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框架基于位移的多目標優(yōu)化設計
本文選題:SRC框架 切入點:層間位移 出處:《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將SRC框架的工程造價及結構層間位移差最小定為優(yōu)化目標,并根據(jù)SRC框架結構在不同受力階段各類構件的受力特性,提出兩階段優(yōu)化設計的思路:小震作用下,認為混凝土處于開裂的臨近狀態(tài),假定鋼材未發(fā)揮作用,僅有混凝土發(fā)揮作用,據(jù)此對結構構件的截面尺寸與混凝土用量進行優(yōu)化;在中震及大震作用下,對滿足結構性能要求的鋼材用量進行優(yōu)化.綜合考慮各種約束條件,運用層次分析OC-GA算法實施SRC框架的抗震優(yōu)化設計,并通過優(yōu)化設計實例證實所采用的優(yōu)化思路是有效、可行的.
[Abstract]:The project cost of SRC frame and the minimum difference between floor displacement of structure are taken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members in different stress stages of SRC frame structure, the idea of two-stage optimization design is put forward: under the action of small earthquak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oncrete is in the close state of cracking, assuming that the steel does not play a role, and only the concrete works, so the section size and the concrete content of the structural members are optimized under the action of moderate earthquake and strong earthquake. This paper optimizes the amount of steel us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ructural performance, synthetically considers all kinds of constraint conditions, applies the hierarchical analysis OC-GA algorithm to the seismic optimization design of SRC frame, and proves that the optimized thinking is effective through the example of optimization design. Feasible.
【作者單位】: 石河子大學水利建筑工程學院;
【基金】: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項目(RCZX201324)
【分類號】:TU398.9;TU352.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黃冀卓;王湛;;鋼框架支撐體系連續(xù)型拓撲優(yōu)化設計[J];工程力學;2010年11期
2 王光遠,季天健,張鵬;抗震結構全壽命預期總費用最小優(yōu)化設計[J];土木工程學報;2003年06期
3 李志強;鄭山鎖;陶清林;胡義;趙平;;基于失效模式的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結構三水準抗震優(yōu)化設計[J];振動與沖擊;2013年1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柳會紅,何益斌,沈蒲生;反復荷載作用下型鋼混凝土梁—柱節(jié)點中梁抗剪性能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4年03期
2 范濤;淺述型鋼混凝土結構的特點及應用[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4年04期
3 邵永健;劉凡;孫華勇;殷志文;;L形型鋼混凝土異形柱正截面承載力的理論研究(Ⅱ)——受力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2期
4 林沂祥;鄭廷銀;蔡萬軍;陳志軍;;蜂窩狀鋼骨混凝土不對稱十字形柱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2期
5 劉天波;;某地鐵上蓋高層樓宇的樁基設計[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4期
6 郭懷仁;褚云朋;;鋼管混凝土柱—鋼骨梁節(jié)點非線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5期
7 李一松;李國強;崔大光;;型鋼混凝土中高剪力墻正截面受彎的開裂荷載和極限荷載的計算方法[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3期
8 袁波;梁魏;張華剛;馬克儉;;型鋼混凝土柱中鋼柱翼緣開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2期
9 陸佳;戴雅萍;馬吉;;薄壁鋼板組合截面PEC柱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2期
10 陳雅琳;;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施工技術初探[J];安徽建筑;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毛志偉;鄭廷銀;;型鋼混凝土異形柱的研究現(xiàn)狀和展望[A];鋼結構工程研究(七)——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2 楊威;王力波;張仕通;;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新建業(yè)務辦公用房鋼結構部分設計[A];鋼結構工程研究⑧——中國鋼協(xié)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第12屆(ASSF-2010)學術交流會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崔U_剛;;淺談型鋼混凝土柱的發(fā)展及特性[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0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耿翠珍;劉中華;;內置圓鋼管的鋼骨混凝土柱特性及梁柱節(jié)點分析[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0年
5 金偉良;牛荻濤;;工程結構耐久性與全壽命設計理論[A];第20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1年
6 黃東陽;黎丁;丁昌銀;;“亞運之舟”大型LED屏塔架施工技術[A];第20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1年
7 林明強;姜維山;安建利;;高強混凝土RC與SRC結構研究[A];全國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及其應用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金波;王新;溫四清;;武漢開頓國際大廈超高層結構計算與分析[A];建筑結構(2009·增刊)——第二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9 安東亞;陸道淵;李承銘;喬偉;;某型鋼混凝土懸臂梁受力性能研究[A];建筑結構(2009·增刊)——第二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陳方明;盧葭;李龍春;;某特種工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關鍵節(jié)點試驗研究[A];建筑結構(2009·增刊)——第二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阿林;鋼骨-鋼管高性能混凝土軸壓組合柱受力性能與設計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2 王鈞;內置H型鋼預應力混凝土組合梁受力性能與設計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江棗;豎向組合構件抗震性能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4 李磊;混合結構的數(shù)值建模理論及在地震工程中的應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5 張亮;型鋼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受力性能及設計計算理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6 強青軍;基于全壽命周期的政府投資項目投資控制與監(jiān)管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7 宋天詣;火災后鋼—混凝土組合框架梁—柱節(jié)點的力學性能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8 劉建明;核心鋼管外包鋼骨混凝土短柱受壓性能試驗與理論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9 黃彩萍;混合梁斜拉橋鋼混結合段受力性能的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10 李玉榮;型鋼混凝土梁式轉換框架結構的試驗和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芳芳;鋼骨-FRP管混凝土結構應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郭森亮;某工程型鋼混凝土轉換梁設計[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趙文Pr;提高異形柱節(jié)點抗剪承載力各項措施的可行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4 鄭寶磊;山西首幢高層鋼結構公寓設計與整體計算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5 鮑偉麗;大連世界金融中心超高層建筑結構選型及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彭帥;框架鋼結構的研究及優(yōu)化設計[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7 馬暢;鋼管混凝土柱—型鋼混凝土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中南大學;2011年
8 葉浩;某工程逆作法技術的應用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9 趙小芹;預應力型鋼混凝土深受彎構件的裂縫寬度基礎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10 孫思為;帶暗支撐剪力墻構件抗震性能及變形指標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須寅,龍馭球;采用廣義協(xié)調條件構造具有旋轉自由度的四邊形膜元[J];工程力學;1993年03期
2 李剛,程耿東;災害荷載下結構體系失效模式的相關性及可靠度計算[J];工程力學;2001年03期
3 王光遠,呂大剛;基于最優(yōu)設防烈度和損傷性能的抗震結構優(yōu)化設計[J];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1999年05期
4 高小旺,鮑靄斌;用概率方法確定抗震設防標準[J];建筑結構學報;1986年02期
5 李忠獻;呂楊;徐龍河;丁陽;;高層鋼框架結構地震失效模式優(yōu)化及損傷控制研究進展[J];建筑結構學報;2011年12期
6 周克民,胡云昌;利用變厚度單元進行平面連續(xù)體的拓撲優(yōu)化[J];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7 王光遠;抗災結構的最優(yōu)設防荷載與最優(yōu)可靠度[J];土木工程學報;1997年05期
8 袁振,吳長春,莊守兵;基于雜交元和變密度法的連續(xù)體結構拓撲優(yōu)化設計[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朔明;;上海銀行大廈SRC框架-核心筒結構設計[J];建筑結構;2007年05期
2 寧慧,江東,任貴勇,王常紅;SRC的一種神經(jīng)網(wǎng)絡自適應控制[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3 李志強;鄭山鎖;陶清林;胡義;趙平;;基于失效模式的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結構三水準抗震優(yōu)化設計[J];振動與沖擊;2013年19期
4 鄭永乾;韓林海;;SRC和RC柱耐火性能和抗火設計的若干問題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6年09期
5 白國良;李紅星;白涌滔;趙春蓮;;火電廠RC分散剪力墻-SRC框排架滯回性能試驗研究與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11年08期
6 曲延全;;SRC異形柱正截面承載力計算[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1年08期
7 岳鵬威;劉少兵;黃瑞華;;重慶大劇院SRC大懸挑大懸掛結構施工技術[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1年11期
8 白國良;康靈果;李紅星;李曉文;趙春蓮;;大型火力發(fā)電廠SRC框架柱-RC分散剪力墻主廠房混合結構體系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11年09期
9 丁愛忠;邱鳳夏;尤海濤;;型鋼混凝土結構(SRC)梁柱節(jié)點施工技術[J];浙江建筑;2009年05期
10 白國良,趙鴻鐵,文雙玲;實腹式型鋼混凝土(SRC)偏壓柱正截面承載力計算[J];鋼結構;199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曉紅;朱慧;戚菁;施維;吳信華;陸玉華;鞠少卿;沈愛國;;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在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中的表達[A];2010’全國腫瘤分子標志及應用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中青年腫瘤專家論壇論文匯編[C];2010年
2 劉巍;趙偉東;延錦春;任志遠;方文剛;朱莉;陳譽華;;Src激酶在E.coli K1侵襲人腦微血管內皮細胞中的作用[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青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蘇挺;;實時成像闡明雙氧水在調節(jié)EGF誘導的Src激酶介導的酪氨酸磷酸化信號動力學中的作用[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志強;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結構多目標抗震優(yōu)化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年
2 劉巍;Src激酶在E.coli K1侵襲人腦微血管內皮細胞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虎群;小麥SRC與蛋白質及冷凍面團品質關系的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2 陳雷;鋼框架—內填預制SRC抗側力墻結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D];長安大學;2013年
3 陶清林;地震激勵下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結構損傷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4 高妹娟;SRC框架-RC核心筒混合結構協(xié)同工作性能分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年
5 倪芳妍;微量SRC及其在小麥品種品質分類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6 閆麗娟;SRC框架-RC核心筒豎向混合結構過渡層抗震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8年
7 李連興;人胃癌乙酰肝素酶與Src激酶關系的探討[D];內蒙古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永春;剛度比與高寬比對SRC框架-RC筒體混合結構抗震性能影響的Push-over法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年
9 李惠;脂多糖對大鼠肺微血管內皮細胞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表達的影響[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伍文波;SRC非埋入式柱腳與基礎錨固的計算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907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1590719.html