;高幼龍;;BOTDR技術在三峽庫區(qū)崩滑災害監(jiān)測中的應用分析[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貴州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巖溶·工程·環(huán)境”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5年
8 施斌;余小奎;張巍;索文斌;劉杰;隋海波;;基于光纖傳感技術的樁基分布式檢測技術研究[A];第二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9 高磊;施斌;張丹;索文斌;朱友群;魏廣慶;;預制樁分布式光纖檢測系統(tǒng)研究[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10 R壢獉r;白山栻;肖春喜;高tK;;基于現(xiàn)場監(jiān)控量測的龍?zhí)端淼朗┕て趪鷰r穩(wěn)定性研究[A];第八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與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浩;基于序列編碼探測脈沖的布里淵光纖傳感器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2 王靜;光纖光柵多參數(shù)傳感理論技術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災害監(jiān)測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11年
3 陳旭光;高地應力條件下深部巷道圍巖分區(qū)破裂形成機制和錨固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林強;隧道支護體結構健康監(jiān)測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5 劉永莉;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邊坡工程監(jiān)測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何俊;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朱正偉;邊坡監(jiān)測的復合光纖裝置法研究及其應用[D];重慶大學;2011年
8 魯帆;基于協(xié)整理論的復雜動態(tài)工程系統(tǒng)狀態(tài)監(jiān)測方法應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9 霍寶榮;BFRP-混凝土結構理論與試驗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1年
10 宋世德;長周期光纖光柵的特性及傳感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靳曉光,李曉紅,王蘭生;滑坡鉆孔傾斜量測及數(shù)據(jù)處理[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周智,歐進萍;土木工程智能健康監(jiān)測與診斷系統(tǒng)[J];傳感器技術;2001年11期
3 王輝,呂月蘭,呂志偉;光纖中受激布里淵散射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傳感器技術;2005年04期
4 王其富;喬學光;賈振安;尉婷;高宏;王向宇;;布里淵散射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研究進展[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07年07期
5 徐雙全;上海海塘建設歷史、現(xiàn)狀和展望[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4年03期
6 葉觀寶;沈超;邢皓楓;晏青青;;PHC樁對地基土孔壓及側向位移影響[J];低溫建筑技術;2008年05期
7 崔何亮,施斌,徐洪鐘,張丹,丁勇;BOTDR光纖溫度監(jiān)測技術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4年03期
8 王寶軍;李科;施斌;魏廣慶;;邊坡變形的分布式光纖監(jiān)測模擬試驗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10年03期
9 朱鴻鵠;殷建華;洪成雨;靳偉;何毅良;;基于光纖傳感的邊坡工程監(jiān)測技術[J];工程勘察;2010年03期
10 盧永金;何友聲;劉樺;;海堤設防標準探討[J];中國工程科學;2005年12期
,本文編號:20485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04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