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壓-彎-剪相互作用的纖維混凝土剪力墻變形能力分析
本文選題:剪力墻結構 + 荷載-變形模型。 參考:《工程力學》2014年01期
【摘要】:為了準確預測地震作用下高性能纖維增強混凝土剪力墻的受力性能,綜合考慮壓、彎、剪相互作用的破壞機理以及纖維增強混凝土超高受拉應變硬化性能,基于修正壓力場理論和單向彎剪模型,提出了高性能纖維增強混凝土剪力墻變形能力分析模型。通過與4片高性能纖維增強混凝土剪力墻低周往復試驗骨架曲線的對比研究,驗證了剪力墻分析模型的準確性,討論了影響其變形能力的的主要因素。研究結果表明:該文提出的考慮軸力-彎矩-剪力相互作用的高性能纖維增強混凝土剪力墻荷載-變形模型,可用于單調荷載作用下剪力墻的變形能力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high performanc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under earthquake,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compression, bending and shear interaction and the tensile strain hardening performance of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are considered.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dified pressure field and the unidirectional bending shear model, the deformation capacity analysis model of high performanc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is proposed.The accuracy of the analytical model of shear wal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with four high performanc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low cycle reciprocating test skeleton curves,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its deformation ability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ad-deformation model of high performanc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of axial force, moment and shear force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shear wall under monotonic load.
【作者單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結構與抗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278402,51078305) 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項目(PCSIRT)
【分類號】:TU398.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寇佳亮;梁興文;鄧明科;;延性纖維增強混凝土剪力墻非線性分析及影響其性能參數(shù)研究[J];工程力學;2013年04期
2 沈聚敏,翁義軍;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變形和延性[J];建筑結構學報;1980年02期
3 魏巍巍;貢金鑫;;鋼筋混凝土柱荷載-變形計算的理論模型[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詩閣,徐時梁;用逐次逼近法計算矩形截面工業(yè)墻板正截面雙向受彎強度[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1983年01期
2 譚毅,吳勇,羅寧,白紹良;7度半、8度半烈度區(qū)鋼筋混凝土抗震框架的非線性動力反應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4年02期
3 姜紹飛,劉之洋,朱一飛;外包鋼砼受彎構件的變形和延性[J];東北大學學報;1996年06期
4 姜銳;蘇小卒;;塑性鉸長度經驗公式的比較研究[J];工業(yè)建筑;2008年S1期
5 柳炳康;鋼筋混凝土雙向偏壓構件截面延性計算[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04期
6 高丹盈;黃承逵;;鋼纖維鋼筋砼矩形截面構件截面延性系數(shù)的簡化計算[J];建筑結構;1990年04期
7 薛建陽,趙鴻鐵;混凝土內含角鋼骨架梁的延性及計算方法[J];建筑結構;2000年12期
8 闞遠;李皇;;延性比概念在人防設計中的應用[J];江蘇建筑;2010年S1期
9 成文山,程翔云;用界點分析法計算鋼筋混凝土壓彎構件的延性系數(shù)[J];建筑結構學報;1982年02期
10 沈聚敏,劉竹青,翁義軍;鋼筋混凝土空心柱抗震性能的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198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逸;;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梁的延性分析[A];預應力混凝土現(xiàn)況與發(fā)展——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會后張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委員會第一屆第三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萬海濤;鋼筋混凝土梁、柱構件抗震性能試驗及其基于變形性能的參數(shù)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趙艷靜;鋼筋混凝土異形柱結構體系理論與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3 姜銳;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在設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設計及抗震性能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4 李莉;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摤;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的延性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2 孫偉;彎剪破壞鋼筋混凝土橋墩抗震變形能力與配箍要求評價[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3 馬暢;鋼管混凝土柱—型鋼混凝土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中南大學;2011年
4 鄒勝斌;工業(yè)建筑多層鋼筋混凝土抗震框架的非線性動力反應研究[D];重慶大學;2001年
5 吳勇;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和0.30g地區(qū)鋼筋混凝土框架的非線性動力反應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6 雷汲川;基于非線性動力反應分析的鋼筋混凝土框架修訂后抗震設計規(guī)定有效性的初步驗證[D];重慶大學;2002年
7 劉光明;基于新規(guī)范的八、九設防烈度區(qū)RC框架地震反應特征及損傷分析[D];重慶大學;2004年
8 張福旺;較大豎向載荷下框架結構非線性地震反應特征分析[D];重慶大學;2004年
9 王國_";樓梯間處短柱對框架結構抗震性能的影響[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10 羅孝明;小灣水電站施工導流建筑物優(yōu)化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鵬輝;梁興文;鄧明科;;帶端柱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墻非線性分析及其軸壓比限值研究[J];工程力學;2011年01期
2 魏巍巍;貢金鑫;;鋼筋混凝土構件基于修正壓力場理論的受剪承載力計算[J];工程力學;201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利金;;多層住宅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設計問題的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6年01期
2 黎燕輝;;關于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連梁鋼筋設置的建議[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1年S1期
3 劉錦開;;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設計探討[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18期
4 曹建新;;論多層住宅結構的體系問題[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年08期
5 孟建軍;;淺析少量抗震墻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和運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年23期
6 夏凡;;剪力墻結構設計方法研究[J];中華建設;2007年10期
7 沈濱;;對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進行探討[J];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8 謝正輝;;混凝土房屋建筑結構裂縫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13期
9 余寶山;;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剪力墻受力特性分析[J];四川建材;2011年02期
10 張松;呂西林;章紅梅;;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構件極限位移的計算方法及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鄧天寧;;微纖維混凝土抗裂防水原理的探討[A];建筑防水工程新技術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2 羅飛翔;杜新喜;程輝;彭攀;;基于AutoCAD剪力墻軟件前處理開發(fā)[A];鋼結構工程研究⑧——中國鋼協(xié)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第12屆(ASSF-2010)學術交流會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滕軍;呂海霞;李祚華;;平面不規(guī)則剪力墻結構大震變形及耗能反應分析[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10年
4 張惠英;武延民;來晉炎;;盒式結構抗側力計算方法的探討[A];現(xiàn)代砌體結構——2000年全國砌體結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5 李桂青;;剪力墻及框架—剪力墻結構自由振動的計算方法[A];中國地震學會第二屆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4年
6 黃海峰;謝永亮;李媛;盧玉松;;高強鋼纖維混凝土沖擊壓縮特性試驗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4年
7 鄭建軍;姜璐;周欣竹;;界面對纖維混凝土彈性模量的影響[A];先進纖維混凝土 試驗·理論·實踐——第十屆全國纖維混凝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劉緒勇;何俊文;;某小高層住宅的剪力墻截面優(yōu)化淺析[A];山東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專業(yè)委員會、山東土木工程學會工程設計及電算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9 趙國藩;;序言[A];纖維水泥與纖維混凝土全國第四屆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1992年
10 扈明;馬晨音;張玉峰;;麥收國際公寓結構平面不規(guī)則設計[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胡春明;纖維混凝土:為市政工程的耐久性助力[N];中國建設報;2009年
2 王建樊;纖維混凝土研究應用現(xiàn)狀與前景(之一)[N];中國建材報;2007年
3 陳進周;纖維水泥與纖維混凝土會議召開[N];中國建設報;2002年
4 空軍工程設計研究局 王璋水;纖維混凝土研究應用現(xiàn)狀與前景(之二)[N];中國建材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葛運溥邋特約記者 畢仁忠;我國路面材料應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中國交通報;2007年
6 劉關;多孔木纖維混凝土:節(jié)能環(huán)保建筑外墻材料[N];中國房地產報;2008年
7 記者 孫鐵軍 通訊員 嚴維新;奧米敢叫混凝土“無縫”[N];連云港日報;2008年
8 五合國際(5+1 Werkhart)結構工程師 劉平;從震害談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上)[N];中華建筑報;2008年
9 何志祥邋余偉煒 唐海彬;鋼筋混凝土抗震墻的設計體會[N];建筑時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文婧 實習生 李亞鵬;“透風的墻”暗藏財富[N];經濟參考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學偉;剪力墻結構構件變形指標的研究及計算平臺開發(fā)[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辛力;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墻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設計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3 初明進;冷彎薄壁型鋼混凝土剪力墻抗震性能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4 戚永樂;基于材料應變的RC梁、柱及剪力墻構件抗震性能指標限值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5 王伯昕;簡支轉連續(xù)體系自應力法加固舊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6 張延;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地震控制[D];浙江大學;2006年
7 方有珍;半剛接鋼框架(柱弱軸)—內填RC剪力墻結構的滯回性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8 章紅梅;剪力墻結構基于性態(tài)的抗震設計方法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9 白亮;型鋼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墻抗震性能及性能設計理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年
10 于湖生;黃麻纖維用于混凝土增強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云;荷載傳遞梁剛度對木框架剪力墻受力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D];揚州大學;2010年
2 陳遠軍;六度區(qū)多層剪力墻結構住宅中低配筋開洞剪力墻抗震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3 孫宏兵;高性能混凝土雙連梁剪力墻結構抗震性能分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邵旭斌;大空間住宅剪力墻出平面承載力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5 梅巋;高層框架剪力墻結構彈塑性動力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6 宋光輝;小高層結構抗震分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徐利華;鋼管混凝土排柱剪力墻框筒結構的抗震性能分析[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8 李靖宇;跳層剪力墻結構分析及其簡化計算[D];大連交通大學;2004年
9 何金洲;跳層剪力墻結構有限元分析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
10 陳佛喜;輕型木結構齒板及剪力墻性能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372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173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