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線性懸吊質量擺對輸電塔減振控制的研究
本文選題:非線性響應 切入點:懸吊質量擺 出處:《振動與沖擊》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針對懸吊質量擺減控制研究中小擺角線性分析的局限性,提出考慮懸吊質量擺大擺角非線性特性來計算結構體系動力響應的方法,將傳統(tǒng)分析中的懸吊質量擺的線性剛度修正為非線性。以一輸電塔為例,通過線性和非線性計算結果對比可知,當擺角過大時線性計算方法不滿足線性小擺角條件,而非線性計算方法則可很好模擬質量擺在大擺角下的響應。通過參數(shù)分析討論了正弦激勵周期、擺長及質量比對輸電塔減震率的影響。選取三條不同場地地震記錄,計算輸電塔附加質量擺體系的地震響應,結果表明在不同場地條件下,輸電塔均具有明顯的減震效果。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 of linear analysis of small pendulum angle in the study of suspension mass swing reduction control,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 system considering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mass pendulum with large pendulum angle. The linear stiffness of suspension mass pendulum in traditional analysis is modified to be nonlinear. Taking a transmission tower as an example, the comparison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linear calculation method does not satisfy the condition of small linear pendulum angle when the pendulum angle is too large. The nonlinear calculation method can well simulate the response of mass at large pendulum angle. Through parameter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sinusoidal excitation period, swing length and mass ratio on the shock absorption rate of transmission tower are discussed. Three seismic records of different sites are selected.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transmission tower with additional mass pendulum system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mission tower has obvious seismic absorption effect under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作者單位】: 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群體項目(51121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交流項目(51261120375)
【分類號】:TM75;TU35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李宏男,宋本有;高層建筑利用懸吊質量擺的減震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5年04期
2 李宏男,,孫玉良;工程結構利用懸吊擺的振動控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6年03期
3 李宏男;擺—結構體系減震性能研究[J];工程力學;1996年03期
4 李黎;尹鵬;;大跨越輸電塔-線體系風振控制研究[J];工程力學;2008年S2期
5 康希良;高層建筑結構利用質量擺減震的分析[J];蘭州鐵道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6 李宏男,M.P.Singh;結構動力吸振擺的優(yōu)化參數(shù)[J];世界地震工程;1994年04期
7 鄧洪洲,董軍,王肇民;多個懸吊擺體系對電視塔風振控制研究[J];振動與沖擊;1998年02期
8 賀業(yè)飛;樓文娟;孫炳楠;余世策;郭勇;葉尹;;懸掛質量擺對大跨越輸電塔的風振控制[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5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先超;趙軍;張玉霞;;頂層懸掛結構體系的減震研究[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張云峰,姚芳,張文福;質量擺數(shù)值模擬及其在抗震中的有限元分析[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3 李宏男,宋本有;高層建筑利用懸吊質量擺的減震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5年04期
4 李宏男,閻石;中國結構控制的研究與應用[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9年01期
5 賈影,李宏男,李玉成;TLD結構減震體系的簡化計算[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9年03期
6 魏德敏,康錦霞,韓海崴;基礎隔震高層建筑地震響應的理論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3年01期
7 王學慶;;隔震懸掛結構體系的單質點等效動力計算模型[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1年02期
8 李峰;張友富;侯建國;安旭文;王洪;李彪;;國內外輸電線路鐵塔設計安全度的比較[J];電力建設;2010年06期
9 吳必華;高湛;陳俊;李志;蔡華;龔天森;胡蓉;甘運良;;±800kV換流站閥廳結構扭轉變形分析[J];電力建設;2011年11期
10 陳娟娟;徐鑒;;剛彈耦合質量擺減振結構的動力學建模[J];動力學與控制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李宏男;霍林生;;結構被動減震與隔震技術研究現(xiàn)狀——第十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特邀報告[A];第十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2001年
2 余震;宋一樂;楊國平;李正農;孟吉復;陳謙;劉麗艷;陳寧旭;;高層建筑擺錘減震方法的試驗研究[A];第六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卷)[C];1997年
3 董軍;李靖;王肇民;;巨型框架懸掛鋼結構豎向振動特性及地震時程分析[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8年
4 紀金豹;張士練;閆維明;馬華;;懸吊煤斗結構減震理論與振動臺試驗研究[A];第18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9年
5 錢鵬;王建;周建龍;;換流站閥廳結構設計動力系數(shù)研究[A];建筑結構(2009·增刊)——第二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6 華旭剛;陳政清;楊靖波;牛華偉;;特高壓輸電塔的抗風減振技術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7 唐柏鑒;阮含婷;劉興業(yè);;巨型鋼桁架懸掛體系附加阻尼裝置的減振研究[A];第七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學慶;考慮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巨型框架隔震懸掛結構動力響應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2 汪志昊;自供電磁流變阻尼器減振系統(tǒng)與永磁式電渦流TMD的研制及應用[D];湖南大學;2011年
3 閻石;結構振動智能控制的人工神經網絡與模糊邏輯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4 藍文武;巨型鋼框架懸掛結構體系減震半主動控制研究[D];廣西大學;2005年
5 郭勇;大跨越輸電塔線體系的風振響應及振動控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孟慶利;基底隔震混合控制和三維隔震系統(tǒng)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5年
7 涂永明;CFRP索懸掛建筑結構靜力和動力分析及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8 白海峰;輸電塔線體系環(huán)境荷載致振響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9 尹鵬;大跨越輸電塔—線體系動力特性和風振控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劉軍龍;結構液壓被動耗能與直驅主動控制系統(tǒng)[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萍;懸吊質量體系結構地震模擬振動臺試驗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2 胡孝平;懸吊質量結構的動力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3 吳雷;換流站閥廳結構的動力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4 王文;基于MBC的大跨空間結構振動控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崔瓊;懸吊式TMD對近海風機的振動控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6 駱鴻林;粘滯和粘彈性阻尼耗能結構的隨機風振響應與等效靜態(tài)風荷載取值[D];廣西工學院;2011年
7 康錦霞;高層隔震建筑的三維響應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02年
8 郭瑩;高層懸掛結構體系的動力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9 范文亮;被動耗能減震結構的分析與設計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10 賀業(yè)飛;大跨越輸電塔結構的風振控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敏政,丁世文,郭迅;利用水箱減振的結構控制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3年01期
2 李宏男,閆石,賈連光;利用調液阻尼器減振的結構控制研究進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5年03期
3 李黎;夏正春;江宜城;梁政平;;輸電線斷線振蕩研究[J];工程力學;2008年06期
4 江宜城,鐘寅亥,樊劍,李黎;粘彈性阻尼器控制下大跨越輸電塔風振響應分析[J];鋼結構;2003年04期
5 鄧洪洲,朱松曄,陳亦,王肇民;大跨越輸電塔線體系風振控制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3年04期
6 王之宏;風荷載的模擬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1994年01期
7 李宏男,M.P.Singh;結構動力吸振擺的優(yōu)化參數(shù)[J];世界地震工程;1994年04期
8 李宏男;結構振動控制實踐的新進展[J];世界地震工程;1995年02期
9 黃斌,唐家祥;大跨越自立式高壓輸電塔風振控制[J];特種結構;1997年03期
10 鐘寅亥,李黎,江宜城;粘彈性阻尼器在控制輸電塔風振反應中的應用[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尹鵬;李黎;梁政平;;粘彈鉛芯阻尼器控制下輸電塔風振反應分析[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麗;曾曉云;王勇;;基于ANSYS的鋼筋混凝土梁非線性分析若干問題研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1年02期
2 魏德敏;水淵;;索膜結構的非線性風振響應[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12期
3 李宏男,宋本有;高層建筑利用懸吊質量擺的減震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5年04期
4 黃斌,唐家祥;大跨越自立式高壓輸電塔風振控制[J];特種結構;1997年03期
5 傅鵬程,鄧洪洲,吳靜;輸電塔結構動力特性研究[J];特種結構;2005年01期
6 何濤;敖翔;謝強;李杰;;輸電塔風荷載反演實例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S1期
7 許強,黃潤秋;地震作用下結構非線性響應的突變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1997年04期
8 康希良;趙鴻鐵;薛建陽;陳宗平;;懸吊質量結構減震性能的研究[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9 孫曉立;楊敏;;大規(guī)模樁筏基礎非線性共同作用簡化分析方法[J];土木工程學報;2006年09期
10 鄧洪洲;司瑞娟;吳昀;;輸電塔的風振系數(shù)計算與程序設計[J];特種結構;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湯羽;王震鳴;梁慶東;;鋼管混凝土中長柱軸壓非線性響應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A];全國橋梁結構學術大會論文集(下冊)[C];1992年
2 高德志;徐曉龍;崔原豪;;對靜力彈塑性分析的抗震性能評價方法的改善[A];建筑結構(2009·增刊)——第二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3 馮志華;蘭向軍;;窄帶隨機激勵懸臂梁非線性響應特征的重要性[A];蘇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匯編(2008-2009)[C];2010年
4 阮善發(fā);;建筑結構抗震試驗的模擬與分析[A];振動工程學報(工程應用專輯)[C];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錦文;強風作用下輸電線塔結構塑性疲勞破壞機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2 史世倫;特高壓輸電塔結構穩(wěn)定性理論及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3 夏健明;基于圖形處理器的大規(guī)模結構計算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9年
4 程睿;高聳輸電塔鋼桁架節(jié)點靜力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5 白鳳龍;空間變化地震動激勵下大跨度結構的反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韓楓;特高壓輸電塔線體系的抗風可靠度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登坤;考慮損傷的輸電塔整體結構安全評定[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2 祝肖斐;考慮焊接殘余應力的輸電塔節(jié)點板應力場的多尺度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邢月龍;500kV同塔多回輸電塔的風荷載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4 楊漢來;直線輸電塔線體系抗震性能的動力研究[D];安徽建筑大學;2013年
5 何艾狄;基于模態(tài)參數(shù)識別的高聳結構五點等效風荷載識別技術[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6 徐永波;輸電塔法蘭聯(lián)接節(jié)點螺栓松動等效模型及風振響應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7 梅波勇;輸電塔法蘭聯(lián)接節(jié)點螺栓脫落損傷診斷的試驗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8 江治財;輸電塔壓桿失穩(wěn)及失穩(wěn)后狀態(tài)的識別[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9 吳冬梅;SMA-滾動隔震支座在輸電塔中的隔震研究[D];廣州大學;2007年
10 曾程;大跨越輸電塔結構極限承載力分析[D];同濟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070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160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